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王云 (清初画家)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

王雲(1652 - 1723尚在世),字漢藻,自號、齋號竹里。清初古典山水畫大家,善書法、工篆印,時康熙至雍正初侍詔畫苑。原籍舊住陝西藍田·輞川茱萸沜,嘗移居江蘇揚州·灣頭茱萸灣(小輞川),別築、別業號野舎。清·李斗(1749-1817)《揚州畫舫錄》:“王雲,字漢藻,揚州人。工筆、樓閣學小李將軍,以宋冢宰犖薦侍詔畫苑,比之閻立本丹青。”

王雲身世,惟清·查慎行(1650-1727)詩《題畫贈揚州王漢藻》嘗言與王雲曰:“一路垂楊記泊船,北湖南埭水浮煙;君家舊住茱萸沜,別築灣頭小輞川。”查氏“題畫、贈詩”爲根證,時之王雲“收受、收認”爲自證。 傳跡“竹里王雲、甲午秋”【抄·雲臺山圖】設色絹畫手卷,爲歷代惟一圖畫、實證東晉·顧愷之《畫雲臺山記》及其【雲臺山圖】之畫跡:三段二山大谷瑤臺,三磵三澗三段圖畫。

生平

[编辑]

王雲爲“隋唐式樣”山水畫大家,溯源邃原澹雅淳古。章法遠縱東晉·顧愷之及其《畫雲臺山記》格律:章法嚴謹六法備該,筆跡勁利筆墨精緻。山石堅雲體勢雲湧,從形爲石據勢爲山;三段二山大谷瑤臺,山磵水澗塵塵佛界。調格秉承唐·王維(692-761)士夫氣性:山水平遠意出塵外,雲峯石色絕跡天際。丹青比之唐·閻立本(601年—673年)。 所以清·李斗《揚州畫舫錄》品鑒王雲,乃溯源端緒“隋唐式樣”而曰:“工筆、樓閣學小李將軍,以宋冢宰犖薦侍詔畫苑,比之閻立本丹青。”清·袁枚(1716-1797)作《序》嘉許。(初學生言正)

按語:【王雲畫山水軸(御覽)】,藏臺北故宮博物院;竹里王雲手卷設色絹畫【甲午秋抄·雲臺山圖】(縱40.3釐米/橫152.5釐米),藏澳洲私家。鑒此二圖形相吻合,雲峯石色氣韻一致;而時於康熙、雍正尚無影印而一圖深藏宮府,默契暗合而止能王雲一人。又王雲【抄·雲臺山圖】之筆跡題識“竹里、王雲”及其鈐印“野舎”、“竹里出”,爲鑒識王雲真跡之重要範本。(初學生言正)

注釋一:顧愷之《畫雲臺山記》“三段山”之基本圖構: 一)西去西山、雲臺山畫段;二)三段二山、大谷瑤臺之中間畫心段(“神明之居,必有與立焉。”);三)東去東山,次峯次山畫段(“一西一東”之次峯、東山)。

注釋二:《畫雲臺山記》“三段山”之三段畫記文(四庫全書版)爲:

第一段、西段:主峯雲臺山段(西去西山、雲臺山畫段)

山有面則背向有影,可令慶雲西而吐於東方清天中。凡天及水色盡用空青,竟素上下以映日。 西去山,別詳其遠近,發跡東基。轉上未半,作紫石如堅雲者五六枚。夾岡乘其間而上,使勢蜿蟺如龍,因抱峯直頓而上。下作積岡,使望之蓬蓬然凝而上。次復一峯是石,東鄰向者峙峭峯,西連西向之丹崖,下據絕磵。畫丹崖臨澗上,當使赫巘隆崇,畫險絕之勢。 天師坐其上,合所坐石及廕宜磵中,桃傍生石間。畫天師瘦形而神氣遠,據磵指桃廽面謂弟子。弟子中有二人臨下,到身大怖流汗失色。作王良穆然坐答問,而超昇神爽精詣俯盼桃樹。又別作王趙趨,一人隱西壁傾巗餘見衣裾,一人全見室中使輕妙泠然。凡畫人坐時可七分,衣服彩色殊鮮微,此正蓋山高而人遠耳。 雲臺西北二面可一圖岡繞之,上爲雙碣石象左右闕。石上作孤遊生鳳,當婆娑體儀羽秀而詳,軒尾翼以眺絕磵。

第二段、中間段:神明之居段(大谷、瑤臺畫心段)

(磵可甚相近)相近者,欲令雙壁之内悽愴澄清;神明之居,必有與立焉。

第三段、東段:次峯東山段(“一西一東”之東去、次峯東山畫段)

中段東面,丹砂絕崿及廕;當使嵃嶘高驪,孤松植其上。對天師所壁以成磵,磵可甚相近。 可於次峯頭作一紫石亭立,以象左闕之夾高驪絕崿。西通雲臺以表路。路左闕峯似巖爲根,根下空絕;幷諸石重勢,巖相承以合臨東磵。其西石泉又見,乃因絕際作通岡;伏流潛降,小復東出。下磵爲石瀨,淪沒於淵。所以一西一東而下者,欲使自然爲圖。 後一段赤岓,當使釋弁如裂電;對雲臺西鳳所臨壁以成磵,磵下有清流。其側壁外面作一白虎,匍石飲水,後爲降勢而絕。 凡三段山,畫之雖長當使畫甚促,不爾不稱。鳥獸中時有用之者,可定其儀而用之。下爲磵物景皆倒,作清氣帶山下三分倨一以上,使耿然成二重。

注釋三:考究《畫雲臺山記》之關鍵,正定題名【雲臺山】之字體爲先務,以免原委倒置而環互引證。古時“名、姓、稱號”,遵從專一字體而不俗字。顧公才絕而彥遠博學,當知“道教”傳説,亦知【雲臺山】非“雲台山”。一字之差或差之千里,而引喻失義則殃及圖畫。故惟以道教故事而詮釋《畫雲臺山記》之文義畫意,并非顧公《畫雲臺山記》之本意,而其真詮爲:山水圖局“三段山”之“三段畫式樣”。又其“凡三段山”之【段】字,爲長畫橫披之圖局“畫段”分析,并非前後遠近、高低上下之畫面“層次”;歷代專家名士未表質疑,已經千年。

注釋四:王雲時與清·王翬(1632-1717)丹青爲友,并非師學。王雲之山水筆墨更爲溯源邃原,澹雅淳古而非止界畫。其山水形製學長康,山水平遠獨具一幟:山石堅雲體勢雲湧,從形爲石據勢爲山;三段二山神明山峽,山磵水澗大谷瑤臺。李斗通曉歷代書畫,乃溯源隋唐“式樣”而品鑒王雲“比之閻立本丹青”。又王雲兼工書法,筆跡沈著勁骨豐肌,意及鋒止氣調獨出,書畫同一文人氣質。按:界畫者,界筆直尺而彥遠稱之:“無生動可擬之,無氣韻之可侔,直要位置向背而已。”

注釋五:今《江都縣志》記:“王清癡,名雲。”不識皇朝忌諱,乃今人手筆之綽號(外號)。“王清癡”者,音“亡清癡”,涉死罪而於大清皇朝。事如:查慎行者,原名嗣璉、字夏重。其因“長生殿案”而改名爲“慎行”,改字爲“悔余”;又因“維正案”(雍正無頭)而險丟性命。王雲長期供奉於府内,并時與查慎行、孔尚任、王翬,冢宰宋犖諸士交往,悉知案情,豈敢再犯“清癡”之罪而題署於畫?“外號”非“自號”。猶如綽號“畫絕、癡絕、才絕”者,不會見於長康書畫;外號人稱“詩佛”者,不會出自王維真跡。徐邦達《中國繪畫史圖錄》,則分明“號、自號、外號”以資考究;然記有宋·陳容(所翁)、元·王繹(癡絕)、明·宋克(南宮生)、朱瞻基(長春真人)及清·金農(冬心先生)諸家確實自號者。凡題識、印識“清癡”者,無一入冊徐邦達《中國繪畫史圖錄》。(言正)




参考资料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