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k:皇民化運動
添加话题![]() |
本条目依照页面评级標準評為初级。 本条目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
||||||||||||||||||||||||||||||||
---|---|---|---|---|---|---|---|---|---|---|---|---|---|---|---|---|---|---|---|---|---|---|---|---|---|---|---|---|---|---|---|---|---|
|
Untitled
[编辑]所謂的「背叛自己的祖國」、「強姦」還不是中國人在日清戰爭中失敗,主動將台灣割讓給日本[來源請求],讓台灣給日本進行所謂的「強姦」不是嗎?畢竟對中國來說,台灣是「神聖不可分割」但可以「割讓」的一部分嘛。--61.230.46.100 (簽名為Jasonzhuocn替ip用戶補上)
-
- 老番癲說的是事實,不管任何人的心裡如何認定,日治時期的台灣人就是日本人,這是合法而且國際公認的。36.234.90.234(留言) 2017年6月10日 (六) 09:41 (UTC)
- 我想提出個人看法.其實在日清戰爭前,台灣人的中國認同感其實不是十分強.早在1870s,中國就有關琉球人被台灣土著殺害事件上曾向日本表示那些人是化外之民,並表示那些人不受中國管束.由此看來,台灣人至19世紀末還未有很強的中國人意識.至日治時期,由於主要由文官管治,與朝鮮有別,台灣經濟得到繁榮,更有不少人認同日人統治;至抗日戰爭,由於強制連行,有不少台灣人加入日本陣營攻打中國人.戰後發現,台人有7成是會操流利日語.故此,也不排除有台人自願支持皇民化運動的情況出現.--秋鈴 14:33 2006年6月30日 (UTC)
- 你不能舉原住民的例子說明當時臺灣人的中國認同感不強,當時的臺灣人裏面肯定是漢人佔據絕大多數,很多人是剛剛遷到臺灣,他們的中國認同感弱?不可能。清廷和日本的交涉中說的是“生番”為“化外之民”,不能等同於臺灣人。
- 前面的幾位的論點明顯沒有對歷史多做研究與查證,一、當時不是中國人戰敗,而是清政府戰敗,而清政府的無能導致其被革命推翻,加上國民政府在1943年就已經透過二戰的努力與犧牲而廢除不平等條約了,更別提在開羅宣言中就已明白表示了台澎的歸屬,所以講什麼中國割讓就是整個搞錯對象了,反而是中國人的犧牲換來了台澎的自由。二、日殖時期日本殖民政府稱在台漢人為(土人)、(台灣島人)或(台灣籍人),在日本自身法律上稱的(台灣人)反而指的是在台日人…用台灣人這個名詞來稱在台漢人是日本殖民政府為了消除漢人的民族意識並且為了能培養出替日本皇國在侵略戰爭中出人出力的產物,所以講什麼台灣人就是日本人根本就是連資料都沒去查過,也壓根不瞭解何謂殖民主義。三、民族國家是西方的產物,在亞洲興起是二戰後的事了,所以那時根本沒有什麼國家認同的問題,但是絕對有文化、祖籍與身份的認同,這也是為什麼日本在殖民後期搞皇民化要摧毀祖宗牌位、異服、禁漢語、改姓氏這些文化上的動作,這些都是有計劃與刻意的操作,用現在的標準一廂情願的說什麼講日語、自願皇民化、或什麼經濟繁榮都明顯是牛頭不對馬嘴與錯誤百出,這種水準來做維基的修改只會把維基搞爛與自爽而已,並不能代表什麼的…—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103.16.26.148(對話)於2018年3月13日 (二) 15:14 (UTC)加入。
明記出處請求
[编辑]我發現「各種的意見與批評」一節中一直都沒有標示出處,也沒有明示是誰主張的。希望對近代歷史較有研究者能於該節中標記出處。--RekishiEJ (留言) 2008年1月2日 (三) 05:32 (UTC)
User:A01410252發言
[编辑]能否給我不帶有個人色彩的回答? 從歷史觀點 並不是從個人觀點
- 以上為—Kolyma (留言) 2008年11月1日 (六) 08:46 (UTC)代為整理。
建議移除台灣民主國國旗、寶印兩張圖片
[编辑]皇民化運動時代已是日本統治末期,與台灣民主國關連性不高,擺這兩張圖片意義不大。—Kolyma (留言) 2008年11月1日 (六) 08:46 (UTC)
希望徵求學者強化本條目
[编辑]皇民化運動乃是日治時期極為重要的一段歷史,就現在中學生而言更是必讀必考的一段時期,但本篇竟是一小作品,且篇幅多半集中於交代背景而非當時情況,實在可惜。--Sbd0517 (留言) 2011年11月13日 (日) 19:55 (UTC)
本条目需加入不同地域观点
[编辑]在下有些大陆观点,以供条目完善之用:http://epaper.rmzxb.com.cn/detail.aspx?id=351634
目前的最後兩段切題嗎?
[编辑]這篇文章在討論日本的皇民化運動,顯然中止於1945年日本戰敗,有必要扯戰後的台灣歷史嗎? JW19335762743(留言) 2015年8月14日 (五) 12:41 (UTC)
沒有人有異議的話,我就要開始刪我認為"不切題"的內容囉. : ) ... JW19335762743(留言) 2015年8月23日 (日) 05:57 (UTC)
- 運動止於1945年,但連帶影響可以延續至後世,內容未見離題。— lssrn | talk 2015年8月23日 (日) 06:34 (UTC)
既然有人有意見,我先從最後一段小規模動手.先刪掉"狗走豬來"這種分化族群的**政客用語.賴澤涵的講稿裏根本沒這四個字. JW19335762743(留言) 2015年9月22日 (二) 10:18 (UTC)
"用戶:Barter84"要不要到討論頁上來討論我們分歧的意見?二二八事件有廣泛的討論,但這跟日本的皇民化運動有何關聯?難道說台灣獨立運動是皇民化運動的延續,而二二八事件加強了
台灣獨立運動的傾向,也就是加強了皇民化運動的延續? JW19335762743(留言) 2015年9月22日 (二) 12:46 (UTC)
施正鋒教授的文章在談台灣獨立運動,"Formasa Calling"在談二二八事件.兩者卻都有"狗去豬來"這類難稱禮貌的用語,我假定中文維基百科的編者應該同意禮貌是基本原則之一吧? JW19335762743(留言) 2015年9月22日 (二) 13:07 (UTC)
我編輯的內容三小時之內就被"用戶:Barter84"回退了.我可以期待討論嗎JW19335762743(留言) 2015年11月3日 (二) 11:01 (UTC)
- 因你加入不是第三方可靠來源,又是人身攻擊,所以Barter84回退可以。--Outlookxp(留言) 2015年11月3日 (二) 16:08 (UTC)
外部链接已修改
[编辑]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皇民化運動中的6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 向 http://nrch.cca.gov.tw/twpedia.php?id=3700 中加入存档链接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404095154/http://nrch.cca.gov.tw/twpedia.php?id=3700
- 向 http://sankei.jp.msn.com/west/west_affairs/news/130606/waf13060607000002-n4.htm 中加入存档链接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0709185302/http://sankei.jp.msn.com/west/west_affairs/news/130606/waf13060607000002-n4.htm
- 向 http://www.jimlee.org.tw/article.jsp?b_id=24382&menu_id=4 中加入存档链接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1230103057/http://www.jimlee.org.tw/article.jsp?b_id=24382&menu_id=4
- 向 http://www.tkupress.tku.edu.tw/newbooks/newbooks148.htm 中加入存档链接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1006133554/http://www.tkupress.tku.edu.tw/newbooks/newbooks148.htm
- 向 http://nrch.cca.gov.tw/twpedia.php?id=3803 中加入存档链接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402094722/http://nrch.cca.gov.tw/twpedia.php?id=3803
- 向 http://www.th.gov.tw/epaper/view2.php?ID=70&AID=952 中加入存档链接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402181400/http://www.th.gov.tw/epaper/view2.php?ID=70&AID=952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
祝编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8年6月10日 (日) 16:03 (UTC)
外部链接已修改
[编辑]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皇民化運動中的1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 向 http://nchuir.lib.nchu.edu.tw/handle/309270000/117505?locale=zh-TW 中加入存档链接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402141436/http://nchuir.lib.nchu.edu.tw/handle/309270000/117505?locale=zh-TW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
祝编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8年7月29日 (日) 22:19 (UTC)
违反NPOV和NOR的回退
[编辑]本人注意到用户“闪亮飞月”最近的回退存在多处问题,有违维基百科基本原则,尤其是“影响”章节的部分,亟需恢复原编辑。具体问题如下:
历史背景和复杂性
[编辑]回退前的版本:"相较台湾,琉球在1870年代就已编入日本版图,与日本本土有更长期的文化融合过程。再加之现代化过程中的教育普及和媒体发展,至今仅剩少数琉球人能流畅使用琉球语。"
回退后的版本:"相较台湾,日本对琉球的同化政策更为彻底,皇民化运动后,至今仅剩少数琉球人能流畅使用琉球语。"
原版提供了关键的历史背景(1870年代并入),并列举了多重因素(文化融合过程、教育普及、媒体因素),这符合百科对复杂历史事件应有的处理方式。顺便一提维基不需要句句都提供引用,尤其是常识性知识或广泛接受的基本解释。现代化过程中教育普及和媒体发展导致少数语言衰退是语言社会学中的基本原理,类似于工业化促进城市化这样的常识,在语言学和社会学领域并不具有争议性,是研究少数语言衰退时的标准分析框架。这一解释适用于全球范围内的少数语言处境,而非仅针对琉球语言的特殊主张,属于一般性解释而非需要特殊证明的主张
而回退后的版本删除了这些重要背景信息,替代以单一政治因素的因果关系,并抛出“同化政策更为彻底”的主观评价。众所周知,皇民化是二战战时的短暂社会运动,且战争结束至今更早已超过80年。回退版本却暗示琉球语言今天的衰退完全是二战时期皇民化运动的后果,这是无根据且反常识的断言。
身份认同的多因素影响
[编辑]回退前的版本:"基于长期的历史渊源和语言、文化上的相似性,目前琉球人/冲绳人大多认同日本"
回退后的版本:"基于一连串同化政策之成功,因此目前琉球人/冲绳人大多认同日本"
原版描述列举了影响身份认同形成的多种因素的影响(历史渊源、语言文化相似性等等),这是学术上更为客观谨慎的表述方式。而且原版本中的表述是描述性的,提供了一个背景框架而非确切的因果链。反观回退后的版本,将复杂的文化认同归结为单一的"同化政策之成功"这种明显缺乏学术来源支持的因果断言,违反了NOR和可验证性原则。依据禁止原创研究原则,未经学术支持的因果关系断言构成原创研究。来源18的观点也没有将冲绳人对日本的身份认同单一归因于"同化政策之成功",反而强调了身份认同的复杂性、波动性和同化政策的局限性,甚至可以说与条目正文中的前句话基本无关。根据举证责任,植入有争议内容的编者有责任提供可靠来源,应提供可靠学术来源支持"同化政策之成功"是琉球/冲绳人对日本国家认同的唯一或主要因素这一观点。相比于列举一般性常识和众所周知的基本史实,“基于一连串同化政策之成功”和“同化政策更为彻底”这种带有明显主观判断性质的因果关系断言,显然需要更加明确的学术证据加以支持。单一政治解释比结合文化历史的多因素解释更需要具体引用支持。
无意义的评论与其他
[编辑]“如今谈及或主张琉球独立,实际上已非易事。”
这句话是无意义的事实陈述,任何地区的独立运动都不是“易事”。但这句话放在这里,似乎有意使人误解为琉球人普遍支持独立,只是因为现实困难才没有独立,这显然与实际情况不符。
此外还有将满洲国列入“皇民化运动影响的主要地区”的无根据表述等等。
综上所述,回退前的版本显然更符合维基百科中立观点(NPOV)的表述,而回退后的版本反而包含更多未经引用支持的判断性语言。--SK.(留言) 2025年3月2日 (日) 08:00 (UTC)
- 1F616EMO(喵留言~回覆請ping) 2025年3月2日 (日) 08:04 (UTC) (已代爲修正標題層級,將留言內的小標題改爲三級標題。)--
- @Simonkeeton:另注意到閣下未有通知閃亮飛月君參與討論,已代爲通知。--1F616EMO(喵留言~回覆請ping) 2025年3月2日 (日) 08:59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