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炼狱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炼狱想像图

炼狱(拉丁语:Purgatorium)是天主教用来描述与天主友好的信徒死后灵魂等待被在世的信徒祈祷来清洁灵魂,是一个反省的地方(或状态),他们确信自己会得到永恒的救赎,但他们仍然需要净化才能进入天堂的幸福,是天主教教义之一。炼狱的拉丁文purgare 意思为洗涤。天主教会认为《圣经》中有提及过为亡者祈祷的做法,并强调“净化”的重要性,因此承认炼狱的存在[1]。另一方面,大多数东正教新教和基督教系的新兴宗教认为《圣经》从来没有直接提及过炼狱,故此不接纳炼狱的概念,但部分教派认同死后会得到净化,并为死者祈祷是有效的。

描述

[编辑]

天主教

[编辑]

炼狱被认为在天堂地狱之间,生前有小罪没有补偿完的信徒的灵魂,在此做补偿的受苦。

神曲

[编辑]

意大利诗人但丁曾经在他的著作《神曲》里的炼狱篇,描述过炼狱的情况。他把哲学家思想家等等的人都列入炼狱中,而且把炼狱描述成一个有喜有乐,比较接近人间的地方。按照但丁的描述,炼狱位于地球的另一面,和耶路撒冷相对,四面环海。他说炼狱像一座螺旋形的高山,灵魂在这里忏悔涤罪。炼狱共有七层,分别代表七宗罪,每上升一层就会消除一种罪过,直到山顶就可以升入天国。但是这完全是他个人的观点。教会没有这么教导过。

天主教神学观点

[编辑]

对于炼狱,《圣经》里没有出现这个词语和直接阐释,但教廷认为《圣经》曾暗示炼狱的存在。天主教的教义认为罪分有大罪和小罪,大罪即该死罪,是使灵魂死的罪;小罪是不致于死的罪,可以在炼狱炼净。有功德的天主教基督徒死后可以直升天国,但天主教教条指出,信徒若在生前犯有未经宽恕的轻罪或各种恶习,灵魂就会下到炼狱受火炼,净化后才可进天国。若在世信徒为炼狱中的灵魂虔诚祈祷、布施和请神父弥撒,便可拯救灵魂早些离开炼狱。

圣经依据

[编辑]

天主教信仰承认圣经没有直接提到“炼狱”及“最后的炼净”,但却不表示没有这方面的启示和概念,以下是有关“炼狱”的圣经章节。

  • 玛加伯下第12章45节:“何况,他还想到为那些善终的人保留下的超等报酬:这实在是一个圣善而虔诚的思想。为此,他为亡者献赎罪祭,是为叫他们获得罪赦。”
  • 玛窦福音/马太福音第5章25-26节:“当你和你的对头还在路上,赶快与他和解,免得对头把你交给判官,判官交给差役,把你投在狱里。我实在告诉你。非到你还了最后的一,决不能从那里出来。”
  • 玛窦福音/马太福音第12章32节:“凡出言干犯人子的,可得赦免;但出言干犯圣神的,在今世及来世,都不得赦免。”
  • 格林多前书/哥林多前书第3章15节:“原来主的日子要在火中出现,这火要试验各人的工程怎样。谁在那根基上所建筑的工程,若存得住,他必要获得赏报;但谁的工程若被焚毁了,他就要受到损失,他自己固然可得救,可是仍像从火中经过的一样。”
  • 伯多禄前书/彼得前书第1章7节:“这是为使你们的信德,得以精炼,比经过火炼而仍易消失的黄金,更有价值,好在耶稣基督显现时,堪受称赞、光荣和尊敬。”

历史

[编辑]

赎罪券与宗教改革

[编辑]

十六世纪初,教宗良十世以修缮圣伯多禄大殿为名,下令在欧洲各国售赎罪券,声称购买赎罪券,可以使在生者的罪得赦免,使亲友的灵魂减除炼狱痛苦。在日耳曼,根据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第二十七条,“他们(赎罪券教士)鼓吹的仅仅是人的主张,说什么,当钱柜中的银币叮当作响,炼狱中的灵魂即会应声飞入天堂。”这样赎罪券无形中就成了犯罪通行证。为抨击罗马教廷发行的赎罪券和教宗的赦罪权,路德于1517年10月31日发表了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从而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神学争议

[编辑]

炼狱在基督教大分裂中曾是引发分歧的教义之一。

由于炼狱没有直接来自于《圣经》的根据,故不被大多数东正教、新教和基督教系的新兴宗教所接纳。

但是东正教、东方正统教会以及新教的圣公宗路德宗循道宗的部分教会认为,有些人死后会得到净化,并为死者祈祷,因为他们知道这是有效的[2][3][4][5][6]改革宗教会则教导说,死者透过“荣耀”的过程摆脱了他们的罪,人死后透过荣耀,上帝“不仅将祂的子民从一切苦难和死亡中拯救出来,还将他们从一切罪孽中拯救出来。”,在荣耀中,改革宗基督徒相信,死者“复活,并变得像基督荣耀的身体一样”。 [7]

参考文献

[编辑]
  1. ^ Compendium of the Catechism of the Catholic Church, 210–211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20-03-04.
  2. ^ Gould, James B. Understanding Prayer for the Dead: Its Foundation in History and Logic. Wipf and Stock Publishers. 4 August 2016: 57–58. ISBN 978-1-62032-988-7 (英语). The Roman Catholic and English Methodist churches both pray for the dead. Their consensus statement confirms that "over the centuries in the Catholic tradition praying for the dead has developed into a variety of practices, especially through the Mass. ... The Methodist church ... has prayers for the dead ... Methodists who pray for the dead thereby commend them to the continuing mercy of God." 
  3. ^ Jerry L. Walls. Purgatory: The Logic of Total Transforma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2: 61 [2017-08-05]. ISBN 978-0-19-973229-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21). 
  4. ^ Cook, Joseph. Advanced thought in Europe, Asia, Australia, &c. London: Richard D. Dickinson. 1883: 41 [10 April 2014]. Anglican orthodoxy, without protest, has allowed high authorities to teach that there is an intermediate state, Hades, including both Gehenna and Paradise, but with an impassable gulf between the two. 
  5. ^ Gould, James B. Understanding Prayer for the Dead: Its Foundation in History and Logic. Wipf and Stock Publishers. 4 August 2016: 50. ISBN 978-1-5326-0601-4 (英语). 
  6. ^ Olivier Clément, L'Église orthodoxe. Presses Universitaires de France, 2006, Section 3, IV
  7. ^ Glorification. Protestant Reformed Churches in America. [23 May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1 June 2019) (英语).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