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黃酥
外观

蛋黃酥是台灣月餅的衍生品;也是一般大眾所認定台式油皮月餅中的一種。內餡是鹹鴨蛋做的蛋黃以及紅豆做的豆沙,甜而不膩,香酥可口,也是中秋節經常吃的月餅之一。[1]
根據1986年8月《烘焙食品資訊雜誌》記載,小月餅、蛋黃酥的發明人為臺中豐原的百年餅店「寶泉」的第三代傳人陳增雄,狀元餅的進化版,由陳增雄在1980年代研發,靈感來自於兩個方面: 傳統的壯元餅:這種包含鹹蛋黃的大餅雖然受歡迎,但體積太大,難以一次食用完畢,陳增雄將傳統的狀元餅縮小,並加入整顆鹹蛋黃和紅豆沙內餡偏向日式的紅豆餡的做法,至今已有116年的歷史,結合了日本和菓子與台灣糕餅的技術與文化。。[2][3]
參見
[编辑]參考文獻
[编辑]- ^ 中秋節一定要吃蛋黃酥?認識 3 種台式傳統月餅. 食譜自由配- 自由電子報. [2020-09-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1).
- ^ 三立新聞網. 「蛋黃酥」發明者是台中百年餅店「陳允寶泉」 第五代傳人揭秘辛 | 生活 |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生活 - 三立新聞網. [2023-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29) (中文).
- ^ 蛋黃酥跟月餅有什麼關係?蛋黃酥是誰發明的呢? – KidsMedia. news.kidsmedia.com.tw. [2023-09-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