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母小昆仲会
![]() | |
原名 | Little Brothers of Mary |
---|---|
命名缘由 | 圣母玛利亚 |
成立时间 | 1817年1月2日 |
创始人 | 圣马塞林·尚巴纳 |
创始地 | 法国里昂 |
类型 | 天主教男修会 |
总部 | 意大利罗马 Piazzale Marcellino Champagnat 2 |
秘书长 | Carlos Alberto Huidobro, F.M.S. |
总会长 | Ernesto Barba Sánchez, F.M.S. |
标语 | Latin: Ad Jesum per Mariam English:" To Jesus through Mary" |
网站 | www |
圣母昆仲会(英语:Marist Brothers),又称圣母小昆仲会,是一个天主教修会。“Marist”一词的意思是“圣母玛利亚的小兄弟”,由于圣母昆仲会来华年代久远,“兄弟”一词有时亦以文言文中的“昆仲”交替使用。
概述
[编辑]
圣母昆仲会是由马塞林·尚巴纳圣母司铎会神父于1817年1月2日法国里昂创立。
修会自19世纪初期成立以后,以教育青少年为目标,在世界各地设立学校,传播圣母玛利亚的福音。小昆仲会现于全球81个国家设有800多所学校,拥有逾3,200名修士,学生60余万人。[1]会中修士不分国籍出身,都以兄弟(Brothers)相称。[2]小昆仲会的修士都会使用教廷于19世纪初为肯定修会教育使命而特许颁发的FMS(Fratres Maristae a Scolis)封号,亦有称为Petits Frères de Marie,意指“专门办教育的圣母玛利亚小兄弟”。在华语地区,本名“圣母昆仲会”有时也会被谦称为“圣母小昆仲会”,以表达修士们的卑微态度。
小昆仲会在19世纪到亚洲传教办学,当时重点放在中国地区,曾在中国地区创办和经营了27所学校,主要的据点是北京、天津和上海,也曾在青岛等地建立学校。
不论是给中国或是外国学生就读的学校,修士们都提倡运动─尤其是足球,修士们曾成立了一个足球俱乐部——圣路易斯足球俱乐部。
教育精神
[编辑]修会特别注重教师能否体现修会教育的五大支柱,包括“天主的临在”(Presence)、“简朴卑微”(Simplicity)、“一家人”(Family Spirit)、“对工作的爱”(Love of Work),“效法圣母”(in the Way of Mary)。
世界各地传教及教育工作
[编辑]圣母昆仲会在世界各地从事教育工作,目前在欧洲、非洲、美洲、亚洲和大洋洲五大洲79个国家开办小学、中学、高等教育院校、学院、工业学校、孤儿院和静修院。
圣母昆仲会于里昂成立,如今传教及教育工作遍布全球。在200年的历史中,圣母昆仲会在100多个国家传教,在五大洲79个国家大约有2,500名修士,与超过72,000名平信徒一起工作并分享他们的使命和精神,并共同教育约654,000名儿童和年轻人。[3]
圣母昆仲会现任总会长(Superior General)为Br. Ernesto Sánchez[4],职责是与总代理(Vicar General)和总理事会(General Council)成员一起领导修会,从罗马的总部指导世界各地各部门的发展和管理。圣母昆仲会依规模分为两个主要行政单位,即“会省”或“会区”。各省由一名会长领导,其职责是代表总会长监督和审议各会省。修会辖下现有26个会省、5个会区。
亚洲
[编辑]大洋洲
[编辑]欧洲
[编辑]- 孔波斯特拉会省(西班牙和葡萄牙)
- 中欧西部会区(比利时、德国、爱尔兰、荷兰和英国)
- 伊比利亚会省(西班牙和罗马尼亚)
- 埃米塔日会省(阿尔及利亚、西班牙、法国、希腊、匈牙利和瑞士)
- 地中海会省(西班牙、意大利、黎巴嫩和叙利亚)
北美洲
[编辑]拉丁美洲
[编辑]- 巴西中北部会省
- 巴西中南部会省
- 巴西南亚马逊会省
- 南克鲁斯会省(阿根廷、巴拉圭和乌拉圭)
- 安地斯圣玛利亚会省(玻利维亚、智利和秘鲁)
- 中美洲会省(哥斯达黎加、萨尔瓦多、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尼加拉瓜、波多黎各和古巴)
- 墨西哥中部会省
- 墨西哥西部会省(墨西哥和海地)
- 北安地斯会省(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和委内瑞拉)
非洲
[编辑]- 南部非洲会省(安哥拉、马拉维、莫桑比克、南非、赞比亚和津巴布韦)
- 西非会省(喀麦隆、查德、科特迪瓦、加纳和利比里亚)
- 中非东部会省(刚果民主共和国、中非共和国、肯亚、卢旺达和坦桑尼亚)
- 马达加斯加会省
- 尼日利亚会省
在香港的发展
[编辑]1891年,小昆仲会的修士到天津和北京,负责各地主要大学及高等学府的教务;1893年,小昆仲会修士到上海的圣芳济书院(St. Francis Xavier's College,本是由耶稣会创立的学校)教书,继而在1895年时接管了整个学校的校务。以后又从耶稣会士手中接管中法学校和若翰纳公学。1949年,在上海共有主母会士48人,其中外籍32人,中国籍16人[5]。
在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将国内的外国教会人士驱逐出境。当时,在上海圣芳济书院任教的小昆仲会修士来到香港,于九龙城嘉林边道圣马丁书院任教。
1954年,香港教育署原本将现为伊利沙伯中学的地皮供修会建造校舍,及后知悉修会几近身无分文,即收回决定,改为给予修会两个选择 ── 在清水湾或大角咀建立校舍。最后,修士们于九龙枫树街和诗歌舞街交界处(当时被称为九龙内地段6421〔K.I.L. 6421〕)建立校舍。在这期间,嘉林边道的校舍便告弃置,同学被安排至九龙邓镜波学校暂时上课。1955年12月9日,新建的学校启用,为表示与上海母校(上海圣芳济书院,即现在的上海市北虹高级中学)的关系,便将学校命名为“圣芳济书院”。至今,学校正门的“九龙内地段6421”地界仍然被保留,而且部分修士仍然执教。
1963年,圣母昆仲会在香港的第二所学校荃湾圣芳济中学创校,与圣芳济书院为兄弟学校。
现时在港修士有3位。[6]
学校
[编辑]大学
- 澳洲
- 南澳阿德莱德阿奎那学院
学院
中学
- 中国
- 香港
- 台湾
- 新加坡
- 马来西亚
- 霹雳州怡保三德国民型华文中学:1950年由圣母会接管。[9]
- 雪兰莪八打灵公教国民型华文中学:1956年创办。[10][11]
- 砂拉越诗巫公教中学:1960年创办。[12]
- 砂拉越古晋圣约瑟国际学校[13]:2017年1月3日开办。[1]
小学
- 马来西亚
- 霹雳州怡保三德国民型华文小学:1951年由圣母会接管。[14]
相关条目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 ^ 1.0 1.1 圣母会学校有增无减. Press Reader. 2017-05-03 [2018-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5).
- ^ 聖母昆仲會簡介. [2011-10-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11).
- ^ History Institute - Champagnat. Champagnat - Institute of the Marist Brothers - general House, Rome. [2024-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04).
- ^ Br. Ernesto Sánchez. Champagnat - Institute of the Marist Brothers - General House, Rome. [2024-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06).
- ^ http://www.shtong.gov.cn/newsite/node2/node2245/node75195/node75203/node75283/node75297/userobject1ai91966.html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上海宗教志
- ^ 男修會及使徒生活團. 天主教香港教区.
- ^ Reverend Brother Joseph Chanel at St. Stephen's School, circa 1958. National Library Singapore. 2018-01-10 [2018-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0).
- ^ The Maris Stella Spirit Prevails. 海星中学校友会. 2018-01-10 [2018-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6).
- ^ 1989年校友饮水思源·1.6万捐三德中学. 星洲网. 2016-06-06 [2018-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0).
- ^ 王文坂盼校友捐助 公中建行政楼欠130万. e南洋. 2013-10-21 [2018-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11).
- ^ Catholic High School celebrates 60 years. Herald Malaysia Online. 2016-07-14 [2018-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9).
- ^ Religious Communities. Diocese of Sibu Sarawak, Malaysia. 2018-01-10 [2018-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7).
- ^ International School. St. Joseph's Family of Schools, Kuching. 2018-01-10 [2018-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20).
- ^ 学校历史. 三德国民型华文小学. 2018-01-10 [2018-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