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卡丸溪
伊卡丸溪 泰雅语:gong Qwaxanngahi | |
---|---|
![]() | |
别名 | 七家湾溪、大甲溪 |
国家 | ![]() |
流域 | |
水系 | 大甲溪水系 |
源头 | 七家湾溪 |
• 位置 | 雪山主峰东北侧 |
第二源头 | 有胜溪 |
• 位置 | 罗叶尾山东侧 |
第三源头 | 司界兰溪 |
• 位置 | 雪山主峰西南侧(于志佳阳部落西北方以右股汇入) |
河口 | 大甲溪 |
• 位置 | 松茂(太保久)台七甲线65.5K清泉桥下游约1公里处 |
特征 | |
左岸支流 | 有胜溪 |
右岸支流 | 七家湾溪 · 司界兰溪 |
伊卡丸溪(泰雅语:gong Qwaxanngahi[1]:48)是台湾高山河川,大甲溪水系源头支流的一段,位于台中市和平区,其流路左右分隔东南侧的中央山脉与西北侧的雪山山脉,离溪不远为太鲁阁国家公园与雪霸国家公园,为其间的廊道。始于发源雪山主峰东北侧的七家湾溪与发源罗叶尾山东侧的有胜溪汇流口(武陵农场的入口迎宾桥)。往西南流到志佳阳部落(泰雅语:Sqoyaw,又有汉名环山)西北侧,发源于雪山主峰西南侧的右股支流司界兰溪在此汇入。再续流至台七甲线65K+500处清泉桥与松茂(太保久)间,即清泉桥下游约1公里处(台七甲线65K,清泉桥上游约700多公尺处,为发源自合欢山的左股支流合欢溪与南湖溪汇流处),以右股与发源自南湖东峰的南湖溪汇流后,始称大甲溪。
溪名
[编辑]伊卡丸溪在过去历代官方地图中多被标示为“大甲溪”、也有将志佳阳社司界兰溪汇流口以上标示为“七家湾溪”。日治时1907年起调制的《蕃地地形图》,今称“七家湾溪”之处(即武陵农场流域)标示为「キヤワン溪」 (Kyawan kei),“大甲溪”标示在今南湖溪之处,而今伊卡丸溪这段溪流并没有标示溪名[2]。亦有文献将这段溪流称为“キヤワン溪”(泰雅语:gong Qyawan,与今七家湾溪同名)[3]:40页注1[4]:50,亦有记载为“カウヌ溪 (Kaunu kei)”或“カワナウ溪 (Kawanau kei)”(泰雅语:gong Qonaw,与今有胜溪同名)[5]:516[6]:102。1920年全台地名改正后,习惯将河川主流全流域称同名,传统上认为大甲溪主流为伊卡丸溪这一支而非南湖溪,而改将大甲溪标在伊卡丸溪这一支。1924年调制的《陆地测量部五万分一地形图》在右股支流司界兰溪于志佳阳社汇流处以上标示为“キヤワン溪”(与今七家湾溪同名),汇流口以下标示为“大甲溪”,今南湖溪处标示“南湖溪”。战后初期的官方地图大多均依此标示,1944年起调制的《远东美军制图局五万分一地形图》即以此为底图,此溪段英译标为“Kiyawan-kei”,随后联勤版地形图又以美军地形图以及从日方接收的地形图为底本,过去诸版官方地图除了只在1954年及1956年调制的《联勤版五万分一地形图》(后者俗称《老五万》)有标示“伊卡丸溪(Kiyawan-kei)”及“伊卡丸溪(I-ch'ia-wan Ch'i)”,对照其图面英文译写,应为“七家湾溪”的误写,1957年调制的《联勤版二万五千分一地形图》同溪段即标示为“七家湾溪”(北邻图幅标示“大甲溪”)。然1924年调制的《陆地测量部五万分一地形图》所标示的“キヤワン溪”邻近“キ”字的上方恰好有一标示为针叶林的“^”角形符号,可能被联勤制图人员误认为“イ”,于是误[来源请求]译为“伊卡丸溪(I-ch'ia-wan Ch'i)”。1980年代以后各版本的经建版与国土测绘中心地形图均标示为“大甲溪”(早期各版本《经建版地形图》一直到思源垭口都标示为“大甲溪”,后期则七家湾溪汇流口以上改标示成“有胜溪”)。OSM标示此段为“伊卡丸溪”。[2]
生态
[编辑]溪流中以台湾高山鲴鱼、香鱼及溪哥为主,偶有极少数迷失的樱花钩吻鲑流入此水域。
参考来源
[编辑]- ^ 高日昌. 台灣櫻花鉤吻鮭與部落文化關係之調查——以台中市和平區環山部落及宜蘭縣大同鄉南山部落為例 (PDF) (报告). 管理·雪霸国家公园武陵管理站;连络·平等里办公处;指导·洪翠苹. 雪霸国家公园: 1–106. 201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5-04-18).
- ^ 2.0 2.1 台灣百年歷史地圖 (地图).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地理资讯科学研究专题中心. 定位:地名:环山;图层:1907年蕃地地形图、1924年陆地测量部五万分一地形图、1944年美军五万分一地形图、1956年联勤版台湾五万分一地形图、1957年联勤版台湾二万五千分一地形图. [2022-06-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30).
- ^ W. H. Murray Walton. 台灣を跋涉して. 台湾山岳. No. 6. 由越村生翻译. 沼井铁太郎注释 (台北市: 台湾山岳会). 1932-11: 31–64 [原刊登于《Japan Advertiser》1930年8月1—23日连载1930年5—6月行程] –通过国家图书馆·台湾记忆·编号NCKU-1364341 原藏国立成功大学图书馆 千千岩助太郎赠书 (日语).
- ^ 木田文治. 冬期南湖大山行. 台湾山岳. No. 12 (台北市: 台湾山岳会). 1942-02: 50–67 [1940年12月—1941年1月行程] –通过国家图书馆·台湾记忆·编号NCKU-136436 原藏国立成功大学图书馆 千千岩助太郎赠书 (日语).
- ^ 鹿野忠雄. 台灣高山地域に於ける二三の地形學的觀察(二). 地理学评论 (日本地理学会). 1932-06, 8 (6): 505–520. doi:10.4157/grj.8.505 (日语).
- ^ 大岛正满. タイヤルは招く [泰雅的呼唤]. 东京市: 第一书房. 1935-12-10 [2025-04-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4-22) –通过国家图书馆·台湾记忆 HCHS000056 旧籍典藏数位化计画 原藏国立新竹高级中学 (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