澳大利亞共產黨(馬列)
外觀
澳大利亞共產黨(馬列) | |
---|---|
Communist Party of Australia (Marxist–Leninist) | |
![]() 澳大利亞共產黨(馬列)標誌 | |
簡稱 | CPA (ML) |
創始人 | 泰德·希爾 |
成立 | 1964年3月15日 |
分裂自 | 澳大利亞共產黨 |
總部 | 維多利亞州墨爾本斐茲洛伊區 |
黨報 | 《先驅》 |
黨員 (1960年代—1970年代) | 300 |
意識形態 | 共產主義 馬克思列寧主義 毛主義 反修正主義 |
政治立場 | 極左翼 |
國際組織 | 革命政黨和組織國際協調 (2019年至今) |
官方色彩 | 紅色 |
口號 | 「爭取一個獨立的社會主義澳大利亞」 |
![]() | |
官方網站 | |
cpaml | |
澳大利亞政治 政黨 · 選舉 |
共產黨 |
---|
![]() |
![]() ![]() ![]() |
澳大利亞共產黨(馬列)(英語:Communist Party of Australia (Marxist–Leninist),縮寫為CPA (M-L))是澳大利亞的一個共產主義政黨。中蘇分裂後,澳大利亞共產黨中的親華派成員退黨,於1964年3月15日另行建立澳共(馬列)。該黨的創始人是泰德·希爾。
不同於先後接受蘇聯共產黨領導的原澳大利亞共產黨和後來出現的新澳大利亞共產黨(原澳大利亞社會黨),澳共(馬列)自創建之後曾長期接受中共領導。由於中國共產黨自70年代以來的意識形態變化,澳共(馬列)屢次發生分裂,加上中蘇和解以及蘇聯解體等事件,現在的澳共(馬列)已是極其弱小的政黨,除出版刊物和遊行示威外沒有其他政治活動。澳共(馬列)現在的黨員人數沒有確切數據,根據創黨時的紀律大多數黨員保持地下身份不公佈黨籍。
該黨尊奉卡爾·馬克思、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弗拉基米爾·列寧、約瑟夫·史達林、毛澤東以及該黨創始人泰德·希爾為其理論導師[1]。
澳共(馬列)主席希爾曾多次訪華,其中在1968年獲毛澤東接見[2]、1983年獲鄧小平接見。[3]
澳共(馬列)在黨的「十五大」文件中稱中國為「社會帝國主義」。[4]
參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Archived copy. [28 February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1-06).
- ^ 毛主席会见澳共(马列)希尔谈话记录. [2022-04-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19).
- ^ 中联部原部长回忆邓小平会见各国党政领导人 (2). [2022-04-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8-21).
- ^ 存档副本. [2022-07-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