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臺灣山岳會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台湾山岳会
臺灣山岳會
原名日语:臺灣山岳會
成立時間1926年12月5日
撤销1946年5月4日
法律地位社團法人
總部 日治臺灣臺北州臺北市
會員
約2,000人

臺灣山岳會台灣日治時期的登山組織,具有總督府官方與民間合作成立的性質,積極推動登山活動與「阿爾卑斯式攀登」的登山意識,並發行年刊《臺灣山岳》與月刊《臺灣山岳彙報》,使當時臺灣的登山技術與形式有很大的改變[1]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臺灣山岳會暫停大型登山活動,直至戰後1946年,離開台灣返回日本的日籍幹部將會務移交給台灣人會員,改組後仍稱台灣山岳會,1950年更名為台灣山岳協會[註 1],1973年更為現名中華民國山岳協會

歷史

[编辑]
臺灣山岳會成立十週年時(1936年)發行的《臺灣山岳寫真集》

1910年代,受到世界登山熱潮影響,以及台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五年理蕃計畫」的開展,越來越多調查人員與探險者深入台灣的山林。1915年,成立「台灣登山會」(通稱登山會),以總督府民政長官內田嘉吉為會長,在不久離任後,次任民政長官下村宏繼任為會長,副會長新元鹿之助與幹事賀來佐賀太郎野呂寧、菊池武芳等人,組織許多居住在台北、基隆、淡水的人士到附近的山區健行,被認為是臺灣最早有組織性的興趣性登山,日本人稱之為「趣味登山」[2][3]:1-2[4][5][6]

由於原登山會組織鬆散、亦未收取會費,加上組織由總督府官員運作,易使登山隨著人事變動而消滅,在辦了幾次活動之後即無疾而終,於是在1926年初,許多登山愛好者籌劃設立一個獨立於日本山岳會日语日本山岳会之外的臺灣登山會。最初由總督府主導,與當時的岳界人士合作,於8月27日於總督府內務局文教課討論「臺灣山岳會」設立方案,11月8日發布「臺灣山岳會設立趣意書」,並於12月5日於觀音山頂舉辦成立大會,由時任文教課長生駒高常出任代表,總務長官後藤文夫擔任會長,副會長由內務局長木下信臺灣日日新報社長井村大吉擔任。當時的創會委員十人為:生駒高常、小林光政、中田秀造日语中田秀造、中曾根武多、沼井鐵太郎、大石浩、齋藤齋、杉本良日语杉本良、田中七三郎、若槻道隆[7][8]。臺灣山岳會的運作核心最初為生駒高常、沼井鐵太郎、杉本良、中曾根武多等四人。1930年8月4日,總督石塚英藏登頂新高山(玉山),有感於臺灣登山活動沈寂,於是大力支持臺灣山岳會運作,於1932年2月15日獲准立案為社團法人。隨著相關官員與人士更迭,直到1936年後,由常務理事大橋準三郎、平澤龜一郎、千千岩助太郎等三人負責臺灣山岳會的主要事務,1938年,指導中心移往谷河梅人日语谷河梅人等臺灣日日新報社相關人士[9][3]

1945年日本投降,臺灣山岳會的日籍成員陸續返回日本,為避免台灣登山活動與近20年的組織就此終結,1946年5月4日,代理會長平澤龜一郎在會館將會務及攀登繩索、冰斧等移交臺籍會員,做為傳承的象徵,會名仍稱「台灣山岳會」。移交後5月16日由台籍會員召開委員會,推選周延壽擔任會長,5月26日前往觀音山舉行首次移交後登山活動,8月28日有八十多位會員於中山堂舉行成立大會,播放日本人留下的登山影片。國民政府來台後將日治時的台灣體育會改組為台灣省體育會,受到台灣省體育會與台灣省教育會的「指導」,1950年5月10日更名為「臺灣省體育會山岳協會」(協會內部文件自稱及民間常稱為台灣山岳協會,也有稱為台灣省山岳協會[註 1]),1973年更為現名中華民國山岳協會[14]

活動

[编辑]

臺灣山岳會的會員大多由日本官吏、學校師生、登山家和媒體新聞人士組成,總計超過海內外2,000名會員,臺灣人則有100多名。該會設立之後,發行會誌《臺灣山岳》雜誌及機關誌《臺灣山岳彙報》,並於1933年8月發行《新高山登山地圖》、《臺灣山岳寫真集》等登山相關出版品外,也時常舉辦講習會、展覽會、懇談會、登山活動、登山訓練、技術攀岩訓練及路線規劃等,並在臺北放送局開設「山之講座」廣播節目。其中例行的活動包括1932年起在夏季登山期之前舉辦的通俗演講展覽會「山之夕」,1934年起每年於臺北市內百貨公司舉辦的「山之相談所」[9]

臺灣山岳會同時帶領許多政府與學術調查團前往各地山區進行調查,也積極推廣休閒登山。台灣山岳會成立第二年1927年7—8月即組隊成功首登世紀奇峰大霸尖山。臺灣山岳會將新高山次高山南湖大山大霸尖山大武山列為「五岳」,使之成為大眾化的指標。各山區的設施也在臺灣山岳會的維護下有所增進,如1933年6月在大屯山興建的振衣亭,以及1934年年12月在南湖大山興建的南湖山莊及寄歷亭等山屋[1]

歷任會長

[编辑]
臺灣山岳會
任別 姓名 任期 簡介
1 後藤文夫 1926年 - 1928年 時任臺灣總督府總務長官。
2 河原田稼吉 1928年 - 1930年 時任臺灣總督府總務長官。
3 幣原坦 1930年 - 1932年 時任臺北帝國大學總長(校長)、教授。
社團法人臺灣山岳會
任別 姓名 任期 簡介
3 幣原坦 1932年 - 1937年 時任臺北帝國大學總長(校長)、教授。
4 河村徹 1938年 - 1945年 時任臺灣日日新報社長。
代理 平澤龜一郎 1946年 代理移交會務給台灣人會員。

[15]

註釋

[编辑]
  1. ^ 1.0 1.1 官方全稱「台灣省體育會山岳協會」,也有稱為台灣省山岳協會,例如「台灣五岳登峰紀念」圖章,是山協提供給攀登五岳成功的山友蓋章留念,上面刻的是「台灣省山岳協會」[10][11];山協的會刊《台灣山岳》刊內自稱,以及民間的書刊常稱為「台灣山岳協會」[12][13]

參考資料

[编辑]
  1. ^ 1.0 1.1 林玫君. 日治時期的山岳團體 (PDF). [2023-07-3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07-31). 
  2. ^ 臺灣山岳會的成立. 內政部營建署. [2023-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27). 
  3. ^ 3.0 3.1 谷河梅人. 臺灣山岳會十五年史. 台北市: 臺灣山岳會. 1944-04-04 –通过國家圖書館·台灣記憶·大專院校典藏日文舊籍 編號NCKU-0023333 原藏國立成功大學圖書館 千千岩助太郎贈書 (日语). 
  4. ^ 生駒高常. 台灣山岳會創立に際して. 台灣山岳. Vol. 創刊號 (台北市: 台灣山岳會). 1927-04-23: 卷頭言5–8 [寫於1927-02-25] –通过國家圖書館·台灣記憶·大專院校典藏日文舊籍 編號NCKU-0023331 原藏國立成功大學圖書館 千千岩助太郎贈書 (日语). 
  5. ^ 台灣登山會 (PDF). 雜錄·各地山岳會彙報(四). 山岳. Vol. 11 no. 2 (橫濱市: 日本山岳會). 1916-12-28: 241(505)–242(506) (日语). 
  6. ^ 沼井鐵太郎. 写于台北市. 台灣登山界の概觀 (PDF). 雜錄. 山岳. Vol. 22 no. 3 (東京市: 日本山岳會). 1928-04-30: 114(462) [寫於1927-09-15] (日语). 
  7. ^ 沼井鐵太郎. 內政部營建署. [2023-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31). 
  8. ^ 吳永華. 沼井鐵太郎與《臺灣山岳》 (PDF). [2023-07-3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12-28). 
  9. ^ 9.0 9.1 沼井鐵太郎. 臺灣登山小史. 由吳永華翻译. 晨星出版社. 1997-06-30. 
  10. ^ 台灣百岳全集
  11. ^ 台灣百岳一覽表. 台灣百岳系列. 上河文化. 「台灣五岳登峰紀念」圖章附圖. 
  12. ^ 台灣山岳 (台灣山岳協會). 1957. 會刊內各處.  缺少或|title=为空 (帮助)
  13. ^ 百岳2.0小組. 緬懷先驅. 陳遠建 (编). 第二世代台灣百岳全集 初版. 台北市: 戶外生活. 2007-08-31: 上冊頁2. ISBN 978-986-6994-39-5. 百岳精神領袖——林文安先生:台灣山岳協會創始人之一,台灣百岳選定者,百岳俱樂部創始人 
  14. ^ 林玫君. 台灣登山一百年. 影像·台灣50 初版. 台北市: 玉山社. 2008-07. ISBN 978-986-6789-31-1. 
  15. ^ 歷任理事長簡介. 中華山岳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