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怡保站

坐标4°35′50″N 101°04′24″E / 4.59722°N 101.07333°E / 4.59722; 101.07333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怡保站

Ipoh Railway Station
位置 马来西亚
霹靂州霹雳州怡保
地理坐标4°35′50″N 101°04′24″E / 4.59722°N 101.07333°E / 4.59722; 101.07333
營運者马来亚铁路
途经线路西海岸线
车站构造
站体类型地面车站
停车设施免费停车
无障碍车站
站台1个侧式站台、1个岛式站台
股道9条
历史
启用日期1917年
重建日期2007年
服务
上一站 马来亚铁道电动列车服务 下一站
起訖站 吉隆坡中央-怡保(金色) 华都牙也
吉隆坡中央-怡保(银色)
江沙 吉隆坡中央-巴东勿刹(白金)
江沙 吉隆坡中央-北海(白金)
和丰 巴东勿刹-昔加末(金色) 华都牙也
和丰 北海-昔加末(金色)
位置
地图

怡保站馬來語Stesen Keretapi Ipoh)是马来西亚霹雳州首府怡保的主要铁路车站,并位于市中心。作为马来亚铁路公司(KTMB)在霹雳州的核心运营中心,本站同时提供电动列车服务(ETS)与货运业务。全站共设九条轨道,其中四条完成电气化改造(三条专供ETS使用),其余六条保留作货运用途。

怡保站以其独特的摩尔-维多利亚混合风格闻名,被当地人誉为"怡保的泰姬陵"。车站建筑由英国建筑师亚瑟·本尼森·哈巴克英语Arthur Benison Hubback设计,始建于1914年,1917年落成。站内还设有历史悠久的大华酒店(Majestic Hotel),也保存着怡保铁路发展史上使用的各类机车与车厢,曾是电影《安娜與國王》取景地。[1]

1914年建筑师哈巴克绘制的新站设计图

地理位置

[编辑]

车站坐落于邦里玛武吉干当华合路(Jalan Panglima Bukit Gantang Wahab),同路段汇集怡保旧邮政总局、怡保市政厅礼堂英语Ipoh Town Hall及怡保法院建筑群。邻近地标包括毕治纪念钟楼英语Birch Memorial Clock Tower、怡保大草场、敦拉萨图书馆与霹雳州清真寺。

本站主要服务怡保市区,除西南部拿乞(Lahat)与孟加兰(Pengkalan)等靠近华都牙也站的区域外,市区多数居民均选择于此乘车。交通便利性与服务优势甚至吸引远至和丰(Sungai Siput)等外围城镇的乘客选择在此上下车。

怡保市原有多个不同的火车站,比如他昔(Tasek)和丹绒红毛丹(Tanjong Rambutan)。但是随着铁路电气化工程的进行,这些车站慢慢地停止使用,或不在提供客运服务。这使得怡保火车站变得非常重要,它不仅是怡保市的交通枢纽,还负责为整个怡保地区提供主要的铁路服务。

早期历史

[编辑]

首座怡保站于1894年随霹雳铁路(Perak Railway,PR)轨道铺设而建,为该地提供铁路服务长达20年,直至PR并入马来联邦铁路英语Federated Malay States Railways(FMSR)。1914年,取代旧站的新车站及酒店工程启动;受大战期间物资短缺与人力成本上涨影响,工程延至1917年方告竣工。新建的双层站体建筑拥有更广阔的空间,除容纳铁路办公区外,还设有配备餐厅与酒吧的大华酒店(Majestic Hotel)。酒店最初提供17间直通二楼柱廊的客房,1936年扩建至21间。在FMSR及其继承者马来亚铁道运营的80余年间,由于马来半岛铁路网络整体并没有进行升级,因此本站基本维持建成时的布局结构。

建筑特色

[编辑]

与霹雳铁路]]早期车站类似,1894年站房构造简易,采用单层木结构配大型坡顶瓦片,整体呈开放式布局。1917年新站由英国公共工程署总监建筑助理亚瑟·本尼森·哈巴克英语Arthur Benison Hubback设计,其作品以英属马来亚殖民地风格著称,融合西方本土样式与"新摩尔英语Moorish Revival/蒙兀儿/印度撒拉逊复兴"风格,后者深受英属印度建筑影响。相较吉隆坡火车总站,本站外观更显西化及愛德華巴洛克式建築,包括底层基座采用适度粗面砌石英语Rustication (architecture)工艺,立面装饰尖拱与弧形山墙,大量使用壁柱英语engaged column,车辆门廊(porte-cochère)顶部设大型中央穹顶及底层与上层均建有深开放式柱廊(底层柱廊长达183米,与站体正面等长)。尽管整体呈现西式美学,建筑两侧转角支撑柱上仍可见印度撒拉逊风格的微型伞亭英语chhatri装饰。

1917年站房立面与停放车辆的比例关系

新站初始配置三座月台:一座侧式月台与两座岛式月台,以隧道相连,顶部覆盖钢木结构坡顶雨棚。

电气化改造

[编辑]
保留的原始木制长椅

作为马来亚铁道公司(KTM)怡保-万挠双轨电气化工程的一部分,本站于2000年代进行大规模改造。最显著的变革是月台区的全面重建:新设月台高度与列车车厢入口齐平,同时铺设双轨线路及架空电缆系统;工程还以天桥取代原有的月台间隧道与雨棚,并安装弧形钢架结构的列车棚英语train shed。唯一保留的原始元素是月台的木制长椅。尽管主楼底层部分区域进行了内部翻新,但站体其余部分(包括大华酒店)均维持原貌。整体改造工程于2007年10月完成,比怡保-万挠铁路电气化全线竣工提前三个月。

车站广场与战争纪念碑

[编辑]
战争纪念碑

本站前庭为怡保车站广场(Ipoh Station Square),早期主要为疏植树木的草坪景观。1970-1980年代改建为含密集植被、瓷砖步道及雕塑喷泉的园林广场。2011-2013年间再次彻底重建为极简主义开放式广场,设有阶梯平台与扩展草坪区,更名为"怡保遗产广场",作为怡保遗产步道(Ipoh heritage trail)的起点。

废弃的大华酒店上层柱廊

广场核心为1927年停战日揭幕的石砌战争纪念碑,最初纪念一战中牺牲的霹雳州将士,后续增补牌匾以缅怀二战马来亚紧急状态印马对抗及"再叛乱时期"阵亡者。因纪念碑存在,此处长期作为荣军纪念日澳新军团日活动场地。 历次修缮中部分原始牌匾被更换:一战阵亡者铜牌虽经修复并改置于纪念碑另一侧,但部分装饰铜件仍缺失,现加装防破坏塑料护罩。新增纪念牌匾则追思修建泰缅铁路期间死亡的战俘(含战斗人员与非战斗人员)。此纪念碑系2011-2013年广场改造中少数保留元素。

改造期间还保留了一棵1980年1月18日由时任霹雳州务大臣旺莫哈末英语Wan Mohamed Wan Teh主持栽种的成熟见血封喉树,该树为怡保扶轮社成立50周年纪念。2017年4月28日此树遭风灾折断后,2018年2月21日由州务大臣赞比里主持补种新苗[2]

流行文化

[编辑]

图集

[编辑]
怡保站全景

参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Eliot, Joshua. Indonesia, Malaysia & Singapore Handbook. New York, NY: Trade & Trade & Travel Publications. 1994: 125. ISBN 9780844299761. 
  2. ^ 怡保象征重生. 星报. 2018-02-23 [2022-08-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23). 
  3. ^ 安娜與國王拍摄地. IMDB. [2018-03-09].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