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法华镇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法華鎮中國上海歷史上的一個鄉鎮,其範圍大致位於長寧區新華路街道境內。[1]

歷史

[编辑]

北宋开宝十年(970年),惠禅和尚华亭县高昌乡李漎泾北岸兴建了一座名叫法华寺佛寺(所在地為今法华镇路525号),寺名法华二字取自“妙法莲华经”,即佛经精妙,洁丽如莲之意。法華寺成立之後,寺廟周邊開始熱鬧起來,並被稱作法华巷[2]

明朝嘉靖年间,法华寺周边的人口規模已與一般的鎮規模相當,李漎泾兩岸遍佈商鋪和民宅,並且當時已形成一条东西长约三里的街道(今淮海西路凯旋路)。法華寺周邊也被開始叫作法華鎮[2]

乾隆九年(1744年),吴淞巡检司搬到法华镇。清朝嘉庆年間修訂的《上海县志》将法华鎮視為上海县西部的首要集镇。咸丰三年(1853年)小刀会首领刘丽川率軍隊进攻法华镇,烧毁吴淞巡检司的衙門。咸丰五年正月初一(1855年2月17日)刘丽川深夜率軍從上海县縣城突圍。第二天早上,在小闸桥与追击的清兵及法华鎮的民团作戰時陣亡,其被俘虜的數十位下屬被押至韦天庙(今法华镇路803~815号)后被處決。咸丰十年(1860年),清政府为來加緊镇压太平军,擴大地方团练規模,此時法华镇又称法华(团练)局。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在清末新政的影響下各乡镇开办学堂,法华局改称法华学区。宣统二年(1910年),當局在許多地方行政上設立乡镇,人口不满5万則為鄉,當時法華寺周邊人口為18452人,所以當局設立了法華鄉。由於在法华乡以外的地方工厂越來越多,原本在法华乡从事农业和手工业的农民外出打工,法华乡人口越來越少。[2]

中華民国17年(1928年)7月9日,法华乡划入上海特别市,法华乡改設成法华区[1]八一三事变后,日軍攻佔法华寺周邊地区。[2]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法华寺地区劃歸长宁区[2]

參考資料

[编辑]
  1. ^ 1.0 1.1 法华镇. 一条马路穿越千年_澎湃号·湃客_澎湃新闻-The Paper. 2021-02-01 [2025-02-15] (中文). 
  2. ^ 2.0 2.1 2.2 2.3 2.4 上海名镇志. shtong.gov.cn. [2025-02-15]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