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張淑妃 (明世宗)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淑妃張氏
明朝妃嬪
位號
徽號
墳墓北京金山
親屬
嘉靖帝朱厚熜

張淑妃(?—?),名失考。明朝明世宗朱厚熜之

生平

[編輯]

張氏的出生及入宮時間均不詳。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張氏居住於西苑仁壽宮[a]二月十二日,明世宗令禮部將「未封御侍」二人封為妃,張氏封為淑妃馬氏封為貞妃[2]。同年二月二十八日,正式冊封淑妃、貞妃,命成國公朱希忠代告景神殿,京山侯崔元、遂安伯陳鏸為正使持節,大學士翟鑾禮部尚書嚴嵩為副使捧冊[3]。張淑妃的後事及卒年均不詳。《欽定日下舊聞考》及《歷代陵寢備考》列出葬於金山峯峪口的世宗嬪名單時,名單內有一位為「張淑嬪」[4],疑為張淑妃之誤寫。

此外,張淑妃或與嘉靖四十年西苑萬壽宮大火有關。《管窺小識》稱宮內有位太監名為冀櫂,原本是廣東苗族人,後被沒入掖庭,因聰明機靈、善於揣摩皇帝的心意而得到嘉靖帝的寵信,嘉靖四十年十一月某天晚上,萬壽宮被大火燒毀,火其實是從「張貴妃」的居所燒起來的,「張貴妃」為了逃避責任,就把罪責推到冀櫂身上,令嘉靖帝大怒,將冀櫂貶謫到南方去做淨軍[5]。這位張貴妃有可能是張淑妃或皇五女嘉善公主之生母張德妃。明朝文學家沈德符撰《萬曆野獲編》則有另外一個說法,稱嘉靖四十年十一月萬壽宮發生大火,所有的乘輿、服飾及先朝珍寶盡數焚燬,傳言火災是嘉靖帝飲酒之後,與新幸宮姬尚美人在貂帳中玩小煙火時不慎引起的[6]。然而,以上兩個說法均沒有確實證據。

冊文

[編輯]

根據《明世宗肅皇帝實錄》,其淑妃冊文曰:

「王化肇基,實始閨儀之淑;坤元協贊,允資婦順之良。眷惟窈窕之姿,久著精禋之績,爰遵彝典,庸示渥恩。咨爾張氏,溫惠成性,柔靜有常,供事內庭,克持敬慎,流徽音於彤史,著成績於玄儀。是以錫恩,式加渙號,茲特遣使持節,封爾為淑妃,錫之冊命。於戲!褕衣入侍,進參九御之班;椒掖升名,顯示六宮之寵。益修爾德,永迓于休,欽哉!」

由此可知,張淑妃性情溫和仁惠,嫻靜溫柔,長期以來在宮廷祭祀中表現突出,供事內庭時亦恭敬謹慎,故而嘉靖帝特賜恩典,下旨冊封其為淑妃。有學者根據冊文中「供事內庭,克持敬慎」的字眼,推測張淑妃可能原是宮女或女官[7]

備註

[編輯]
  1. ^ 嘉靖二十一年二月,冊封張氏、馬氏為妃,冊封儀仗隊和執事官自紫禁城出發,「由右順門至迎和門」,進至二妃寢宮行冊禮。禮畢,張淑妃、馬貞妃「各具禮服於仁壽宮,候上服皮弁服,升座,皇后亦具服升座」,向嘉靖帝及皇后行拜禮。仁壽宮位於西苑,而迎和門即為出入仁壽宮的大門。有學者認為二妃的冊禮與拜禮都在仁壽宮而非大內舉行,說明此時嘉靖帝、皇后與二妃都居住於西苑仁壽宮[1]

參考資料

[編輯]
  1. ^ 李小波.(2022).西苑與明嘉靖朝政治. 史學月刊(02),35. doi:CNKI:SUN:SXYK.0.2022-02-003.
  2. ^ 明世宗肅皇帝實錄》,卷二百五十八,嘉靖二十一年二月癸亥條。
  3. ^ 《明世宗肅皇帝實錄》,卷二百五十八,嘉靖二十一年二月己卯條。
  4. ^ 《欽定日下舊聞考》,卷一百郊坰,清乾隆五十三年武英殿刻本;《歷代陵寢備考》,卷四十八,清同治光緒間上海申報館排印申報館叢書本。
  5. ^ 《管窺小識》,卷一,明山陰祁氏淡生堂藍格鈔本:「萬壽宮在西苑……嘉靖辛酉十一月一夕毀。太監冀櫂者,廣東苗種也,沒入掖庭,聰黠能伺,上意幸之。是夕,火實起張貴妃所,貴妃懼,嫁扵冀,上怒謫冀南淨軍。」
  6. ^ 《萬壽宮災》,沈德符撰《萬曆野獲編》卷二十九。
  7. ^ 黃迺錕《明代皇室研究》,第228頁,香港大學哲學碩士論文,199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