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㬇
外观
歐陽㬇 | |
---|---|
大明翰林院編修 | |
籍貫 | 直隸真定府武強縣民籍 |
字號 | 字學章 |
出生 | 正德元年(1506年)六月十六日 |
逝世 | 隆慶四年庚午 |
配偶 | 娶郭氏 |
出身 | |
|
歐陽㬇(1506年—1570年),字學章,號强斋,直隸真定府武強縣人,明朝政治人物。嘉靖甲午解元,聯捷乙未進士。官至翰林院編修,因甲辰科場案革職為民。
生平
[编辑]嘉靖十三年(1534年)甲午科順天鄉試第一名舉人(解元)。嘉靖十四年(1535年),聯捷乙未科進士[1][2]。改庶吉士,送翰林院读书。十六年正月授官翰林院編修。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任甲辰科會試考官,捲入科場案革職[3][4]。
著作
[编辑]隆庆四年(1570年)钱博学、欧阳㬇修纂《武强县志》。
紀念
[编辑]武強縣城曾有為歐陽㬇所立之「解元坊」[5]。
家族
[编辑]曾祖歐陽鑑;祖父歐陽瓚,曾任省察官;父歐陽倫,母李氏。具庆下。兄欧阳时(监生)、欧阳暉。弟欧阳曜、欧阳曉、歐陽暄[6]。
参考文献
[编辑]- ^ 张朝瑞. 《皇明贡举考》卷五. 《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828册.
- ^ 鲁小俊,江俊伟著. 贡举志五种 上.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9. ISBN 978-7-307-07043-1.
- ^ 《明世宗實錄·卷二八九》:嘉靖二十三年八月甲午 禮科給事中王交、王堯日劾「少詹事江汝璧、修撰沈坤、編修彭鳳、歐陽㬇、員外高節,朋私通賄,大壞制科。大學士翟鑾,以內閣首臣,二子汝儉、汝孝既連中鄉試,又連中會試,若持券取物。然崔奇勳乃汝儉等師,焦清與汝儉結婣,又同受業。四人者,會試俱一號。汝儉、汝孝、奇勳,皆彭鳳所取,詩經考官五人,何獨專在鳳一房?歐陽㬇亦汝儉等師,本同經,又改看書經,跡若引慊,而實助鳳尋卷。及沈坤之取陸煒,高節之取彭謙、汪一中,皆以賄賂。故乞明正其罪,且欲追論順天鄉試秦鳴夏、浦應麒阿奉翟鑾之罪。」上令吏部、都察院從公參看。鑾請覆試。上怒令部、院治罪,不許回護。部、院請下汝璧於理。上以弊跡顯明,大壞祖宗取士之制,遂勒鑾並汝儉、汝孝、奇勳、清、鳳、㬇俱為民,汝璧等法司會鞫。謂:「汝璧、鳴夏、應麒雖各阿取輔臣之子,然實非以賄故,至坤亦然。獨彭謙賂節五百金得中,監試失於糾察,罪亦難逃。」疏上,詔「杖汝璧、鳴夏、應麒六十,革職閑住。節充軍。謙為民。坤、一中、煒姑存留供職。」
- ^ 《深州总志》:歐陽太史傳,國朝監察御史張星法武強,歐陽太史,邑人,名㬇,字學章,博聞強記,淹貫經史,稱名儒。嘉靖甲午解元,乙未成進士,選庶吉士,授翰林院編修,頗厭人望。辛丑甲辰分校禮闈,稱得人。故事,館選間行之,翰林乏員,疏請然後行,故其選甚重,而被選者甚榮。一入館便負臺鼎望,不苟言笑,矜貴自重,人號之女兒官,養相度也。時世宗方寵嚴嵩,嵩受永壽庶子金,事發,置不問。兼崇道教,錫秉一真人陶仲文伯爵,士靡靡爭趨之。翰林官故清高,公復崇名節,重廉恥,嶽嶽特立,不媕阿隨。時坐是有惡之者,媒孽莫須有事中之,罷官歸。歸且閴寂恬如也,方公未第時,輕財樂施,敦舊尚義,性孝友,事親曲盡其誠,處兄妹閒,敬愛交篤。不發人之私,不迫人於險,端方渾厚,為鄉里所矜式,士子多從之遊。及由內翰放歸田,四方知名士尤向慕風旨,接踵其門,所以教授徒侣,一如布衣時。往者朝臣忠直者,謫還里不久即召還,里之有司恒致敬,朝夕謁。公之歸,足不履吏庭,竿牘屏絕,有司愈重之。有饋以輿馬金幣者,却不受。惟課耕讀書,稽古著述而已。隆慶庚午卒。所著有《強齋文集》、縣志若干卷,祀鄉賢。論曰:公無通世之資者也,無通世之資而與趙文華、鄢懋卿輩比肩,旅進未見其可矣。公歸不數年,嵩殺沈煉,殺曾銑、殺夏言、殺楊繼盛,假如公尚在朝,睹其狼戾,能括囊自處,慄慄不賈禍乎?憶,公亦幸矣哉。
- ^ 清道光十一年刻本《武強縣新志·卷二》
- ^ 龚延明主编. 天一阁藏明代科举录选刊 登科录 点校本. 宁波: 宁波出版社. 2016. ISBN 978-7-5526-2320-8.
《天一閣藏明代科舉錄選刊.登科錄》之《嘉靖十四年乙未科進士登科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