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聖稜線

坐标24°25′44″N 121°15′35″E / 24.42889°N 121.25972°E / 24.42889; 121.25972 (布秀蘭山)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聖稜線
最高点
山峰雪山
海拔3,884.6米(12,745英尺)
坐标24°23′00″N 121°13′54″E / 24.38333°N 121.23167°E / 24.38333; 121.23167 (雪山)
规模
长度
  • 直線:8.7公里(5.4英里)
  • 步道:11.8公里(7.3英里)
南北向
命名
原名
  • 聖なる稜線クレスト日語
地理
国家 臺灣
地区
山脉坐标24°25′44″N 121°15′35″E / 24.42889°N 121.25972°E / 24.42889; 121.25972 (布秀蘭山)
所属山脉雪山山脈·雪山地壘
地质
岩石年代始新世中期至漸新世早期[1]
岩石类型四稜砂岩(白冷層)
攀山
首次登頂1931年7月,船曳實雄等人從羅東入山,從匹亞南社縱走桃山、大霸尖山至雪山;北田正三、井上一男、宇佐見守與新竹州澁木巡查等一行,加上竹東霞喀羅群泰雅族嚮導,從竹東入山縱走大霸尖山至雪山[註 1]

聖稜線(日语:聖なる稜線クレスト Seinaru kuresuto ?クレスト轉寫英語:crest[2]:17[3]英語譯名:Holy ridgeline)是臺灣中北部的雪山山脈北從大霸尖山(世紀奇峰,標高3,492公尺,三尖之一[註 2])南至雪山(次高山,標高3,886公尺,五嶽之一[註 3])連峰間高峻的山稜線,在雪霸國家公園範圍內。整段南北連亙的稜線,從雪山到大霸尖山,直線距離約8.7公里、步道長約11.8公里,西側屬苗栗縣泰安鄉,水系屬雪山溪流域(大安溪水系);稜線北段的東側屬新竹縣尖石鄉,水系屬塔克金溪流域(淡水河水系);稜線南段的東側屬台中市和平區,水系屬七家灣溪流域(大甲溪水系)。

名稱由來

[编辑]

這是日治台灣山岳會幹事沼井鐵太郎[註 4]在1927年(昭和2年)組隊首次登頂大霸尖山,次年撰寫〈關於攀登大霸尖山之考察與實行〉一文的結尾所寫下的字句。此即為山岳界稱大霸尖山到雪山之間的山脊連峰為「聖稜線」的由來[4][5]

地理特色

[编辑]
聖稜線:從雪山山頂往北觀看左方近處的北稜角,到遠處最右的大霸尖山
從雪北山屋附近山頭往南眺望聖稜線,最遠處左邊是雪山和一號圈谷,右邊是北稜角和二號圈谷

整條聖稜線全程均為3,100公尺以上的高山[註 5],尤其雪山主峰往北到雪山北峰間的稜脊均在3,580公尺以上,到穆特勒布山[註 6]間的稜脊均在3,500公尺以上。地勢險峻,岩峰嶙峋峭拔,巉巖突兀的高峰南北縱列,為最高隆起準平原面的遺留[4][6]:510,513連峰照片)。

斷崖與崩壁

[编辑]

池塘、河川與圈谷

[编辑]

高山池塘

[编辑]
  • 雪山至翠池三叉山間有翠池、中翠池、下翠池等三池。
  • 翠池三叉山至雪山西南峰間的完美谷營地有草原積水池。
  • 志佳陽大山南側瓢簞山莊有瓢簞池。
  • 雪山東峰東側雪山登山口有大水池。
  • 品田山池有山間有品田池、亞美池、新達池等三地,新達山屋位在亞美池旁。
  • 桃山南側有黑水塘。

河川與圈谷

[编辑]

聖稜線山岳列表

[编辑]
桃山山屋眺望聖稜線。注意圖中「凱蘭特崑山」標示在早年不銹鋼標柱所立之處,2015年以後雪霸國家公園已將標柱移往左邊隔壁的山頭
山岳名稱 標高 別名 三角點等級標號 1967年台灣大地基準(TWD67) 百岳排名 簡介 備註
二度分帶座標N 二度分帶座標E
加利山 3,112 - 三等–6619 271089 2706136 百岳87 廣闊山頂,寬平脊稜,遍佈箭竹。 六肩稜3[註 7]
耶巴奧山 3,192 牙拉也烏山 - 272623 2706951 - 西有停機坪。 八小巒4[註 8]
伊澤山 3,297 - 三等–6251 273865 2707302 百岳52 淺草山頭,暢旺遼闊。 六易2[註 9]
中霸尖山 3,392 - - 275028 2706691 - 西有中霸山屋。 十翠5[註 10]
大霸尖山 3,492 世紀奇峰、酒桶山 二等–1540 275330 2705949 百岳27 危峰孤峙,形如覆桶,全為覆岩絕壁。 三尖2-北尖[註 2]
小霸尖山 3,418 - - 274731 2705699 百岳32 雙霸對峙,形同堡壘,硬砂岩疊成,如浮圖聳峙,容態甚美。 八銳2[註 11]
東霸尖山 3,365 龜甲山 - 276757 2705951 - 與大霸尖山以斷崖相接。 九嶂4[註 12]
巴紗拉雲山 3,402 - 森林 275374 2703774 - 北有巴紗拉雲山屋。 -
布秀蘭山 3,438 - - 275506 2702767 - 聖稜線路徑三叉點。 -
素密達山 3,517 - - 275032 2702327 - 旁有素密達斷崖。 -
穆特勒布山 3,626 - - 274453 2702320 - 東南有素密達山屋。 九嶂9
雪山北峰 3,703 次高北山、羽利羽利山 三等–6305 273551 2701181 百岳11 北有冰斗遺跡,頂上平坦,石礫遍佈。 十潤2[註 13]
凱蘭特崑山北峰 3,705 - - 272976 2699339 - 聖稜線第四高峰。 -
凱蘭特崑山 3,731 - - 272927 2699045 - 聖稜線第三高峰。 -
北稜角 3,880 雪山北角峰、次高北稜角 - 272613 2698166 - 聖稜線第二高峰。 八銳1
雪山 3,886 次高山、興隆山 一等 272680 2697710 百岳-2 山巔多冰斗,頂脊平坦,西南多斷崖。 五嶽-西嶽[註 3]
博可爾山基點峰 3,260 - - 269660 2699271 - - -
博可爾山 3,265 雪山西峰 - 269025 2699173 - - 六易3
翠池三叉山 3,565 翠池山 - 271021 2697249 - 附近有翠池、中翠池、下翠池等三池。 十翠2
雪山西南峰 3,471 - 森林 270046 2694796 - 北有完美谷營地。 -
大劍山 3,594 巴多瓦諾敏山 三等–6610 269515 2693003 百岳18 山勢巍峨,東坡緩,西坡急,南稜崖斷,尤顯壯麗。 十峻6[註 14]
雪山南峰 3,505 - - 273239 2696538 - 北有雪山山莊舊址。 十翠3
志佳陽大山 3,345 - - 274352 2695147 百岳53 稜脊寬闊,淺竹平鋪,起伏不大。 八秀4[註 15]
甘木林山 3,666 馬特蘭山、白木林山 - 274115 2698290 - 東北有三六九山莊。 十翠1
雪山東峰 3,201 次高東山、明間山 三等–6304 276769 2698303 百岳73 山勢和緩,起伏量微,展望極佳。 八小巒3
品田山 3,524 波秦西崙山 森林 276227 2702680 百岳23 全由硬砂岩構成,方岩平疊,如品田二字堆成,構造奇絕。 十峻7、武陵四秀1[註 16]
品田山前峰 3,442 - - 276521 2702583 - 東有品田池。 -
池有山 3,303 塔馬拉普山、有池山、玉羅府山 三等–6317 278389 2703004 百岳50 滿山密林磐石,峻聳不足,秀麗有餘。 六易1、武陵四秀2
桃山 3,325 - 三等–6327 280088 2703176 百岳47 山勢魁梧,山容秀麗,由南眺望有如仙桃。 八秀5、武陵四秀3
詩崙山 3,194 - - 281005 2703827 - - -
喀拉業山 3,133 加留坪 二等–1549 281745 2705100 百岳84 山頂寬平,箭竹濃密,鑽行費力。 六肩稜2、武陵四秀4[4][7]

原住民

[编辑]

聖稜線所在的雪山、大霸尖山群峰為傳統泰雅族生活領域。2007年6月3日,來自苗栗縣泰安鄉清安國小的6位泰雅族應屆畢業生特地登上雪山東峰領取畢業證書,體驗先人的足跡[8]

登山路線

[编辑]

1923年(大正12年),從新竹州大湖郡(今苗栗縣泰安鄉)方面的日警探險隊,9月從雪山溪谷(大安溪源頭)上溯,成功登頂雪山(次高山南角);10月中間市之助警部等5人與6名泰雅族嚮導,嘗試從大霸尖山往南縱走,當時尚無法登上大霸尖山,而從鞍部繞過,縱走至「次高北角」前(無法確知當時記錄中的「次高北角」是現今哪一座山峰),因斷崖絕壁地形過於險阻而無法登上,後來又嘗試了幾次仍無功而返。[9]:61-621927年(昭和2年)首登大霸尖山成功後,首登隊長沼井鐵太郎提出了縱走聖稜線的目標。1930年5月(昭和5年),旅日英人W. H. Murray WaltonK. A. C. Gross劍橋大學山岳部)與沼井鐵太郎、日警巡查隊6人、志佳陽社泰雅嚮導9人等一行,原本計畫在一週以內由志佳陽社往北縱走聖稜線至大霸尖山,再回頭縱走桃山稜線下支稜到匹亞南鞍部,在縱走至首登穆特勒布山之後,預計剩餘時間不足以前往大霸尖山來回,甚至不足以前往桃山,無法克服險惡地形又與泰雅嚮導溝通不良,而下降七家灣溪谷撤退至匹亞南鞍部。[10][11]一直到1931年7月(昭和6年),船曳實雄等人從羅東入山,從匹亞南社縱走桃山、大霸尖山至雪山;[12]:32同一時間北田正三、井上一男、宇佐見守與新竹州澁木巡查等一行,加上竹東霞喀羅群泰雅族嚮導,從竹東入山縱走大霸尖山至雪山,途中並從布秀蘭山原路來回攀登品田山,整條聖稜線才首次以繩索隊伍橫斷困難地形完成縱走。[註 1][13]經過多年登山隊伍多次縱走此條探險級路線,目前已踏出了明晰的路徑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斷崖峭壁等困難地形亦有安裝繩索、鐵梯等人工輔助設施。

聖稜線北端的大霸尖山,沿著聖稜線往南縱走經過霸南山屋、巴紗拉雲山屋、巴紗拉雲山、布秀蘭山、素密達山、素密達斷崖、素密達山屋、穆特勒布山(素密達山屋原路來回)、雪山北峰、雪北山屋、凱蘭特崑山北峰、凱蘭特崑山、北稜角到達南端的雪山。此區路線北端的大眾步道入口為大霸尖山登山口(馬達拉溪登山口),可從新竹縣五峰鄉觀霧大鹿林道抵達。南端為雪山登山口,東端有桃山登山口與池有山登山口,均位於武陵農場,從宜蘭縣大同鄉臺中市和平區梨山中橫公路宜蘭支線抵達。[4]

I型聖稜線縱走

[编辑]

直線縱走,為傳統的聖稜線行程,北端的大霸尖山,可從馬達拉溪登山口進入,沿途經過九九山莊、耶巴奧山、伊澤山、中霸山屋、中霸尖山到達大霸尖山,亦可由叉路往東原路來回登小霸尖山,再往南縱走聖稜線到達雪山,南端可走「雪東線」下山,經過冰斗底、三六九山莊、雪山東峰、哭坡、七卡山莊到達雪山登山口出來。一般安排5至7天的行程。可反向縱走[14][15][16]

O型聖稜線縱走

[编辑]

圓型縱走,起點與終點都在武陵農場,以逆時針方向為例,從桃山登山口或池有山登山口進入武陵四秀路徑,可經過桃山、桃山山屋、池有山、新達山屋、品田山前峰、品田山、品田斷崖、接聖稜線中的布秀蘭山,再南下到達雪山,可走「雪東線」下山達雪山登山口出來[17]

秀霸線

[编辑]

「秀」為武陵四秀、「霸」為大霸群峰,此線登武陵四秀加上通往大霸群峰的稜線,可選擇在新達山屋東側轉往西北下降塔克金溪源頭到達聖稜線的巴紗拉雲山屋轉往北,或是選擇沿主稜縱走接上聖稜線中的布秀蘭山轉往北,前往大霸尖山不前往雪山,此為大霸尖山登山口的捷徑未開闢前的大霸群峰登山路徑之一。

Y型聖稜線縱走

[编辑]

秀霸線加上直線I型縱走。登武陵四秀,走秀霸線抵達大霸尖山,再轉往南縱走聖稜線到達雪山。此路徑最長,須安排8至9天的行程才能完成[4]

其他變化

[编辑]

亦有登山隊在聖稜線的南北端增加行程,例如北端縱走大霸北稜鎮西堡馬洋山接中霸尖山,或增加攀登東霸尖山;南端可改走志佳陽線、雪劍線或大雪線。

電視劇

[编辑]

2005年在臺灣華視播出11集的偶像劇聖稜的星光》,描述在雪霸國家公園擔任解說員替代役男葉翔星(張大鏞飾演)與趙光(楊祐寧飾演)在聖稜線上發生的一系列啟發大自然的愛與山林保育的感人故事[18][19]

註釋

[编辑]
  1. ^ 1.0 1.1 有許多文獻描述北田、井上、宇佐見與澁木等一行是首登聖稜線的隊伍,但《台灣山岳彙報》記錄有另一隊船曳氏等人同時也進行聖稜線Y型縱走,而井上記錄船曳氏早幾個小時先登上大霸尖山[13]:142,縱走完成下山時鹿野忠雄正好在志佳陽社準備進行雪劍線縱走,鹿野15日遇到船曳氏下山,第二天16日遇到北田氏等人下山,[12]:32船曳氏一行可能比北田氏一行更早縱走完成,本條目暫將此兩隊並列。
  2. ^ 2.0 2.1 2.2 三尖:山形非常突出,兩側陡峭,頂端尖聳,有如鋼筆之尖。包括:1.中央尖山、2.大霸尖山、3.達芬尖山[25]
  3. ^ 3.0 3.1 3.2 五嶽:山形獨特明顯,展望極佳,可雄霸一方。包括:1.玉山、2.雪山、3.秀姑巒山、4.南湖大山、5.大武山[25]
  4. ^ 4.0 4.1 沼井鐵太郎沼井 鉄太郎(ぬまい てつたろう),1898年—1959年),東京帝國大學農藝化學科畢業的日本人,1926年7月來臺至臺灣菸酒公賣局任職,1926年11月創立台灣山岳會並擔任幹事,期間並編輯《台灣山岳彙報》、《台湾登山史》,曾第一次成功攀登大霸尖山,開拓台北近郊登山路線,1936年離職返回日本,1959年病逝,享年62歲[20][21]。著作有《台湾の山》、《仙人峠[22]、《大覇尖山の登攀[23]、《台湾の峠と高原[24]
  5. ^ 5.0 5.1 臺灣的「高山」指的是海拔在3,000公尺以上的山,在1,500至3,000公尺的稱作「中級山」,低於1,500公尺的為「郊山」。臺灣的高山超過200座,山區氣候變化大,冬季會降造成攀登困難。
  6. ^ 6.0 6.1 鹿野忠雄論文中的「シミタ山」,即為現今所稱的穆特勒布山。[6]:510
  7. ^ 7.0 7.1 六肩稜:臨近高峰肩狀平坦稜,有基點,有山名,狀如平肩,稍肩突丘。包括:1.審馬陣山、2.喀拉業山、3.加利山、4.駒盆山、5.鹿山、6.望鄉山[25]
  8. ^ 8.0 8.1 八小巒:山頂矮小,坡勢緩和,容易攀登,縱走順路兼登。包括:1.巴巴山、2.石門山、3.雪山東峰、4.耶巴奧山、5.甘藷峰、6.新仙山、7.僕落西擴山、8.烏可冬克山[25]
  9. ^ 六易:山勢和緩,近貼山徑,容易順便登頂。包括:1.池有山、2.伊澤山、3.雪山西峰、4.牧山、5.前山、6.馬路巴拉讓山[25]
  10. ^ 十翠:山色蒼翠,樹木蒼籠,箭竹高密,須穿梭箭竹林叢。包括:1.甘木林山、2.翠池三岔山、3.雪山南峰、4.玉山西峰、5.中霸尖山、6.白姑大山、7.奇萊裡山、8.中雪山、9.志摩山、10.西合歡山[25]
  11. ^ 八銳:山峰尖銳,多崖壁,多峻坡。包括:1.北稜角、2.小霸尖山、3.八通關山、4.佳陽山、5.火石山、6.劍南尖山、7. 轆轆山、8.塔芬山[25]
  12. ^ 九嶂:山嶺頂平,橫亙如垣,密如籬籓,阻隔遠望視線如屏幛者。包括:1.丹大山、2.屏風山、3.無雙山、4.東霸尖山、5.布拉克桑山、6.阿屘那來山、7.劍山、8.鋸山、9.穆特勒布山[25]
  13. ^ 十潤:山容潤澤,山勢柔和,坡度緩和,不須爬岩者。包括:1.大水窟山、2.雪山北峰、3.合歡山、4.南玉山、5.布干山、6.海諾南山、7.盧利拉駱山、8.帕托魯山、9.安東軍山、10.雲水山[25]
  14. ^ 十峻:山形險峻,岩壁孤挺,坡度極陡,斷崖一瀉千里,目標明顯。包括:1.玉山東峰、2.玉山南峰、3.馬博拉斯山、4.關山、5.奇萊北峰、6.大劍山、7.品田山、8.無明山、9.能高山南峰、10.新康山[25]
  15. ^ 八秀:山容秀麗,坡度和緩,淺竹如茵,無巨石叢林者。包括:1.玉山北峰、2.向陽山、3.東巒大山、4.志佳陽大山、5.桃山、6.郡大山、7.鈴鳴山、8.閂山[25]
  16. ^ 武陵四秀:近武陵農場,且四座連峰。包括:1.品田山、2.池有山、3.桃山、4.喀拉業山。
引用错误:name属性为“MTW”的参考文献没有在<references>标签中给出

參考資料

[编辑]
  1. ^ 中央地質調查所. 山崩與地滑地質敏感區劃定計畫書 L0003臺中市 (PDF) (报告). 經濟部. 2014-1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2-05-23). 
  2. ^ 2.0 2.1 沼井鐵太郎. 大霸尖山の登攀に就て——登攀に就ての考察と實行. 台灣山岳. No. 5 (台灣山岳會). 1930-09-20: 1–17 [1928-03-30稿 1927年8月攀登] –通过國立台灣大學圖書館 特藏台灣期刊文獻 (日语). 
  3. ^ 聖なる稜線 (照片). 圖說/黃鈺翔 策展人/洪廣冀·李旭彬. 2021 [照片攝於1932年7月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登錄號NCP2016-023-0005-120 日文原著《台灣寫真大觀:山岳編》第120頁 1934年10月發行 編輯/桑子政彥] –通过中華民國文化部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展覽·線上藝廊·百年前的登山打卡·山岳寫真. 聖なる稜線クレスト 
  4. ^ 4.0 4.1 4.2 4.3 4.4 4.5 4.6 地圖:連鋒宗等人,《雪山聖稜線》,上河文化股份有限公司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1:50,000台灣高山全覽圖》,2004.11 ISBN 957-29525-7-9
  5. ^ 網頁:大熊,《愛戀聖稜線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07-09-29.》,2002.1.26
  6. ^ 6.0 6.1 鹿野忠雄. 台灣高山地域に於ける二三の地形學的觀察(二). 地理学評論 (日本地理学會). 1932-06, 8 (6): 505–520. doi:10.4157/grj.8.505 (日语). 
  7. ^ 網頁:懷恩,《台灣百岳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09-04-03.》,2006.6.4
  8. ^ 新聞:楊倩慧,《3150m雪山東峰頂 難忘的畢典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07-06-07.》,自由時報,生活新聞版,2007.6.5
  9. ^ 大橋捨三郎. 次高山に就て (PDF). 山岳. Vol. 22 no. 3 (東京: 日本山岳會). 1927-04-30: 47–65 (日语). 
  10. ^ W. H. Murray Walton. The Ascent of Tsugitaka (PDF). English Supplement. 山岳. Vol. 25 no. 3 (東京市: 日本山岳會). 1930-11-30: 英文附錄5–11 (英语). 
  11. ^ W. H. Murray Walton. 台灣を跋涉して. 台灣山岳. No. 6. 由越村生翻译. 沼井鐵太郎註釋 (台北市: 台灣山岳會). 1932-11: 31–64 [原刊登於《Japan Advertiser》1930年8月1—23日連載1930年5—6月行程] –通过國家圖書館·台灣記憶·編號NCKU-1364341 原藏國立成功大學圖書館 千千岩助太郎贈書 (日语). 
  12. ^ 12.0 12.1 消息及通信需要免费注册. 台灣山岳彙報. Vol. 3 no. 5 (台北市: 台灣山岳會). 1931-10-05: 31–32 –通过國立台灣圖書館 台灣學數位圖書館 系統編號jpli2008-pd-sxt_0705_86_v003n005-002_no02_12_j (日语). 
  13. ^ 13.0 13.1 井上一男. 大霸尖山・次高山初縱走の記錄. 台灣山岳. No. 7 (台灣山岳會). 1933-11-20: 139–146 [1931-07登山行程] –通过國立台灣大學圖書館 特藏台灣期刊文獻 (日语). 
  14. ^ 網頁:美しい台湾山の会,《|(直線)タイプの聖稜線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07-01-24.》,2007.5.1
  15. ^ 網頁:《大霸聖稜線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07-09-27.》,2007.5.20查參
  16. ^ 網頁:《雪霸聖稜線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07-09-27.》,2007.5.20查參
  17. ^ 網頁:美しい台湾山の会,《〇(サイクル)タイプの聖稜線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07-01-24.》,2007.5.1
  18. ^ 報導:文:李昭陽,圖:呂蒔媛,《與山共舞,台灣偶像劇再創高峰——專訪《聖稜的星光》呂蒔媛製作人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07-08-16.》,行政院新聞局,《哈台影音快遞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07-07-05.》13期,2006.2.15
  19. ^ 網站:設計:村山小學、包子,《聖稜的星光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09-05-27.》,張作驥電影工作室,2007.5.20查參
  20. ^ 文章:陳凱劭,《千々岩助太郎 Chijiiwa Suketarou 1897-1991》,2006.8.1
  21. ^ 網頁:美しい台湾山の会,《台湾高山行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07-05-26.》,2007.5.1
  22. ^ 列表:成田山仏教図書館[永久失效連結],《台湾の山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07-09-28.》、《仙人峠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07-09-28.》,2007.5.21檢索
  23. ^ 列表:株式会社図書館流通センター ビーケーワン事業部,《トップ書籍作品一覧》,2007.5.21檢索
  24. ^ 列表:峠のむこうへ,《([//web.archive.org/web/20090503154231/http://homepage3.nifty.com/tougepal/yyy.ht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雑誌・新聞・ホームページから]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07.5.21檢索
  25. ^ 25.0 25.1 25.2 25.3 網頁:中華民國山岳協會,《台灣高山註解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06-07-15.》,2007.5.23查參

相關條目

[编辑]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