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王云 (清初画家)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王云(1652 - 1735?)字汉藻,号清痴。或字雯庵,号竹里,江苏高邮人。清初扬州、江淮一带声名极盛之画家。

王云之工笔画法,初仿自唐高宗时任扬州大都督府参军,本身却是唐朝宗室画家兼右卫大将军李思训之子,亦即李林甫之从弟、有小李将军之称并以《明皇幸蜀图》闻名于世的李昭道。李氏父子所特擅之[金碧青绿山水]画法,笔触工整细致,无论花鸟人物、亭台楼阁或山水景物,皆画得精妙生动而又传神。王云摹仿此派画法多年,尽得李昭道画风之神髓。只是过于精细繁复,此类鲜艳亮丽、金碧夺目之作品传世不多。其后,王云又取法与其年代较近[明四家]之中界画的奇葩 -- 仇英,将圆中带方之工笔技法融入细腻的笔触中, 而成方中见圆, 细中显粗, 精致悦目的组合。如此一来, 画风大变, 而其透出之神韵意境和笔力则更胜前人,遂为时人所乐道,声誉日隆。

王云山水画法除宗师小李将军外,还受南宋院体名家之影响,最后却脱出唐宋画派之框架,把目光专注于[明四家]之首 -- 沈周的作品上,以其技艺全面, 诗书画文无一不精, 且功力之深厚, 犹在其他三子之上, 并有[融南入北]及[诗画合一]之创意能耐, 故早为王云所艳羡, 遂对沈周之杰作用心临摹,并添加己意, 终于尽得其妙,尤特擅沈周之大幅写意及飘逸之笔法。

凭此取法自前贤、名家,再揉合自己独到眼光构思而成之细腻工笔和写意山水两大领域的绝技,王云中年即能出类拔萃,凌驾一众画师之上而得以领袖群伦,享誉江南画坛和文艺界了。

康熙年间,王云被诏入内廷画苑,任供奉之职达十七年之久。据称,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八十四岁高龄的王云尚能作画,其[群仙图]且获雍正帝之赞赏。

王云传世画作多留于故宫,民间已少见其真迹收藏。在中外拍卖会上, 他的画作交易也不算活跃。不过, 名家始终是名家, 王云流散在民间的杰作被人发掘, 或者重见天日显耀在世人眼前, 那是迟早的事。

故宫博物院旧藏书画中,有一幅王云的《春江桃源图》,最能说明其拮取前辈伟人之所长而为己用,复倾其毕生所学,融汇贯通各派精华技法, 让清初画风有异于前朝。大放光芒之余,尽显其[画中有诗,诗中有意,意显于书(文),即“书画诗文, 四绝壁合”超然的功力。画坛一代宗师之美名, 实非浪得者也。

生平[编辑]

王云原住陕西蓝田辋川茱萸沜;尝移居江苏扬州湾头小辋川。有清查慎行(1650年—1727年)诗《题画赠扬州王汉藻》言与王云曰:

“一路垂杨记泊船,北湖南埭水浮烟;君家旧住茱萸沜,别筑湾头小辋川。”诗“赠”为根证,王云“收受、认证”为明证。

王云为“隋、唐样式”古典山水画大家:调格逸易意出尘外,云峰石色独树一帜。调格秉承王维(云峰石色、清尘清气),章法远踪东晋顾恺之及其《画云台山记》(山石如坚云,长卷横画、三段两山、中间神明。),丹青比之唐阎立本(601年—673年)。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品藻王云曰:

“王云,字汉藻,扬州人。工笔、楼阁学小李将军,以宋冢宰荦荐侍诏画苑,比之阎立本丹青云。”清·袁枚作《序》佐证。

传迹有:《王云画山水轴(御览)》(藏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长卷《甲午秋抄·画云台山记图》(题志“竹里王云,甲午秋抄”,藏澳洲私家)诸画,云峰石色、意出尘外。鉴此两画形、气神合,时于康、雍尚无景印且画藏宫府,默契默合止能王云一人。

注释:顾恺之《画云台山记》画“三段山”之基本图构: 一、西去山段(云台山);二、峡谷中间段(神明之居、紫宫宝殿);三、东去山段(“一西一东”之东山、次峰段)。

参考资料[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