庇護十世
- Acèh
- Afrikaans
- Alemannisch
- Aragonés
- العربية
- مصرى
- Aymar aru
- Azərbaycanca
- Boarisch
- Bikol Central
- Беларуская
- Беларуская (тарашкевіца)
- Български
- Brezhoneg
- Català
- 閩東語 / Mìng-dĕ̤ng-ngṳ̄
- Čeština
- Kaszëbsczi
- Cymraeg
- Dansk
- Deutsch
- Zazaki
- Dolnoserbski
- Ελληνικά
- English
- Esperanto
- Español
- Eesti
- Euskara
- فارسی
- Suomi
- Français
- Furlan
- Gaeilge
- Gàidhlig
- Galego
- 客家語 / Hak-kâ-ngî
- עברית
- Hrvatski
- Hornjoserbsce
- Magyar
- Հայերեն
- Bahasa Indonesia
- Ilokano
- Ido
- Íslenska
- Italiano
- 日本語
- Jawa
- ქართული
- 한국어
- Kurdî
- Latina
- Lingála
- Lietuvių
- Latviešu
- Malagasy
- Македонски
- मराठी
- Bahasa Melayu
- Malti
- Nederlands
- Norsk nynorsk
- Norsk bokmål
- Occitan
- Kapampangan
- Polski
- Piemontèis
- Português
- Runa Simi
- Română
- Русский
- Sicilianu
- Scots
- Srpskohrvatski / српскохрватски
- Simple English
- Slovenčina
- Slovenščina
- Shqip
- Српски / srpski
- Svenska
- Kiswahili
- தமிழ்
- Tagalog
- Türkçe
- Татарча / tatarça
- Українська
- Vèneto
- Tiếng Việt
- Winaray
- 吴语
- Yorùbá
- 閩南語 / Bân-lâm-gú
- 粵語
外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教宗庇護十世)
教宗 聖庇護十世 Sanctus Pius PP. X | |
---|---|
羅馬主教 | |
![]() | |
就任 | 1903年8月4日 |
卸任 | 1914年8月20日(在位11年16天) |
前任 | 良十三世 |
繼任 | 本笃十五世 |
聖秩 | |
晉鐸 | 1858年9月18日 |
晉牧 | 1884年11月16日 |
擢升樞機 | 1893年6月12日 由教宗良十三世擢升 |
個人資料 | |
本名 | Giuseppe Melchiorre Sarto |
出生 | (1835-06-02)1835年6月2日![]() |
逝世 | 1914年8月20日(1914歲—08—20)(79歲)![]() |
葬於 | ![]() |
格言 | INSTAUARE OMNIA IN CHRISTO(在基督內重建一切) |
簽名 | ![]() |
牧徽 | ![]() |
聖徒 | |
紀念日 | 8月21日 9月3日(1955年至1969年的羅馬天主教聖人曆) |
宣福 | 由教宗庇護十二世 於1951年6月3日 在 ![]() |
封聖 | 由教宗庇護十二世 於1954年5月29日 在 ![]() |
主保 | |
參見其他以「庇護」為名號的教宗 |
聖庇護十世(拉丁語:Sanctus Pius PP. X;1835年6月2日—1914年8月20日),原名Giuseppe Melchiorre Sarto;于1903年至1914年在位為教宗。



生平
[编辑]教宗庇護十世來自家境貧寒的家庭。於1903年蒙選為教宗,他的座右銘是「在基督內復興一切」。他竭力革新教會禮儀,尤其鼓勵信友勤領聖體,將兒童初領聖體的年齡由以往的十多歲提前到七歲;他也對推動《天主教法典》的編纂及《聖經》的研讀,作出重大的貢獻。他責斥抵觸信仰的現代主義與相對主義,並竭力保護教會的權利免受外界強權的干擾。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給他很大的打擊,在為受苦的人類而傷心及憂心的情況下去世。在遺囑中他寫下:「我生來是貧窮的,我的生命也是貧窮的,我也願意死在貧窮中。」
紀念
[编辑]- 澳門聖庇護十世音樂學院
- 反對梵二改革的聖庇護十世司鐸兄弟會
譯名列表
[编辑]- 碧岳十世:香港天主教教區檔案 歷任教宗作碧岳。
- 庇護十世:天主教香港教區禮儀委員會:禧年專頁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大英簡明百科知識庫》2005年版[永久失效連結]、《世界人名翻譯大辭典》1993年版作庇護。
天主教會職銜 | ||
---|---|---|
前任者: 利奧十三世 |
罗马主教 教宗 1903年-1914年 |
繼任者: 本篤十五世 |
| ||
1至4世紀 | ||
5至8世紀 | ||
9至12世紀 |
| |
13至16世紀 |
| |
17至20世紀 | ||
21世紀至今 | ||
天主教(羅馬公教) | |||||
---|---|---|---|---|---|
組織、教宗、教義和儀式傳統 | |||||
历史(英语:History of the Catholic Church) | |||||
制度 法典 | |||||
教理 | |||||
七大聖事 | |||||
聖母論 | |||||
神學家 (教會聖師) | 大亞爾伯特 · 圣盎博罗削 · 圣安瑟莫 · 帕多瓦或里斯本的聖安多尼 · 圣托馬斯·阿奎那 · 聖亞他那修 · 希波的圣奥思定 · 該撒利亞的巴西略 · 可敬者伯達 · 羅伯·白敏 · 聖伯爾納鐸 · 聖文德 · 圣伯多禄·卡尼修斯(英语:Peter Canisius) · 聖加大利納 · 金言聖伯多祿(英语:Peter Chrysologus) · 金口若望 · 亚历山大的圣济利禄 · 耶路撒冷的圣济利禄 · 彼得·达米安 · 聖厄弗冷 · 聖方濟各·沙雷氏 · 教宗額我略一世 · 額我略·納齊安 · 普瓦捷的依拉略 · 圣依西多禄 · 圣热罗尼莫 · 聖若望·達瑪森 · 十字若望 · 圣劳伦斯·布林希(英语:Lawrence of Brindisi) · 教宗良一世 · 聖亞爾豐索(英语:Alphonsus Maria de' Liguori) · 聖女小德蘭 · 聖女大德蘭 · 亞維拉的若望(英语:John of Ávila) · 宾根的希尔德加德 · 納雷科的聖額我略 | ||||
教宗良十四世 | |||||
歷任教宗 | |||||
修道会 | |||||
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 |
| ||||
個別教會 按禮儀劃分 |
| ||||
會議 活動 | |||||
其他 | |||||
綜述(英语:History of the Catholic Church) | ||
---|---|---|
早期教会 | ||
君士坦丁大帝至 教宗額我略一世 | ||
中世纪前期 | ||
中世紀中期 | ||
中世紀後期 | ||
宗教改革 和反宗教改革 | ||
巴洛克时期 至法国大革命 | ||
修道制度及修会 | ||
教育和科学 | ||
近代传教事业 | ||
19世纪 |
| |
20世纪 |
| |
21世纪以來 | ||
各地天主教史 | ||
相关主题 | ||
隐藏分类:
- 自2018年10月扩充中的条目
- 自2018年10月缺少来源的条目
- 使用过时图像语法的页面
- 本地相关图片与维基数据不同
- 含有拉丁語的條目
- 使用Lang-xx模板的页面
- 自2017年12月带有失效链接的条目
- 条目有永久失效的外部链接
- 包含FAST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ISNI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VIAF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WorldCat实体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BIBSYS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BNC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BNE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BNF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BNFdata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CANTICN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GND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ICCU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J9U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LCCN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Libris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NDL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NKC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NLA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NLG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NSK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NTA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PLWABN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VcBA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CINII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ULAN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DBI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DTBIO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Trove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CONOR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NARA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RISM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SNAC-ID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 包含SUDOC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