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夸父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古今圖書集成》夸父圖

夸父,又名博父樸父[1]:239,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巨人,傳說因追逐太陽至日落之地而渴死,其手杖變成桃林;一說在戰爭中為黃帝部下應龍所殺。學者認為夸父是幽冥世界中的人物,其形象見諸馬王堆帛畫,逐日故事說明了太陽與黑夜之爭,死於應龍之下則象徵反抗秩序者將終失敗。也有學者認為夸父神話出自北方的遊牧民族,桃林正是牧馬之地。

傳說

[编辑]

夸父是神話中的巨人,為炎帝黃帝的後裔,祖父是幽冥地獄的統治者后土[1]:239、235、247。夸父兩手握蛇,又以兩蛇貫耳,居於北方「大荒」之海中大山上,山名「成都載天」,「載天」是指此成都之山可以接天。夸父死於逐日[1]:239-240,《山海經》記載:

夸父動了好奇念頭,「不量力」而要追逐太陽,奔馳了幾千里,追到「禺谷」正要趕上太陽,可是一瞬間太陽已沉落到禺谷中。夸父覺得口渴難耐,先到黃河渭水,一口氣把黃河、渭水喝光,但還是口渴,於是想走到北方在雁門山以北,縱橫數千里的「大澤」[2]:291-292,大澤又叫翰海或北海,是在北方積冰,終年不見日光之處[1]:242。可是夸父途中就渴死了,臨死前他丟出手杖,那杖變成一片桃樹林,叫「鄧林」[2]:292。後世有傳說謂,夸父死前因念及後來必有欲追日者,為了使他們免得渴死於道,故把手杖變為一片桃林[1]:256。有關夸父的另一神話是,夸父為有翼之龍應龍所殺[3]:94。夸父協助蚩尤參加了跟黃帝的戰爭,被應龍奉黃帝之命殺死[1]:259。《山海經》也有把夸父外形當作怪獸的描寫[3]:80。夸父的子孫形成「博父國」,他們也是極為高大,兩手握蛇[2]:186

桃林所在地眾說紛紜,有在沔水之上、襄州南鳳、楚國北境、中國境外等多個說法,都是後世附會之說[1]:255、257。鄧林附近的山叫「夸父之山」,有人說在湖南沅陵縣東北,也有說在河南靈寶縣東南[2]:292。後世附會,沅陵縣夸父山山上有三塊成「品」字形的大石,民間相傳說這是「鄧夸父」和太陽賽跑,口渴時拿了個大湯鍋,在石上燒開水[4]:143

詮釋與解讀

[编辑]
陝西黃帝陵中的「夸父追日」石

王孝廉指出,夸父是古代幽冥神話中的人物,夸父逐日之說,原本是古人解釋晝夜循環現象的神話,幽冥之國就是黑夜[1]:243、256。神話中夸父在禺谷追上太陽,是太陽沉落黑夜來臨旳象徵;夸父渴死則是黑夜死亡、太陽明朝依舊從海中升起的象徵;神話故事說明了太陽與黑夜之爭。王孝廉又認為夸父也就是北海之神禺彊[1]:257、260,同樣是由幽冥之神分化而成。考古發現馬王堆帛畫下段所畫即幽冥地獄,海中有巨人,巨人左右有兩大蛇,此巨人即是夸父[1]:261、263、271大林太良日语大林太良則指出,夸父和蚩尤都反抗黃帝,擾亂人間社會,是秩序的反抗者,而反抗都遭失敗。神話謂夸父手杖所變的桃林中多有馬匹,是馬匹放牧之地[3]:83、85,故葛蘭言認為夸父神話源於遊牧民族的祭禮;艾伯華也認為夸父神話源自北方民族,即原鮮卑蒙古文化[3]:87、90。大林太良又指出,太陽乘馬車而運轉於天界,夸父追日只用腳而不用馬,於是脫水渴死;神話說出了人類雙腳無論如何奔馳,終究敵不過馬車[1]:88李豐楙指出,山海圖上夸父耳朵掛蛇作耳飾,兩手握蛇,其形象源自蛇圖騰的部族;鄧林則是聖林崇拜的遺跡[2]:291、264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王孝廉. 《夸父神話——古代的幽冥信仰之一》. 《中國神話世界(下編)——中原民族的神話與信仰》. 台北: 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2006: 233–276. ISBN 9789867553546 (中文(繁體)). 
  2. ^ 2.0 2.1 2.2 2.3 2.4 2.5 李豐楙. 《神話的故鄉——山海經》. 台北: 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1983. ISBN 9789571355146 (中文(繁體)). 
  3. ^ 3.0 3.1 3.2 3.3 大林太良日语大林太良. 《夸父與造父——構造分析的試論》. 王孝廉 (编). 《神與神話》. 林雪星譯. 台北: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1988: 79–95. ISBN 9786660801973 (中文(繁體)). 
  4. ^ 袁珂. 《中国古代神话》. 北京: 華夏出版社. 2006. ISBN 9787508038742 (中文(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