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k:原住民
添加话题![]() |
原住民属于维基百科日常生活主题的基礎條目扩展。请勇于更新页面以及改進條目。 |
---|
蛋家人也是少数民族?
[编辑]根据“蛋家”的条目,蛋家属于汉族,是其中一个民系,如此一来,就不符合“原住民”的定义了。—115.134.233.196 (留言) 2009年7月5日 (日) 13:13 (UTC)
定义有问题还是例子出问题
[编辑]我们先看定义——原住民或土著是指某地方较早定居的族群,当前对于原住民议题的讨论多半应在民族国家所进行的殖民事业的脉络之下来理解。外来统治者为安抚或控制原住民,以遂行其统治目的,会制订各种不同的政策,而往往对于原住族群的生活方式多加干扰,甚至可能造成灭族的结果。
接下来又说“内部殖民”与“外部殖民”有别,可是没有说明有什么分别,“殖民主义”条目里面也没说明,是个谜。
最后提出的例子与定义冲突,不知道是定义错了还是例子给错了。
1. 香港蛋家 -- 根据“香港蛋家”条目的解释,蛋家人是汉族人,属于濒临消失的民系。从定义来看,第一、蛋家并不是一个民族,而是民系。第二、所谓的外来统治者并没有制定明显的政策来干扰蛋家人。
2. 马来西亚土著 -- 包括马来人在内的土著(根据此条目的定义下包括马来人),在英殖民时期(到1957年独立或1963年成立马来西亚联合邦为止)尚算是被统治的多个民族,在独立以后,马来人成为统治者了,不能算是“被统治”的民族。再来就是历史上的马来人曾经统治过马来半岛以及今天沙巴、砂拉越以及加里曼丹(今印尼的一部分),也曾有过自主权。今天普遍上的看法是马来西亚土著拥有特别的地位以及权益,已经超越原住民的观念,甚至产生“买官”制度,允许华人及印度人以金钱换取土著的地位。简而言之,原住民的人权偏低,马来西亚土著的人权偏高。
个人认为蛋家人以及马来西亚土著应该删除,定义方面应该定严格些。
--Meavel (留言) 2009年7月5日 (日) 15:26 (UTC)
外部链接已修改
[编辑]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原住民中的1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 向 http://www2.hu-berlin.de/sexology/GESUND/ARCHIV/GUS/INDEXATLAS.HTM 中加入存档链接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60220110820/http://www2.hu-berlin.de/sexology/GESUND/ARCHIV/GUS/INDEXATLAS.HTM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
祝编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7年6月23日 (五) 13:52 (UTC)
外部链接已修改
[编辑]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原住民中的3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 向 http://www.achpr.org/english/Special%20Mechanisms/Indegenous/ACHPR%20Report%20ENG.pdf 中加入存档链接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0926115913/http://www.achpr.org/english/Special%20Mechanisms/Indegenous/ACHPR%20Report%20ENG.pdf
- 向 http://www.iwgia.org/graphics/Synkron-Library/Documents/publications/Downloadpublications/IndigenousAffairs/selfdetermination.pdf 中加入存档链接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00602192104/http://www.iwgia.org/graphics/Synkron-Library/Documents/publications/Downloadpublications/IndigenousAffairs/selfdetermination.pdf
- 向 http://indigenouspeoplesissues.com/ 中加入存档链接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1217123428/http://indigenouspeoplesissues.com/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
祝编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7年8月9日 (三) 11:56 (UTC)
外部链接已修改
[编辑]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原住民中的1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 向 http://www.ipsnews.net/new_focus/indigenous_peoples/index.asp 中加入存档链接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60810100556/http://ipsnews.net/new_focus/indigenous_peoples/index.asp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
祝编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7年9月14日 (四) 16:39 (UTC)
情绪化的问题编辑及其背后的认知误区
[编辑]近期有编辑将中国所有少数民族从原住民列表中移除,理由似乎是基于对"原住民"概念的巨大理解误区和对汉族被删除的应激行为。
原住民(Indigenous peoples)虽然从最初的字面意思看似乎仅是本土的土著群体,但在20世纪后期,这一概念早已发展为具有法定意义的范畴,在当代国际法和学术语境中具有特定含义。
根据联合国原住民工作组的定义和论述,原住民是少数族群,他们因为历史居住的土地变为一个国家的组成部分而被边缘化。把一个群体定义为原住民,表示他们在殖民过程中容易受到其他民族或国家,或者是国内占政治统治地位族群的剥削、边缘化和压迫。他们现在是社会中不占统治地位的组成部分,但同时仍保持着独特文化身份。中国的许多少数民族,如藏族、维吾尔族等族群都完全符合这些定义。
国际劳工组织(ILO)1989年发布了《独立国家原住民和部落民公约》,将“原住民”定义为:独立国家的民族,由于他们是在被征服或殖民化或建立现代国家边界时,即已居住在该国或该国所属某一地理区域的人口的后裔,而被视为土著人民,仍部分或全部地保留了本民族的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制度。
经常被引用的还有聯合國特別報告員Jose R. Martinez Cobo於1986年提出的內涵:原住民指在被征服或殖民前已在其土地上有綿長之歷史,且自認與目前該土地之其他後來之成員有所不同。他們不是社會統治阶层的成員,並願意將祖先的土地、身分認同加以維持、發展並傳承給後代。
虽然没有完全相同的固定定义,但有一些核心要素是被普遍接受的:“原住民”不仅仅是指先住或长期居住在某块土地上的土著人群,同时也意味这些土著族群是在殖民或现代国家构建和扩张过程中遭到主流文化和其他族群压迫剥削或边缘化的弱势少数群体。即边缘化经历和非主流地位是原住民的重要特征。
简而言之,“原住民”这个概念并不仅仅关乎"是否土著",而是须要同时符合先住性、边缘化经历、非主导性、自我认同等多个条件。
这就是为什么将汉族称为“原住民”在学术和政治上均不恰当(同理也是为什么英格兰、日耳曼、法兰西等各国的主体民族从来不会被称为”欧洲原住民“),而中国的其他少数民族应得到保留。
但在4月1日的问题编辑中,亚洲一节所列举的所有中国境内的少数民族都遭到了删除:
https://zh.wikipedia.org/wiki/Special:Diff/86651190
该编辑摘要给出的理由似乎认为,汉族必须与中国其他少数民族一起被称作“原住民”,若汉族不能被列为原住民,那就没有其他中国境内民族应该被列为原住民。即:
"汉族最古老→汉族应该是原住民→汉族不被列为原住民是不公平的→这种不公平必须通过剥夺其他民族的身份来纠正"
这种情绪化宣泄行为与零和思维模式反映了对"原住民"概念的根本性误解,将其简化为"是否土著"的问题,而忽视了权力关系、边缘化经历等众多其他要素。原住民不是荣誉称号或政治资本,而是描述特定历史和权力关系的学术概念。
至于美国黑人是伴随白人被强制带到到美洲的,亚裔和阿拉伯裔在美国则是比白人更晚迁入的移民群体,显然与原住民的基本定义不符。
PS: 原住民是一个现代框架,其“先住性”也是一个以近现代历史为锚点的概念,强调的是在殖民或现代国家形成前,就已存在于某个地区的历史连续性,而不是无限考古追溯“谁是第一名”的时间竞赛。
从国际实践和各个国际组织与权威学者的定义来看,国际社会认可的原住民概念从未使用“必须是人类历史上该区域的最早定居者”为标准,而是看这个群体是否在殖民或现代国家形成前就已在某该地长期居住并形成独特的社会文化系统。维吾尔人及其祖先在现代中国国家形成前已在今新疆地区定居了至少1300年,完全符合世居土著的标准。
而仅仅因为西汉王朝曾一度军事控制过西域诸国便声称汉族是新疆地区原住民的这种飞跃逻辑,则荒诞得就像是宣称因为罗马军团在2千年前曾统治过整个环地中海所以今天的意大利人是从叙利亚-利比亚-摩洛哥的原住民并同时断定阿拉伯人绝对不是,或声称蒙古人是匈牙利原住民一般令人大开眼界。
如若放大视角,从人类学的角度看,所有现代民族都是历史发展和不断迁徙融合的产物,人类历史充满了迁徙、融合、分化,几乎所有地区都有多次人口流动和更替。确定谁是“最早”的定居者往往是不可能的任务,因为考古记录不断更新,早期人群也可能没有留下足够证据。如果严格以“必须是该地区第一批居民”为绝对标准,世界上几乎所有族群都难以符合原住民的定义,大概除了直立人的后代。
定义不完全固定也不代表可以随意选择性曲解,这就像说“爱没有精确定义,所以我把拳头砸在你脸上也可以叫爱”。国际法律文件、联合国文献和学术界虽然在细节上有差异,但对核心要素已有广泛共识。
原住民作为一个现代法律和政治概念早已超越了简单的字面解释,粗暴的词源还原论相当于坚持“手机就是手上的电话”。完全无视概念在特定学术和法律语境中的演变,这是学术幼稚园级别的理解。
--SK.(留言) 2025年4月8日 (二) 06:37 (UTC)
情緒化堅持刪除漢族的編輯版本存在偏見問題
[编辑]原住民並沒有共識一致的定義,原住民字面意思是指在某个地区较早定居的現存族群,如果按此來定義,那漢族很明顯是符合原住民的定義,藏族也符合但維吾爾族絕對不符合,有編輯摘要認為原住民定義還包括「殖民或国家扩张过程中被强势的外来主体文化/族群压迫或边缘化的少数群体」,似乎認為只要是弱勢族群就必定符合原住民的定義,維吾爾族必定是弱勢群體→維吾爾族必然是原住民,既然不能因為居住早晚這種客觀條件而否定原住民身份,那美國黑人、亞裔和阿拉伯裔同樣也是原住民才對,可見所謂權力結構並不是判斷原住民身份的絕對標準,將中國少數民族列入原住民的同時剝奪漢族原住民身份,會誤導讀者以為漢族在現居地是外來族群,居住時間比所有少數民族晚,而聯合國原住民工作組也沒有規定只有人口少數的族群才可以是原住民,《土著和部落人民公约》也沒有限制只有少數族群才可以是原住民,這種限定於少數的定義隱含人口多數的民族絕不會受到歧視、絕不會受到剝削被邊緣化的假設,所謂占政治統治地位族群這種說法先入為主隱含現代中國只屬於漢族而非五十六個民族共同國家的假想,彷彿統治者是漢族,漢族平民就必然比少數民族平民擁有更多的權利,根據公約,原住民是指目前的国界被确定时即已居住在那里的人口之后裔,漢族明顯符合該定義,中國既有各少數民族地區也有漢族地區,同樣是歷史居住的土地,漢族與中國少數民族不存在根本性不同,理應一視同仁為原住民,如果有所爭議應一併刪除而非選擇性刪除,刪除漢族同時保留少數民族的操作是一種帶有偏見的錯誤,似是對漢族抱有排斥心理的過激反應而不能接受漢族與少數民族享有同樣的權利身份,偏執地將漢族排除在外。
原住民並不意味着必須是少數族群,比如基里巴斯是以原住民佔多數的國家,原住民最重要的標準是「原住」而非所謂弱勢、被邊緣、被剝削,這些不是原住民身份必須符合的條件,所以美國黑人、亞裔、阿拉伯裔等在美國都不是原住民,而且何謂邊緣?如果一個族群人口比例只有5%,那在社會上的影響力只有5%就必定是被剝削、被邊緣化和被壓迫?少於5%就是被邊緣化?少數族群不可以移植多數族群的文化為己用?一個族群是不是被剝削、被邊緣化和被壓迫與符不符合原住民身份不存在必然聯系,何況在中國,漢族文化是主流文化?漢族文化長期受到滿蒙文化及西化的巨大影響,甚至在生育數量上長期受到較少數民族更嚴厲的限制,相比起少數民族,漢族更似弱勢、被邊緣、被剝削的一方,所以2月1日這種情緒化認定某一方是弱勢被剝削另一方是強勢剝削從而將少數族群標籤為受害者的思維模式反映了對多數族群的誤解和排斥,但即使按照這種思維模式,一個民族只能在某一國或某一地是多數而在其他國家或地區只能是少數或屬弱勢、被邊緣化,徑行只將漢族排除出原住民也是欠妥的。
總之,原住民身份最重要的特徵是「原住」,符不符合弱势、邊緣等社會地位描述不構成否定原住民身份的理由,否則原住民富裕了、掌權了就要被開除原住民身份?相比之下,原住民的原住與否的定義更為客觀,也符合中文語義,所以為什麽同樣需要將漢族列入,單獨刪除漢族而保留中國少數民族更似出於個人主觀以弱勢、邊緣等概念選擇誰是原住民誰不是原住民,公約的存在代表原住民更是一種權利保護的身份,2月1日的編輯代表:漢族必定是強勢→少數民族必定是弱勢→漢族不配被列為原住民→漢族的強勢必須通過剝奪漢族的原住民身份來打壓,可以說該編輯建立了一權利不平等結構,這種情緒化編輯反映了對特定的原住族群明顯是帶有民族偏見,在原住條件之外以弱勢邊缘與否自行否定漢族原住民身份。
PS:雖然原住民不一定是當地最早的人類,但相對來說,漢族在中國的定居史並不比少數民族在中國的定居史來得更晚,即使是新疆,漢族從西漢時期已開始出現在西域,約2000年的歷史完全符合世居土著的標準。
而僅僅因為突厥帝國曾一度軍事統治過西域地區便聲稱維吾爾族是新疆地區原住民同時斷定漢族絕對不是原住民的這種飛躍邏輯,荒誕得就像是宣稱因為羅馬軍團在2千年前曾統治過整個環地中海所以今天的義大利人是從敘利亞-利比亞-摩洛哥的原住民並同時斷定阿拉伯人絕對不是,或聲稱蒙古人是匈牙利、哈薩克原住民同時斷定匈牙利及哈薩克人絕對不是原住民一般令人大開腦洞。
至於所謂文化是非常容易變遷的事物,特別是近代西方列強的擴張,絕大部分非西方人口都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如果按文化定義,上星巴克、居住智能家居、追日劇的人還能是原住民?相對於文化,以有史記載以來的居住歷史長短來决定原住與否更為客觀。
既然原住民的含義不固定沒有一致的學術標準,就更不應該將相比不晚於中國少數民族甚至可能早於某些中國少數民族的漢族刪除,各少數民族是獨立國家的民族,漢族也是獨立國家的民族,原住民定義雖然有模糊,但不代表可以任意選擇弱勢、邊緣等主觀感受去否定某一民族的原住民身份,特別是欠缺明確一致的定義下更要避免落入非彼即此或必須滿足所有定義的狹隘詮譯,將漢族排除在原住民之外就像是說「人類沒有精確的定義,所以我把你清除也不算殺人」,認為科技變化而堅持手上的移動電話不是手機一種根本就是按個人喜好指鹿為馬,完全是自行發明用以排除特定民族的唯一原住民標準,流露出對特定民族的偏見與蔑視。
--漢族原住民(留言) 2025年4月8日 (二) 09:06 (UTC)
- @JNO1,我不推論有沒有違反互動禁制......請看[1],聯合國對「原住民族」Indigenous Peoples的定義,直白說了,原本住在這個土地上的人就是原住民族,您說沒有定義,但是聯合國寫了。另外我提醒兩位很多次了,寫條目要注意來源,來源,來源,很重要,學會添加來源是維基人的基本功。兩位在討論頁可以互動,不過我建議條目內不要使用編輯摘要造成回應的錯覺。--提斯切里(留言) 2025年4月11日 (五) 16:53 (UTC)
- 1月31日刪改存在爭議內容不算違反互動禁制輪到我刪改就算違反互動禁制?來源並沒有說聯合國有一個嚴謹的定義也不是聯合國文件,「原本住在這個土地上的人就是原住民族」,對的,所以我不反對同時加入漢族和維吾爾人。--漢族原住民(留言) 2025年4月12日 (六) 07:27 (UTC)
- 我們都不是學者,即使是,維基百科也有準則告知不要這麼做。維基百科只呈現事實,不參入個人觀點,不做WP:NOR,其中WP:SYN請您看看,應避免則該避免,這也是維基人需要維持的WP:中立的觀點。--提斯切里(留言) 2025年4月12日 (六) 07:37 (UTC)
- 一視同仁正是中立--漢族原住民(留言) 2025年4月12日 (六) 07:47 (UTC)
- 漢族內容在您的編修之前就存在了,我沒有再往前看差異,或許可以探討,當初加的人為甚麼加。總之,想請兩位盡量避免。--提斯切里(留言) 2025年4月12日 (六) 07:47 (UTC)
- 換個角度觀看漢族問題。有一派論述闡明貓狗在地球上任一角落不是原生動物,均屬外來種。您認為如何定論?--提斯切里(留言) 2025年4月12日 (六) 07:50 (UTC)
- 這個問題也應可以換成其他任何民族,不止於漢族吧?即使是非人類,只要是地球物種就必定是起源於地球上某一處,怎可能在地球上任一角落都不是原居民,不過作為適用於人類身上的概念我不肯定是否一定適用於非人類生命。--漢族原住民(留言) 2025年4月12日 (六) 08:00 (UTC)
- 換個角度觀看漢族問題。有一派論述闡明貓狗在地球上任一角落不是原生動物,均屬外來種。您認為如何定論?--提斯切里(留言) 2025年4月12日 (六) 07:50 (UTC)
- 我們都不是學者,即使是,維基百科也有準則告知不要這麼做。維基百科只呈現事實,不參入個人觀點,不做WP:NOR,其中WP:SYN請您看看,應避免則該避免,這也是維基人需要維持的WP:中立的觀點。--提斯切里(留言) 2025年4月12日 (六) 07:37 (UTC)
- 1月31日刪改存在爭議內容不算違反互動禁制輪到我刪改就算違反互動禁制?來源並沒有說聯合國有一個嚴謹的定義也不是聯合國文件,「原本住在這個土地上的人就是原住民族」,對的,所以我不反對同時加入漢族和維吾爾人。--漢族原住民(留言) 2025年4月12日 (六) 07:27 (UTC)
遵守互動禁制下回應虛假指控
[编辑]用户Simonkeeton持续违反其与本人之间现存的互动禁制,并于原住民條目和本页面进行一系列扰乱性编辑行为及挑釁性言論,严重阻碍条目改善和社群协作。
该用户涉嫌违反的维基原则、方针与指引:双向互动禁制、扰乱性编辑、不要为阐释观点而扰乱维基百科、游戏维基规则、非原创研究、非中立观点、敌对行为、文明、人身攻擊。
背景:
1、本人与Simonkeeton之间存在由管理员实施的双向互动禁制。 2、Simonkeeton曾于2024年11月違反互动禁制「於本站直接或間接於本站內提及或評論另一方」(Special:Diff/85043846)而被封禁一个月(Special:Diff/85075218)。此次事件发生于其封禁解除再次編輯曾與本人發生爭議條目。
本次具体违规行为:
1、违反互动禁制——实质性回退
2024年8月20日,Simonkeeton首先在原住民條目刪除漢族而發生爭議Special:Diff/83893475,實施互動禁制後的2025年1月31日再次於原住民条目刪除漢族Special:Diff/85891838。这构成对本人2024年8月20日版本编辑的实质性回退和对互动禁制的明确违反,与其之前因同样行为被封禁3个月的违规行为相同。考虑到其有因同样行为(对本人编辑进行实质性回退)而被封禁的先例,其理应知晓此类行为的界限。 「回退是指使用復原或其他方式將一個頁面恢復至一個較早版本的動作」相反,本人的編輯Special:Diff/86651190並沒有回退至Simonkeeton之前的版本。Special:Diff/85891838。
2、扰乱性编辑、破坏性编辑、假定惡意
该用户2024年8月20日(Special:Diff/83893475)、2025年1月31日(Special:Diff/85891838)、3月22日(Special:Diff/86530995)多次刪除漢族,即使並非本人添加亦被堅持刪除,这些多次單獨針對刪除某一族群的特点高度指向这是一种扰乱性的、情绪化的情緒化行为,而非建设性的内容编辑,即使考慮到該用戶主張的所謂非主導性、邊緣化標準,不論中國如何,中國以外的亞太地區國家也有漢族分佈吧,如果该用户真的只是想根据其个人主张的“非主導性”、“邊緣化”标准来编辑,那么删除漢族就与其自己的逻辑相悖,这强烈暗示其编辑动机并非是根据某个(哪怕是其自己宣称的)标准进行筛选,而是为表达对添加汉族的不满而进行的扰乱。因應原住民的先住性理應列入漢族,但本人受限於互动禁制加上考慮到只列入中國少數民族會誤導讀者以為漢族中國各地的外來族群,在一視同仁的前提下只能一併刪除。 该用户宣稱本人因為「“西戎”描述为“族群”感到不满,而跑去东亚其他地区的古代政权条目并将其中的“部落”措辞逐一改成“国家”或“族群”」,西戎可以是族群為甚麼其他古代群體不可以是族群,不說在沒有任何證據前提下所謂隨意猜測本人編輯動機出自不滿而不是因為一視同仁,明顯違反假定善意,所謂「不满」恐怕是出於该用户對某些“部落”改成“国家”或“族群”的不滿同時又認為某些“部落”應改成“国家”或“族群”,这再次强烈暗示该用户的编辑动机并非是根据某个客觀标准进行筛选,而是按個人立場先行判定某些可以是族群另一些不可以是族群的傾向性編輯,一旦有人(比如本人)的編輯違反該用戶的立場就會遭受種種莫須有的污蔑。 该用户宣稱本人對「其他国家主体民族在列表中的同样缺失却未引起其反应」所以審判本人「编辑动机是特定于汉族被删除的报复反应」,按同樣的一致性邏輯,Simonkeeton應該將世上一切符合原住性、非主導、邊緣化的族群加入條目,然而該用戶并没有这么做反而刪除漢族同時僅僅加入維吾爾族,这表明其编辑动机是特定對於條目加入汉族的报复反应,而非出自“原住民”概念本身的标准问题,进一步揭示了其在1月31日至2月1日编辑的针对性和非建设性质。这种缺乏一致性、不符合其自身逻辑的删除行为,也进一步证明了其编辑是为了否定本人及其他編者先前的编辑(添加漢族),坐实其1月31日的编辑为“实质性回退”,违反了互动禁制。
3、讨论页行为 (印证前述编辑模式,挑衅行为,非建设讨论、强迫性的对抗行为): Simonkeeton在原住民討論頁發佈的討論承認原住民「沒有完全相同的固定定義」但又堅持所謂的「核心要素」(WP:NOR、WP:V),透過个人选择性解读,以所謂“非主导/边缘化”要素凌駕以至排斥国际工作定义中的“建立現代國家邊界時即已居住在該國或該國所屬某一地理區域的人口的後裔”的要素,以支撑其个人立场,即使按照其立場最寬泛地理解算漢族也僅在中國不符合“非主导/边缘化”要素,但在中國以外仍符合“非主导/边缘化”要素,是故本人也在討論頁發佈討論回應指控,Simonkeeton堅持“非主导/边缘化”要素,美國黑人、亞裔和阿拉伯裔難道就不符合“非主导/边缘化”要素?將本人針對“非主导/边缘化”要素的合理質疑指責為歪曲其编辑观点,明顯是紅鯡魚手法,按照原住性標準漢族與各少數民族沒有分別,理應同樣處理,該用戶聲稱同樣處理是「通過剝奪其他民族的身份來糾正」才是歪曲其他编辑观点的稻草人手法。
该用户一方面要求使用“弱势”标准,另一方面又認為本人對此标准作出漢族同樣或更弱勢的回應卻是所謂「试图论证」,本人原意是即按該用戶的標準也不見得非得刪除漢族不可,该用户卻將本人意見歪曲為沒有「遵循某種一致性標準的編輯」的稻草人論證,一邊承認原住民沒有「沒有完全相同的固定定義」一邊又發明所謂的「核心要素」「公认定义」,既然Simonkeeton在討論中堅持要求刪除漢族,討論自然不能不圍繞漢族發言,然而该用户反而將本人涉及漢族回應並質疑其見解被該用戶一概滑坡為「受迫害情节和民族主义色彩」,反倒是该用户发言中首先出現大量受迫害情节,例如「對漢族被刪除的應激行為」、「漢族最古老→漢族應該是原住民→漢族不被列為原住民是不公平的→這種不公平必須通過剝奪其他民族的身份來糾正」,一邊表示少數民族「他們在殖民過程中容易受到其他民族或國家,或者是國內占政治統治地位族群的剝削、邊緣化和壓迫」從而「问题上升到民族情感和权利斗争层面」一邊卻怪責本人發言「民族主义色彩」,這種不一致的雙標表露出某種立場先行的強迫性對抗行為,以及充斥人身攻擊言論,如「這種情緒化宣洩行為與零和思維模式」、「這種飛躍邏輯」、「愛沒有精確定義,所以我把拳頭砸在你臉上也可以叫愛」、「學術幼稚園級別的理解」甚至標題「情緒化」及「認知誤區」,這種人身攻擊言論明显违反中立性原则(WP:NPOV),本人不得已有所回應,這些问题亦不是首次發生,该用户曾在半年前承認發動人身攻擊,顯然至今不改。
該用戶所謂「强烈的个人立场」簡值莫名其妙,很多維基人也有諸如支持全盤西化、對中文維基百科的雙重標準非常不滿,甚至有吸大麻、支持廢除死刑的維基人等「强烈的个人立场」的用戶,顯然該用戶之所以反對特定立場,其實是該用戶抱有强烈立场先行的偏見而不惜污蔑本人以排除與其立場相左的特定用戶,這說明,Simonkeeton從1月至3月不惜多次违反互动禁制去删除漢族的编辑,明顯是为阐述个人观点而进行的扰乱和对漢族被加入的情绪化编辑(WP:NPOV、WP:DISRUPT)而不是为了改进条目,或至少遵循某种一致性标准(比原住與否)的编辑。
近乎强迫的对抗和肆意污蔑本人的行为:
按該用戶過往一贯模式,在其發佈的言論中經常帶有挑衅性的人身攻擊內容,制造敌意和战场氛围的同時又不接受本人用同樣手法回應並解構該用戶的論述,这再次表明该用户只想取得某種回復上的勝利而没有與本人有任何建设性讨论的意图,一直在进行某种立场先行的强迫性对抗行为,且不惜使用逻辑谬误和歪曲对方论点的方式来达到目的,同时执着于争夺「我可以批評你但你不可以同樣批評我」及某种“最后回复权”,將本人的回應詆毀為「无穷无尽的文字堆砌游戏和修辞战」以获取某种辩论上的“胜利”,Simonkeeton所舉的羅馬蒙古例子被本人反駁後就惱羞成怒,只能假裝本人的回應达不到實際上的反驳效果來自行宣布勝利但又自知達不到勝利,指望濫用提報機制來威脅別人噤聲,每次達不到完全符合其觀點的條目版本(即使條目也不完全符合本人的觀點),作為與其觀點相左的本人都會被Simonkeeton「提報」,企圖透過詆毀污蔑以排除其他觀點相左的編者以獲取對條目的完全控制,而當Simonkeeton的觀點被駁斥後就開始抱怨所謂「镜像模仿」,這種拒絕建設性討論一言不合就攻擊詆譭其他維基人的作風才是導致维基百科的协作环境中產生非常严重和有害的问题行为(WP:BATTLE、WP:CIVIL)。
请求:
Simonkeeton的实质性回退明确违反了互动禁制,同时其行为模式(情绪化的报复性舉報、讨论页上的持续性扰乱行为,如發明公认定义、刻意使用逻辑谬误、进行挑衅性人身攻擊和强迫性对抗行为)也严重干扰了相关条目的正常编辑和讨论,破坏了维基协作环境。
鉴于该用户违反互动禁制已有前科,且其当前的扰乱行为模式清晰,请求管理员:
审查Simonkeeton违反互动禁制的行为,并予以严肃处理。
评估其整体扰乱性编辑行为,并采取必要措施,维护维基百科的协作环境
补充说明: Simonkeeton有對本人隨意污蔑嫁禍并提出不實举报的长期历史同時又不能容忍受到本人對其作出舉報,请管理員注意該用戶指控的主觀性質和本人對此指控的反駁作为判断依据。
1. Simonkeeton聲稱他「在讨论中基于国际文件阐述的观点」,但事實上1989年公約並沒有明確這樣定義,反而僅籠統地概括為「目前的国界被确定时,即已居住在那里的人口之后裔」。從其在Special:Diff/86771344中所用的「飛躍邏輯」、「大開眼界」等語句中,可看出他才是真正「基於個人解讀、邏輯謬誤和情緒化語言進行辯論」。
2. 根據時間線,Simonkeeton早在8月20日就已經和本人在原住民條目上產生編輯爭議。從編輯摘要來看,很明顯Simonkeeton在解禁後仍然執意回退相關內容,所謂「避免引起其他編輯的誤解」其實是欲蓋彌彰,因為爭議只存在於他和本人之間,更像是為闡述其觀點而進行干擾,談何「節制自己的行為」?還聲稱回退8月20日爭議為「不相干的事件」不受互動禁制所限,試圖將對原住民條目同一內容的爭議包裝成不相干的事件,意味着Simonkeeton自認為有權繼續回退禁制前本人的編輯,為鎖定Simonkeeton偏好條目版本而不惜主動挑起編輯戰
3. Simonkeeton忽略了與本人之間封禁時間的不同,只能在「3月22日移除漢族和大和族之後,而不是2月1日增加維吾爾族之後」進行操作。他還忽視了在2024年8月20日曾發生原住民條目的爭議,而2月1日的編輯證明是Simonkeeton首先作出「違反互動禁制和擾乱性多次刪除」的挑釁行為。
4. 當時本人「处于封禁状态、无法编辑、且在相当长时间范围内没有参与条目的用户」,而Simonkeeton已被解禁,明知尚處於互動禁制期,卻刻意選擇編輯曾與本人發生爭議的內容。主張這不是挑釁行為明顯是謊誕可笑的狡辯,以繼續進行此「違反互動禁制和擾乱性刪除」行為。
5. 相較於本人遵循互動禁制不進行回退,Simonkeeton三度刪除漢族,不止是對添加漢族的報復性刪除,也違反了互動禁制。所謂「镜像模仿」只是對Simonkeeton自身挑衅言行的回應,而本人將漢族與少數民族一併刪同刪,按照同樣的邏輯一視同仁,根本不存在所謂的矛盾,聲稱本人「逻辑无法自洽」很明顯是沒有閱讀本人在討論頁的回應。Simonkeeton一邊說「沒有完全相同的固定定義」,另一邊又談「國際標準」才是自相矛盾。從他在討論頁的辯解可以看出,假裝有一個國際嚴謹一致的定義堅持刪除漢族,其在討論頁為自己辯解的理由也暴露了其編輯的真實動機與加入漢族的版本直接相關,是典型的為闡釋觀點而進行的擾亂。
6. Simonkeeton將解禁後對爭議內容的選擇性刪改稱為「正常編輯摘要」,而本人的隨後刪改卻被污蔑為「擾乱性回退」,並違反互動禁制多次提及本人。這表明Simonkeeton缺乏遵守互動禁制的意向,對意見相左如本人肆意進行人身攻擊及不實臆測。一個不遵守禁制缺乏建設性討論還且濫用提報胡亂攻擊其他維基用戶的存在才是對維基社群健康發展的重大危害,直現在還堅持認為自己無錯不承認違規,可見Simonkeeton不是一個可以溝通的用戶,顯然該用戶將來還會繼續違反互動禁制、发起扰乱性编辑和濫用提報機制。參照過往Simonkeeton因違反禁制被封禁一個月的先例,請求管理員嚴肅處理Simonkeeton多次違反禁制和擾亂性回退,施予更長封禁期或更嚴格限制。
- 6.1在Simonkeeton最新的砌詞狡辯中,為了假裝同一條目同一爭議與互動禁制毫無關係,將發生在2024年8月20日的原住民條目爭議稱為「远古编辑」,但一個受到互動禁制的用戶會在5個月後就忘記曾經發生的爭議嗎?而且是編輯同為互動禁制的另一方在同樣條目同樣內容?特別是管理員在禁制寫明「不得以任何形式回退、編輯JNO1修改過的任何條目」,在原住民編輯紀錄中Simonkeeton在8月20日編輯與1月31日編輯之間只相隔7個編輯紀錄,這真是很「远古编辑」?有意遵守互動禁制的用戶是不可能忽略所謂「远古编辑」,Simonkeeton聲稱「根据国际工作定义和学界共识」,然而這種共識並不存在,1989年的公約亦沒有明確定義,在討論中Simonkeeton就承認原住民「沒有完全相同的固定定義」,所謂共識只是Simonkeeton發明的「核心要素」,何況即使按照Simonkeeton的邏輯也不能僅僅排除漢族,也不存在原住民不准是某地區或某國社會人口多數的共識。
- 本人只是處於被封禁的狀態,為什麼被Simonkeeton變成「一个近乎不存在的用户」?難道Simonkeeton認為早早解禁就代表可以「以任何形式回退、編輯JNO1修改過的任何條目」?是不是Simonkeeton認同如果自己處於被封禁的狀態而自己加入的內容被互動禁制的另一方回退也不算挑釁?
- 第三方只是回退至本人編輯的版本,根據禁制紀錄「禁止雙方互為跟蹤對方編修記錄,以任何形式達到撤銷、回退雙方的任何編輯的做法」,所以Simonkeeton在1月31日/2月1日刪除漢族即使撤銷本人列入漢族的編輯版本,符合「將頁面部分或全部內容恢復至舊版本都稱之為回退」,刪除漢族在前,聲稱「根据国际工作定义和学界共识」在後,赤裸裸的挑釁。
- 按照Simonkeeton堅持1月31日/2月1日不算違反互動禁制回退的邏輯,壮族至藏族也不是Simonkeeton添加的,所以本人4月1日將其删除同樣不違反互動禁制回退,反而是Simonkeeton將本人的正常編輯進行惡意推定
- 需要強調的是,管理員在互動禁制寫明「Simonkeeton(包括JNO1 )也不得以任何形式回退、編輯JNO1修改過的任何條目。Simonkeeton作出所有與JNO1所編輯的任何條目的所有回退性、或以編輯形式事實撤銷達到增減的修改都祗能通過建立草稿、在條目的討論頁形式解決」,Simonkeeton事實撒銷了漢族的修改明顯違反了互動禁制,第三方清楚說明是回退,管理員說的「JNO1所編輯的任何條目」,可没有說互動禁制實施生效之前的條目可以例外,Simonkeeton撤銷本人在8月20日的編輯內容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構成正常編輯。(發生條目爭議,內容應回退至發生編輯爭議前的版本,8月20日的爭議是Simonkeeton加入百越及刪除漢族導致)
- 請管理員留意,當1月31日/2月1日Simonkeeton回退有漢族的版本時本人非常克制地沒有濫用提報也沒有在討論頁外大量提及對方用戶名,而本人雖然不認同Simonkeeton的改動但仍遵守禁制不回退(不加入漢族),Simonkeeton濫用提報並發明所謂「鏡像模仿」、將自己代入無錯方的目的,显然是为了混淆视听、把水搅浑,对管理员制造信息干扰,再次證明Simonkeeton為凍結條目內容在他偏好的版本(只有少數民族不可以有漢族)而無意遵守至動禁制,為保護维基百科的协作环境,請采取必要措施施予Simonkeeton更長封禁期或更嚴格的互動禁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