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太上老君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太清道德天尊(北京市白云观藏)

太上老君,简称老君,全称“一炁化三清太清居火赤天仙登太清境玄气所成日神宝君道德天尊混元上帝”,又称“太上混元老君、梵形神宝玄真降生道德天尊”、“青玄祖炁太清道德天尊混元上德皇帝[1]、“太清仙境洞神道德天尊[2]、“太清仙境太上老君道德天尊[3]、“清微始祖太清道德五灵玄老君[4]、“太清仙境万变混沌道德天尊至真大帝[5],又称道德天尊混元老君等。

道德天尊乃道教主神,传说中的道教教主及最高尊神,为“三清”之一,相传他化身周朝思想家老子

简介

[编辑]

据记载,太上老君的形象是身长九尺,黄色,鸟喙,隆鼻,秀眉长五寸,耳长七寸,额有三理,足有八卦。居金楼玉堂,穿五彩云衣,有十二条青龙、二十六只白虎、二十四只朱雀、七十二只玄武、十二只穷奇、三十六只辟邪护卫在身旁[6]

魏书.释老志》称太上老君“上处玉京,为神王之宗;下在紫微,为飞仙之主”。《云笈七签》称太上老君“此即道之身也,元气之祖宗,天地之根本也”。其化身众多,有老子八十一化之说,据《太平广记.神仙一》记载,金阙帝君广成子赤精子务成子等皆为老君降生的化身

历史起源

[编辑]

对于三清的信仰的源头

[编辑]
太上老君

道教认为混元老君由三清之一太清道德天尊所化出。《道德经》第四十二章曰:“,一生,二生,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由无名大道化生混沌元气,由元气化生阴阳二气,阴阳之相和,生天下万物。第十四章又说:“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认为一化为三,三合为一:“用则分三,本则常一。”后来道教认为这是指居于三清胜境的三位尊神。对有着三清的形象的神像的摆放包含了君子居则贵左之意,先以有着太清道德天尊的形象的神像在大殿居左、 有着玉清元始天尊的形象的神像在大殿居中间、 有着上清灵宝天尊的形象的神像在大殿居右。三清这个概念是作为道家相关哲学思想的一部份的关于“三一”的学说的象征[7]

对老聃的神格化

[编辑]

历史学家刘屹博士在探讨了〈老子铭〉等文献的内容的意思之后,对老聃在汉朝时期已经被当时的民间宗教和所谓的道教尊为地位最高的神灵这一传统说法提出了质疑,刘屹声称〈老子铭〉的内容可能反映了道家所提出的变化说 而非佛教所提出的化身说,故此其作者可能不认为老聃曾经多次投胎转世,而是可能认为他是一个历代以来曾经多次改名换姓以成为帝师的长生不死的仙人[8]

刘屹声称 生活在汉朝时期的人民仍然把太一神视为地位最高的神灵,而老子在当时被认为只是一位与王子乔尹喜东方朔等等之间没有太多差别的神仙,在当时 在民间宗教教内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关于“”的观念 而非关于“道”的观念,道教完成了针对“道”的人格化进程及神格化进程一事是把道教与道家区分开来一事的重要标志,随着把“道”视为地位至高者的道教兴起,对“道”及作为把其人格化一事的产物的元始天尊等等的崇拜开始取代了对天帝的崇拜的地位,在六朝时期,在道教教义中,天帝的地位已经低于老子及太上等道教所崇信的主要神灵的地位,尽管如此,不过在〈老子铭〉出现的时期,这个过程仍未被完成[8]

相关称号的首次出现

[编辑]

道教早期教典《老子变化经》宣称老子是混元老君所投生而为的,其与道同体,《老子变化经》的作者可能受到了大乘佛教所认可的关于三身的理论的影响,因而创立了宣称道会使其精炁入胎为人以教化世人的道成身化论[9]

道教的前身古道教认为,在殷商时期开始之前,混元老君即分身下降,随世立教,事竟则隐,故在世未有诞生之迹,至殷商十八世天子阳甲践祚之十七年,老君自太清境分神化,于武丁九年二月十八日降生。这是最早关于老君诞生之迹的纪传。

古道教认为在周昭王二十三年,混元老君投生为老子,西过函谷关,度关令尹喜、仆徐甲,授以《道德经》五千言,此后被道教奉为开山祖师。

东汉明帝、章帝之际(公元58~88年),益州太守王阜将老子神格化为先天地之神物,并且宣称其与“道”相等同。

汉顺帝时(公元 126~144年)张陵巴蜀鹤鸣山创立了道教,其被认为是五斗米道的创立者,即奉老子为道祖。据传道教开创者张道陵在弘法时所写的《老子想尔注》一书宣称:“一者道也。……一在天地外,入在天地间,但往来人身中耳……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常治昆仑,或言虚无,或言自然,或言无名,皆同一耳。”这是历史上首次在道书中出现了太上老君这个名号[10]

声名益显

[编辑]

自魏晋南北朝起,太上老君的名声益显。道教认为老聃得道之后成仙,是为太上老君。

东晋葛洪的《神仙传》汇集群书所见之老子传记,或称老子先天地生,或称其母怀孕八十一年生,生而白发,故称老子。亦有称其母于李树下生,生而能言,指树而姓“李”,把先天神降格为后天神。然而据东汉延熹八年陈相边韶的《老子铭》,老子“离合于混沌之气,与三光为终始”,“道成化身,蝉蜕度世”[11]

北周武帝建德三年五月“初断佛、道两教,经像悉毁,罢沙门、道士,并令还民”。据道书称,当时太上老君曾遣使显灵。时过一月,武帝即又下诏曰:“至道弘深,混成无际,体包空有,理极幽玄……今可立通道观于都城……并宜弘阐,一以贯之。”

以后“三清”神名逐渐流变发展,至唐代才成为定说。《道藏·太平部·三洞珠囊》卷七引《老君圣迹》云:“此即玉清境,元始天尊位,在三十五天之上也。此即上清境,太上大道君(灵宝天尊)位,在三十四天之上也。太清境太极目,即太上老君〔道德天尊〕位,在三十三之上也。”于是“三清”遂成为道教的最高神。唐代皇室,以老子李耳为同姓,崇奉太上老君,累加尊号。唐高宗尊太上老君为“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三上尊号,称“大圣祖高上大道金阙玄元天皇大帝”,立道教为国教。太上老君不仅被奉为李唐王朝的始祖,帮助唐高祖李渊平定天下,据称当武则天篡夺李唐王朝后,又显灵降世,谓“武后不可革命”,“不得辄立异姓……武后亦终惧此言,不敢立武三思”[12]

到宋代真宗于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加号“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是历代帝王对太上老君的最后一次加封。明朝成祖朱棣崇尚老子为其化身真武大帝大修武当,有北修故宫,南修武当之称[13]

宗教界观点

[编辑]

基督教

[编辑]

致力研究大秦景教历史的基督教传教士川口一彦博士在其所写的文章中提及了道教与大秦景教之间在用语上的相似之处及不同之处,他用道德天尊的形象与翳数景尊的形象作比较,他声称大秦景教把后者尊为死而复活升天和引导人进入天国救主,而道教虽主张达到长生不死这个境界和崇拜白发苍苍的太上老君,但在其教义中没有复活一事作为证据,故此在唐朝时期,大秦景教是唯一一个宣扬三位一体论及复活论的宗教[14]

文学作品中的太上老君

[编辑]
  • 封神榜》中,道德天尊居于“玄都洞八景宫”,是元始天尊通天教主的师兄,有法宝太极图、玲珑塔等,曾下山助姜子牙诛仙阵、万仙阵等。
  • 西游记》中,太上老君居于“离恨天兜率宫”(事实上“兜率”为印度文词语,在道教神话中,太上老君居住在太清圣境),有法宝“金刚镯”、“八卦炉”等,曾助二郎神降伏孙悟空,后想将孙悟空用八卦丹炉炼化,反被其逃脱并踢翻丹炉,炉砖化作“火焰山”,其座下青牛怪、金炉童子、银炉童子曾下界为妖,使取经队伍遭蒙劫难。在道教教义中,道德天尊的地位高于玉皇上帝的地位,但在《西游记》中,太上老君只是为玉皇大帝办事的承相[15]

影视形象

[编辑]

节庆

[编辑]

新加坡道教协会1996年起,以“道教节”为名,于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庆祝太上老君圣诞,藉以弘扬道教教义与中华文化,并提高社会大众对道教的认识。[16]

参考资料

[编辑]
  1. ^ 林灵真. 卷之九十六. 《靈寶領教濟度金書》. [2022-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5). 
  2. ^ 佚名. 卷之十一. 《上清靈寶文檢》. [2022-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5). 
  3. ^ 佚名. 卷之一. 《太上靈寶朝天謝罪大懺》. [2022-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5). 
  4. ^ 佚名. 卷之二. 《道法會元》. [2022-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5). 
  5. ^ 林灵真. 卷之四. 《靈寶領教濟度金書》. [2022-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5). 
  6. ^ 葛洪《抱朴子内篇.杂应》:“身长九尺,黄色,鸟喙,隆鼻,秀眉长五寸,耳长七寸,额有三理上下彻,足有八卦,以神龟为床,金楼玉堂,白银为阶,五色云为衣,重叠之冠,锋鋋之剑,从黄童百二十人,左有十二青龙,右有二十六白虎,前有二十四朱雀,后有七十二玄武,前道十二穷奇,后从三十六辟邪,雷电在上,晃晃昱昱,此事出于仙经中也。见老君则年命延长,心如日月,无事不知也。”
  7. ^ 周国林主编,一本书学会道教常识 图文双色,中华书局,2012.03,第109页
  8. ^ 8.0 8.1 刘屹. 論〈老子銘〉中的老子與太一 (PDF). 汉学研究. 2003, 21 (1): 77-103 –通过汉学研究中心. 
  9. ^ 高振宏. 道成身化、末劫救度:敦煌本《老子變化經》研究 (PDF). 出土文献研究视野与方法: 93-132. [2025-02-2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4-07-19) –通过国立政治大学. 
  10. ^ 田小飞编著,知道点中国哲学,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01,第158页
  11. ^ 李殿元编著;林锐,何天谷主编,天神地只 道教诸神传说,四川人民出版社 四川出版集团,2012.09,第24页
  12. ^ 卿希泰,中国道教 第三卷,知识出版社,1994年01月第1版,第16页
  13. ^ 道教之音. [2017-0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22). 
  14. ^ 川口一彦, コラムニスト:. 新・景教のたどった道(52)中国の諸宗教と景教(2)道教と景教 川口一彦. クリスチャントゥデイ. 2021-06-01 [2025-06-18] (日语). 
  15. ^ sun. 「玉皇輪替說」又名「玉皇退隱說」(頁 1). HK Finance's Archiver. 2015-03-23 [2023-10-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06) –通过HK FINANCE (中文). 问:“玉帝”的丞相是“太上老君”吗?  答:“太上老君”乃是“三清”之一,是道教的“道祖”,在道教中地位更尊。“太上老君”四字是“至大,至高,至久,至尊”之含义,《西游记》中将如此尊贵的“老君”描绘为“玉帝”的丞相属于无稽之谈。  参数|quote=值左起第19位存在换行符 (帮助)
  16. ^ 孙靖斐. 团结全球道教徒传播《道德经》哲理 道教节世界庆典本地首办. 联合早报. 2025-03-09 [2025-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3-09) –通过联合早报 (中文(简体)).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