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讨论:命名常规/音乐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添加话题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专题依照页面评级标准无需评级。
本项目页面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音乐专题 (获评专题级
本页面属于音乐专题的范畴,一个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音乐类内容的项目。请于讨论页讨论相关条目。
 专题级专题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项目页面无需评级。

建议更名:“Wikipedia:命名常规 (音乐)”→“WP:命名常规/音乐”

[编辑]

Wikipedia:命名常规 (音乐)” → “WP:命名常规/音乐”:WT:命名常规#提议将所有子命名常规与命名常规提案页面的名称格式一概改为子页面的名称格式议决通过。Sanmosa 新朝雅政 2025年1月29日 (三) 04:50 (UTC)回复

中文or常用?

[编辑]

命名音乐条目时,优先使用最为通用的中文名称命名。

音乐作品原名比中文译名更常用或不存在译名时可用原名。

在英语歌曲中,我感受到英语原名比中文译名要广泛使用得多,而维基百科选择了译名,让人感到困惑。这两个方针似乎有所抵触。应该哪一条优先?--ZLin2222留言2025年2月3日 (一) 11:40 (UTC)回复

我个人希望中文维基百科应对“中文”有优先度。我认为除非中文达到“罕用”的程度(比英语常用程度少一个数量级),否则应尽量使用中文命名。不过若有编者认为只要“英文比中文名称更常用,就使用英文命名”,我也不强烈反对。此外,这个问题上次讨论过类似的:WT:命名常规/音乐/存档2#提议修改维基百科:命名常规_(音乐)。 ——自由雨日🌧️❄️ 2025年2月3日 (一) 11:47 (UTC)回复

提议使用拉丁原名作为歌曲的标题

[编辑]

理由如下:

  1. 目前流媒体收听音乐几乎碾压传统的唱片音乐,而几乎所有的流媒体服务商都主显原名。使用几个中文汉字会使人感到陌生,是“易于识别”的违反,也不符合“使用常用名称”。有一种下位法违反上位法之感。
  2. 中文用户普遍认识26个字母,即使可能无法理解其含义并朗读,但普遍有能力拼写、传递和辨别是否同一单词。
  3. 维基百科编者为了符合这一要求,不惜代价地去寻找一个中文名称,最后还弄得读者看不懂,徒劳无功,质量还不高。
  4. 大部分译文质量不高,做不到“信达雅”,可能只是一些人为了填补“译名”字段空白的草率产物,也不一定是作者原意。
  5. 一些找不到译名的条目和隔壁某百科使用原文,看上去也没什么问题,甚至更美观易懂。

--ZLin2222留言2025年3月17日 (一) 17:08 (UTC)回复

现行条文

命名音乐条目时,优先使用最为通用的中文名称命名。...

提议条文

命名音乐条目时,若歌曲原名由拉丁字母组成,使用原名,除非其译名已被更广泛使用于书籍、报道等。
若不符合上述条件,运用以下规则:

优先使用最为通用的中文名称命名。...

Wikipedia_talk:命名常规/音乐/存档2#提议修改维基百科:命名常规_(音乐)似乎有一些讨论但没有达成共识。--ZLin2222留言2025年3月17日 (一) 17:08 (UTC)回复

我个人的观点是优先使用中文,但若可靠来源中常用原文比中文高出一个数量级或以上则使用原文。换句话说,如果中文并不比原文常用但也并未“罕用”,仍认为中文优先。 ——自由雨日🌧️❄️ 2025年3月17日 (一) 17:43 (UTC)回复
鉴于目前原文名称普遍更常用(至少是流行音乐领域)的情况下,证明可靠来源中常用原文比中文高出一个数量级或以上可能带来很大工作量。--ZLin2222留言2025年3月18日 (二) 01:11 (UTC)回复
per 自由雨日--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5年3月18日 (二) 01:58 (UTC)回复
同意要求来源中使用原文的明显多过使用中文不少的才能以原文命名,当然具体多出多少可能不同人有不同看法,有的人觉得8:2,也有的人觉得7:3就够了。--💊✖️2️⃣3️⃣留言2025年3月18日 (二) 02:04 (UTC)回复
支持自由雨日的看法,中文维基百科的条目名还是应当优先使用中文。--PATLABOR 英格拉姆Ingram Talk 2025年6月29日 (日) 06:51 (UTC)回复
我个人其实同意,我看到过太多不认识的中文名了。--MilkyDefer 2025年3月18日 (二) 02:45 (UTC)回复
目前流媒体收听音乐几乎碾压传统的唱片音乐[来源请求]至少从IFPI等讯息来看,他们是以市场价值判定,不过这里姑且把价值换算成收听。按这标准只有2017年后的作品适用其规则(整合下载可以推进至2014年)。
译文质量的高低和能否达到信达雅不是选择原文的原因(例如欧美眷时常嘲讽Sweetener被翻译成的甜到翻而不是甜味剂以及Ultraviolence怎么从暴力美学变成极致美学等)。同样,也不能因为某译名较为信达雅就使用它。
虽说条目名称根据常用规则能使用拉丁字母,但底下有NC:NCN,因此出现中文名也是很正常的。
命名常规没规定只有26个字母,限制为26也太针对其他文字了吧。 --窝法乙烷 儿法梦碎 2025年3月18日 (二) 12:26 (UTC)回复
这得看中文用户的键盘了。——暁月凛奈 (留言) 2025年3月18日 (二) 13:24 (UTC)回复
日文维基的这个条目也是用拉丁原名ja:Dynamite (BTSの曲)。--220.132.216.52留言2025年3月18日 (二) 15:37 (UTC)回复
WP:共识/讨论的发起位置#有关中文维基百科规则的讨论的发起位置搬运讨论。Sanmosa 新朝雅政 2025年3月19日 (三) 08:17 (UTC)回复
(+)支持,专辑名乃至乐队名也可以循此命名方式。大部分外文歌曲条目的优质来源90%以上都来自外文媒体,中文来源的唯一用途可能只是提供某个媒体的错译。--Hexexie 2025年4月17日 (四) 17:02 (UTC)回复
说到使用拉丁字母(原)名,倒有另一想法。在特定转换组特定章节,例如特制源码框定的人名组的人名部分、音乐/艺人组的歌名部分:
  • 若zh-hk、zh-mo皆未设定,则香港、澳门模式均显示字词转换规则的原文部分(括弧、斜杠、分号等之前);
  • 若zh-my、zh-sg皆未设定,则大马、新加坡模式均显示字词转换规则的原文部分(括弧、斜杠、分号等之前);
    • 字词转换规则的原文部分(括弧、斜杠、分号等之前),例如Item('xyz (2020)', '{ type = 'item', original = 'xyz / xyzs', rule = '之中的xyz
  • 此二情境分别避免跟随zh-tw/zh-hant、zh-cn/zh-hans地区词,以求在个别方面贴近港澳星马惯用拉丁字母(原)名的用语习俗。
当然,此法如要施行,人名组等的原文部分必先调整为自然语序。--— Gohan 2025年4月21日 (一) 01:35 (UTC)回复
我觉得应该调整一下顺序,并予以精简,写成“命名音乐条目时,应优先使用最为通用的中文名称命名,除非其外文原名使用更加广泛”,这样也不影响原修订案意旨。——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5年4月30日 (三) 06:10 (UTC)回复
@Ericliu1912(虽说ZLin2222被不限期封锁了,我无从得知他的实际意思,但)我推测ZLin2222提案的这种语序属刻意为之,意在强调外文原名的优位性。这里顺道ping一下讨论的其他参与者@自由雨日ShizhaoLiu116MilkyDeferMilkypine暁月凛奈Hexexie神秘悟饭,并询问(包括前述Ericliu1912在内的)各位对此提案是否有任何进一步的意见或意见上的变化。Sanmosa 新朝雅政 2025年5月20日 (二) 09:44 (UTC)回复
“译名”不宜不以中文为定语;“书籍、报道等”或许狭窄,可改为“可靠来源”,以与其他方针指引保持一致。--— Gohan 2025年5月21日 (三) 08:53 (UTC)回复
(+)支持。虽然条文有一点点绕,但还是符合预期的。--SuperGrey (留言) 2025年6月19日 (四) 07:00 (UTC)回复
(+)支持:无论是从读者还是从编者的角度,搜寻中文译名的歌曲,都比以直接以拉丁字母搜寻麻烦。建议把“拉丁字母”的范围定为基本拉丁字母拉丁字母补充。另外可以的话,日文是否也能作为歌曲标题?--Saimmx留言2025年6月25日 (三) 19:14 (UTC)回复
日文该如何处理,确实值得讨论。直接打日文,还是用罗马字?--SuperGrey (留言) 2025年6月26日 (四) 00:05 (UTC)回复
我日文方面也抓不准。用Google以繁体中文搜寻“爱♡スクリ〜ム!”的话,日文原名中文名称多。但我不确定中国的情形:之前看到他们似乎会翻译日文歌曲。另外,之前决定YAIMA丸的名字时,也是用罗马字而非假名。所以不好说。
不过可以确定如果可靠来源针对某个条目命名有特定倾向,遵照那个倾向就是了。--Saimmx留言2025年6月26日 (四) 07:09 (UTC)回复
然而重定向即可解决“搜索麻烦”的问题。日文按NC:罗马化一般要罗马化,不过我不认为这符合中文实际(先前便有《かたばみ帖》等特例)。 ——自由雨日🌧️❄️ 2025年6月26日 (四) 00:12 (UTC)回复
要是开了口子、让假名不罗马化,是否谚文也不罗马化呢?“かたばみ帖”讨论的终止,不过是因为Eager Lin被封禁了而已,目前的条目名称仍然值得商榷。--SuperGrey (留言) 2025年6月26日 (四) 06:48 (UTC)回复
我觉得当时的讨论应该给出一个结论,而不是搁置了。要么就都允许使用原文,要么就都罗马化:
  • 对于尚未有“已被更广泛使用于书籍、报道等”的译名的事物,全都用原文,然后可以用罗马字、字面中译(各种可能的译名)作重定向;
  • 或者,日文韩文都乖乖遵守NC:罗马化,用罗马字来表示,比如“かたばみ帖”可以把“帖”字一起罗马化,就叫“Katabamichō”。
--SuperGrey (留言) 2025年6月26日 (四) 07:07 (UTC)回复
当然还有第三种就是“Katabami帖”。要是这种成为共识,我也不反对。--SuperGrey (留言) 2025年6月26日 (四) 07:13 (UTC)回复
我想了一下,这里是讨论“拉丁字母是否可作为标题”。我起初提日文时,本来希望看有没有办法顺带同意。不过看自由雨日那讨论帖后,我觉得兹事体大,可能需要另一次征求讨论,以避免原本的“拉丁字母”失焦?因为至少目前为止,大家对拉丁字母案是有同意共识的,希望能先通过这案。--Saimmx留言2025年6月26日 (四) 07:23 (UTC)回复
也行。可以先通过本案后,再另开一讨论串讨论其他文种。--SuperGrey (留言) 2025年6月26日 (四) 07:26 (UTC)回复
@SuperGrey:『“かたばみ帖”讨论的终止,不过是因为Eager Lin被封禁了而已』:完全不认同。Eager Lin的重点并不是用日语原文还是用罗马化,而是他非要用中文(原创译名)来命名,这显然不是一个频道的议题。再者如果讨论问题能到被封禁的程度,就意味实在是非常不正当合理的意见了,非正当合理意见显然构不成对共识的影响(且要是再有人坚持类似意见也会被封禁)。 ——自由雨日🌧️❄️ 2025年6月26日 (四) 08:54 (UTC) 👍1回复
我说的“搜寻”,其实不是只有维基百科。在GoogleSpotify搜寻歌曲时,无论我是要听歌还是要找资料,通常也都是用拉丁字母找。勉强给拉丁文用中文是否符合读者与编者的习惯,我有疑问。--Saimmx留言2025年6月26日 (四) 06:56 (UTC)回复

提议取消对消歧义后缀“(EP)”的禁用

[编辑]
下列讨论已经关闭,请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见,请在合适的讨论页提出,而非再次编辑本讨论。

本命名常规在建立之初,就引入了“(迷你专辑)”为规范消歧义后缀。在2021年9月对“MediaWiki:Titleblacklist”的编辑请求中,为配合命名常规的需要,“(EP)”被禁止作为消歧义后缀。

2024年1月在互助客栈的讨论得出将“迷你专辑”改为消歧义、内容分拆为“EP”与“迷你密纹唱片”的结论后,中文维基百科内各处就停止了将“EP”翻译为“迷你专辑”,以与“mini album”(迷你密纹唱片)做区别。根据当前的共识,是否应该修订本命名常规?此处抛砖引玉提出2个方案:

方案一,考虑取消对“(EP)”的禁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用“(EP)”或“(迷你专辑)”。

方案二,考虑将当前非韩语、华语的EP由“(迷你专辑)”统一修改为“(EP)”;未来仍允许编者自主选用“(迷你专辑)”表示迷你密纹唱片。通过机器人可以实现。

副知命名常规的主要编写者与所有相关讨论的参与者@MilkypineSanmosaSoftyuPseudo Classes魔琴FactrecordorDavid XuangAbcet10Dabao qian。--SuperGrey (留言) 2025年7月10日 (四) 18:15 (UTC)回复

(-)反对可译为环氧树脂专辑--Liuxinyu970226留言2025年7月10日 (四) 23:04 (UTC)回复
“环氧树脂”?Sanmosa DC23 2025年7月11日 (五) 00:18 (UTC)回复
我提议忽视Liuxinyu970226的这则意见。 ——魔琴留言 贡献 PJ:小学 PJ:两岸 2025年7月11日 (五) 01:51 (UTC)回复
很显然只有你会这样认为(摊手--SunAfterRain 2025年7月11日 (五) 14:38 (UTC)回复
上次讨论有结论?也没有总结也没有共识,不然从现在开始问 --窝法乙烷 儿法梦碎 2025年7月11日 (五) 00:27 (UTC)回复
确实需要给出总结。上次讨论中David Xuang将“迷你专辑”改为消歧义、内容分拆为“EP”与“迷你密纹唱片”,并未得到反对意见,想必是上次的共识。本次希望大家确认是否应取消对“(EP)”的禁用;若有异议,本次讨论亦可推翻上次的做法。--SuperGrey (留言) 2025年7月11日 (五) 16:52 (UTC)回复
上次仅讨论单一条目,与之相关的内容完全没有讨论,例如infobox缺少参数以及还是迷你专辑的分类。 --窝法乙烷 儿法梦碎 2025年7月12日 (六) 06:22 (UTC)回复
那您怎么看?我们这次可以把这些都再做讨论。--SuperGrey (留言) 2025年7月14日 (一) 01:09 (UTC)回复
我觉得既然迷你专辑重定向到EP,似乎不会有太大的歧义?对其他问题和方案没有意见。 ——魔琴留言 贡献 PJ:小学 PJ:两岸 2025年7月11日 (五) 01:54 (UTC)回复
个人想法是如果考虑放宽限制,可以考虑限制只对西方作品,乃至只对前CD年代的按照“原教旨”EP/mini-LP物理介质的作品禁用“迷你专辑”一词。因为至少在东亚语境下应该没有出现过迷你密纹唱片,经历的短暂的CD年代中“EP”已经经过含义扩展了,也没有实际区分“EP”和“迷你专辑”,数码化后这两者更是变成自由变体了。
这里本来的矛盾点其实是在mini-LP当年又被称作mini album,直译后与EP的常用译名撞车了,在介绍这两种介质本身的时候需要严格区分(所以做了分拆,重新绑定外语条目),但对于市场全面转向CD后发行的作品来说区分这两者其实必要性不大(所以最后“迷你专辑”还是偏置重定向了,mini LP实在是不常见,see also大概已经足够)。
唯一的麻烦点是从英语版条目来看至少韩语使用者将当代的“迷你专辑”字面上地认同到了的mini album(也就是mini LP)。尚不清楚这是否真的是当代韩语乐坛的常规,是否应当影响韩国音乐作品在中维的体例称呼。--DvXg 📬 2025年7月12日 (六) 05:42 (UTC)回复
我个人仅支持一个名称,看是要都改EP还是维持用迷你专辑。分类都没人维护整理更不说开放EP会更乱,看看吵了N年的书名号名称。 --窝法乙烷 儿法梦碎 2025年7月12日 (六) 06:22 (UTC)回复
技术上可以让机器人来完成改名。--SuperGrey (留言) 2025年7月12日 (六) 10:54 (UTC)回复
@SuperGrey然后后续出现维基人分别创建EP、迷你专辑,接着机器人又再改名?这不是我想看见的结果。就像我前面说的仅支持一个名称,看你是想都改EP还是迷你专辑。 --窝法乙烷 儿法梦碎 2025年7月15日 (二) 09:41 (UTC)回复
“EP”无歧义,“迷你专辑”则具有两重含义。我倾向于使用“EP”。--SuperGrey (留言) 2025年7月15日 (二) 09:45 (UTC)回复
@SuperGrey是否能提供具体的条文修改提议?Sanmosa DC23 2025年7月28日 (一) 01:37 (UTC)回复
现行条文

“ (迷你专辑)”:适用于迷你专辑。如果作品名称包含“EP”,在撞名情况下不须加注“ (迷你专辑)”(例如:The Black EP英语The Black EPThe Black (迷你专辑)英语The Black (EP))。

提议条文

“ (EP)”:适用于EP。如果作品名称包含“EP”,在撞名情况下不须加注“ (EP)”(例如:The Black EP英语The Black EPThe Black (EP)英语The Black (EP))。

--SuperGrey (留言) 2025年7月28日 (一) 12:36 (UTC)回复
支持提案。Sanmosa DC23 2025年7月30日 (三) 01:00 (UTC)回复
(+)支持。话说要不要ping人?还是这是我们几个没问题就可以改? --窝法乙烷 儿法梦碎 2025年7月30日 (三) 11:54 (UTC)回复
有道理。我再ping一遍大家:@MilkypineSanmosaSoftyuPseudo Classes魔琴FactrecordorDavid XuangAbcet10Dabao qian。如果没有问题,就可以公示了。--SuperGrey (留言) 2025年7月30日 (三) 14:38 (UTC)回复
对条文的修改 公示7日,2025年8月10日 (日) 04:45 (UTC)结束。--SuperGrey (留言) 2025年8月3日 (日) 04:45 (UTC)回复
对于一般读者,可能光看EP不会知道是迷你专辑。像是Official髭男dism有一名为LADY的迷你专辑,如果命名LADY (EP)的话,呃,至少在我印象,好像还没看过英文缩写的消岐义后缀。 2025年8月3日 (日) 03:05 (UTC)回复
但是“EP”并无歧义,“迷你专辑”有歧义。--SuperGrey (留言) 2025年8月3日 (日) 04:43 (UTC)回复
按照原教旨主义EP不是迷你专辑。目前仍有不少(EP)消岐义后缀还未改成(迷你专辑),而维基也没禁止消岐义采用英文或英文缩写。 --窝法乙烷 儿法梦碎 2025年8月4日 (一) 19:26 (UTC)回复

本讨论已关闭,请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见,请在合适的讨论页提出,而非再次编辑本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