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靖妃 (明世宗)
靖妃盧氏 | |
---|---|
明朝妃嬪 | |
位號 | 嬪→妃 |
徽号 | 靖 |
逝世 | 1588年 |
谥号 | 端惠安榮 |
坟墓 | 北京天壽山襖兒峪悼陵 |
親屬 | |
父親 | 盧惠 |
母親 | 董氏 |
夫 | 嘉靖帝朱厚熜 |
兄弟 | 兄長:盧瓚 |
子 | 皇四子景恭王朱載圳 |
端惠安榮靖妃 (?—1588年),亦作盧靖妃,應天府人[1]。錦衣衛都指揮僉事盧惠之女,明世宗朱厚熜之妃,生皇四子景恭王朱載圳。
生平
[编辑]盧氏的出生及入宮時間均待考,目前僅知盧靖妃是應天府人,其曾居住過的巷子被稱為「盧妃巷」、「美人巷」,今為南京市秦淮區洪武路。1920年代,盧妃巷建有仁育醫院、女子專科師範學校[2]。
嘉靖十五年(1536年)九月初九日,進封宸妃沈氏、麗妃閻氏為貴妃,端嬪曹氏為端妃,安嬪沈氏為安妃,康嬪杜氏為康妃,並且冊封錦衣衛正千戶盧惠之女盧氏為靖嬪、江洋之女江氏為恭嬪、任惠之女任氏為順嬪、趙汝誠之女趙氏為榮嬪,命侯郭勛、駙馬謝詔、伯衛錞、陳鏸、焦棟、王瑾、李全禮、輔臣李時、尚書夏言、顧鼎臣為正使,都指揮方銳、尚書梁材、張瓚、唐龍、王廷相、林庭㭿、嚴嵩、侍郎謝丕、張璧、都指揮王佐為副使[3]。從冊文可知盧氏天生溫柔賢淑,性情謹慎誠懇,聲譽長久顯於內宮,功勞尤為突出,嘉靖帝便冊封盧氏為靖嬪。嘉靖十六年(1537年)二月二十九日,盧靖嬪生皇四子景恭王朱載圳。同年四月二十三日,嘉靖帝御奉天殿,遣武定侯郭勛等人為正使,大學士李時等人為副使,進封元子之生母昭嬪王氏為貴妃、皇四子之生母靖嬪盧氏為靖妃,並且補封劉英之女為淑嬪、王俊之女王氏為宜嬪、王受之女王氏為徽嬪、王欒之女王氏為裕嬪、陳瓚之女陳氏為雍嬪[4]。盧靖妃的具體去世時間暫不詳,《明神宗顯皇帝實錄》 有萬曆十六年(1588年)閏六月初七日「書世廟端惠安榮靖妃銘旌,賜輔臣申時行等銀幣[5]」的記載,因此盧靖妃很有可能在萬曆十六年去世,其後賜諡為端惠安榮靖妃,葬在位於北京天壽山襖兒峪的悼陵(原為孝潔肅皇后陳氏的葬地)。
家族
[编辑]- 父盧惠:嘉靖十五年九月初四日,已為錦衣衛正千戶。嘉靖十九年正月初十日,升指揮僉事[6]。嘉靖二十一年二月二十日,升都指揮僉事[7]。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十一月初三日去世。嘉靖三十年(1551年)七月十八日,給錦衣衛都指揮僉事盧惠營葬銀五百三十兩[8]。
- 母董氏:嘉靖十八年十二月十五日,賜錦衣衛正千戶盧惠之妻董氏祭葬[9]。
- 兄盧瓚:嘉靖三十年三月初十日,命盧靖妃之兄長、故錦衣衛帶俸指揮僉事盧惠之子盧瓚承襲父親的職位[10]。嘉靖四十二年十二月至嘉靖四十五年八月期間,都指揮僉事盧瓚曾多次負責拜祭恭仁康定景皇帝、孝潔皇后陳氏、哀沖太子、莊敬太子、孝康敬皇后張氏等人[11]。因此,《明世宗肅皇帝實錄》所記嘉靖二十九年十一月初三日,靖妃兄長「錦衣衛帶俸都指揮僉事盧瓚卒[12]」有誤,亡故者應為靖妃之父盧惠[13]。
冊文
[编辑]根據《明世宗肅皇帝實錄》嘉靖十五年九月辛酉條,靖嬪盧氏冊曰:
「朕惟先王之制,備於成周,準古宜今,禮從義起,建官有內外之職,分治別宮府之嚴,風自火出,教由家致,是以婦官不可不備也。咨爾盧氏,柔淑天賦,謹愿性成,譽久著於壼帷,勞獨多於左右,爰多寵異,用示眷懷。茲特遣使持節,命爾為靖嬪,錫之冊命。鳴呼!匪徒專繫衍之徵,亦以望彤庭之助。樛木逮下,雖自尊施;小星為頌,亦由眾感。爾宜恪脩婦職,益懋恭勤,祗迓休嘉,贊襄宗祀,朝夕警勵,用著嘉聲,勿替朕言,光斯寵命,敬哉。」
根據《明世宗肅皇帝實錄》嘉靖十六年四月辛未條,靖妃冊曰:
「王室六寢,崇建婦官,天極四星,垂著妃象。朕敷求淑質,助穆宸闈,肆延胤嗣之祥,茂衍邦家之慶。咨爾靖嬪盧氏,懿和率履,莊靜有儀,蚤膺妙選,以侍朕躬,克懋交修,而端閫範。頃者篤生嗣子,衍我宗潢,式蕃麟趾之禎,足稔關雎之德。宜加優寵,用示殊恩。茲特封爾為靖妃。爾尚恪遵內訓,懋執婦功,迓繁祉於方來,基景命之有僕,欽哉。」
參考資料
[编辑]- ^ 莫祥芝修、汪士鐸纂《上元江寧兩縣志》,卷五,清同治十三年刻本:「盧妃巷,《金陵詩匯》,明世宗妃盧氏所居,故名。一名:美人巷,見《應天志》。舊有致園,全椒江氏所創,園中石甚奇,見王嘉言《緘庵詩鈔》,今廢」。
- ^ 《1926年全國都會商埠旅遊指南》,卷下,第十一章南京。
- ^ 《明世宗肅皇帝實錄》,卷一百九十一,嘉靖十五年九月丙辰條、嘉靖十五年九月辛酉條。
- ^ 《明世宗肅皇帝實錄》,卷一百九十九,嘉靖十六年四月乙丑條、嘉靖十六年四月辛未條。
- ^ 《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二百,萬曆十六年閏六月戊子條。
- ^ 《明世宗肅皇帝實錄》,卷二百三十三,嘉靖十九年正月癸卯條。
- ^ 《明世宗肅皇帝實錄》,卷二百五十八,嘉靖二十一年二月辛未條。
- ^ 《明世宗肅皇帝實錄》,卷三百七十五,嘉靖三十年七月甲辰條。
- ^ 《明世宗肅皇帝實錄》,卷二百三十二,嘉靖十八年十二月戊寅條。
- ^ 《明世宗肅皇帝實錄》,卷三百七十一,嘉靖三十年三月戊戌條。
- ^ 《明世宗肅皇帝實錄》,卷五百二十八,嘉靖四十二年十二月甲戌條;《明世宗肅皇帝實錄》,卷五百三十八,嘉靖四十三年九月丁未條;《明世宗肅皇帝實錄》,卷五百四十,嘉靖四十三年十一月丁未條;《明世宗肅皇帝實錄》,卷五百四十三,嘉靖四十四年二月丙戌條;《明世宗肅皇帝實錄》,卷五百四十九,嘉靖四十四年八月壬申條;《明世宗肅皇帝實錄》,卷五百五十,嘉靖四十四年九月壬子條;《明世宗肅皇帝實錄》,卷五百五十三,嘉靖四十四年十二月壬辰條;《明世宗肅皇帝實錄》,卷五百五十六,嘉靖四十五年三月戊戌條;《明世宗肅皇帝實錄》,卷五百六十一,嘉靖四十五年八月丁卯條。
- ^ 《明世宗肅皇帝實錄》,卷三百六十八,嘉靖二十九年十一月壬戌條。
- ^ 黃迺錕《明代皇室研究》,第220頁,香港大學哲學碩士論文,199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