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稿:卡榫藝術
您所提交的草稿仍需改善。在2025年2月5日由Bosco Sin (留言)审阅。
如何改善您的草稿
| ![]() |
林家慶是一位台灣當代藝術家,以卡榫技術為核心,結合東西方文化與哲學思考,創作出獨具特色的雕塑與裝置藝術作品。他的藝術風格融合傳統與現代,並透過解構與重組的方式,探索生命、空間與時間的關係。他與藝術家陳柏年(ISAAC CHEN)共同創立 Tenonart(坦諾藝術),致力於創造結合藝術與工藝的作品。
創作歷程與代表作品
[编辑]1. 早期探索(2007-2011)
《科卡瓦多山的耶穌像》(2007)
材質:西卡紙、美工刀
概念:林家慶的第一件卡榫技術作品,展現對結構與形體的初步探索。
《Adonis》、《Grase》、《Moze》(2007-2008)
材質:紙張
概念:以簡單材料呈現複雜結構,奠定其創作理念。
2. 發展與國際展覽(2012-2019)
《時光》(2016)
材質:不鏽鋼、施華洛世奇水晶
展出:施華洛世奇百年特展(華山藝文特區)
概念:象徵時間流動與多維度空間的交錯。
《LUCKY STAR》(2016)
材質:金屬
展出:韓國利川市雕塑營
概念:象徵幸運與希望,以簡潔造型傳遞正能量。
《時間的泡沫》(2019)
材質:鏡面材質
展出:《鏡中境》展覽
概念:以泡沫隱喻時間的短暫與記憶的流動性。
3. 當代創作(2020-至今)
《疊加態》(2020)
材質:複合媒材
展出:中山公民會館
概念:以量子力學為靈感,探討物理學與維度的關聯。
《時間的淬鍊》(2021)
材質:不鏽鋼
展出:Breguet Boutique 台北101
概念:象徵時間與材質的交互作用,展現雕塑的細緻與動感。
《永續,綻放》(2022)
材質:環保材質
展出:國立海洋科學博物館
概念:探討人類與自然的關係,並致力於環境永續。
《利他樹》(2023)
材質:金屬
展出:研華股份有限公司-林口智能共創園區
概念:象徵共享與關懷,啟發觀者對社會責任的思考。
三、展覽經歷
個展
2012 【LeaP】@ STAYREAL Café(台北)
2013 【穿越U星球】@ 懿能藝術館(台北)
2016 【Burn My Shadow】@ 日升月鴻畫廊(台北)
2018 【鏡中境】@ THE ART CLUB(台北)
2021 【時間的淬鍊】@ Breguet Boutique(台北101)
2023 【寶貝布朗尼的午後夢遊】@ 茹曦酒店(台北)
聯展與公共藝術
2012 《飛馬彩虹橋》@ The Butter Factory(新加坡)
2014 《騛躍》@ 新光三越百貨(台北)
2016 《銀河》@ 奇美博物館(台南)
2019 《夏夜星空》@ 桃園農業博覽會(桃園)
2022 《永續.綻放》@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基隆)
2023 《利他樹》@ 研華股份有限公司-林口智能共創園區(林口)
2024 《花開富貴》@ 松山機場第一航廈(台北)
四、Tenonart 團隊發展與影響
Tenonart 由林家慶與 ISAAC CHEN 共同創立,專注於卡榫技術與藝術創作,挑戰材質與結構的界限。該團隊的作品橫跨雕塑、建築、產品設計,並與國際品牌合作,如新光三越、施華洛世奇、希爾頓飯店、上海 Bund18 等。
五、結論與未來展望
林家慶的創作歷程展現對結構、空間與時間的深度思考。他的作品涵蓋雕塑、裝置藝術及公共藝術,透過卡榫技術構築獨特的藝術語言。未來,他可能進一步探索大型公共藝術、數位雕塑及 AI 藝術,讓卡榫藝術在全球藝術界綻放光彩。
參考資料
[编辑]宛儒畫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