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軍第五戰術混合聯隊
外观
空軍第五戰術混合聯隊 5th Tactical Mixed Wing | |
---|---|
![]() | |
存在時期 | 1936年(民國25年)至今 |
國家或地區 | ![]() |
效忠於 | ![]() |
軍種 | ![]() |
功能 | 偵照、空中作戰、密接支援 |
規模 | 聯隊 |
隸屬於 | 國防部空軍司令部 |
駐地 | 花蓮機場 |
裝備 | F-16、RF-16 |
參與戰役 | |
指挥官 | |
聯隊長 | ![]() |
著名指揮官 | 陳康 |
空軍第五戰術混合聯隊簡稱第五聯隊,前身是空軍第五驅逐機大隊。目前駐守花蓮基地,負責衛戍臺灣東部的空防安全。
沿革
[编辑]- 1936年(民國25年)第五戰術戰鬥機大隊成立於杭州筧橋[1],直屬航空委員會。
- 1939年(民國28年),改隸空軍第三路司令部,駐防四川雙流。
- 1943年(民國32年),編屬中美空軍混合團,駐防湖南芷江。
- 1945年(民國34年),抗戰勝利後第五大隊改隸空軍第一聯隊司令部,駐防南京大校場,並換裝P-51D野馬式戰鬥機。
- 1946年(民國35年),改隸空軍第四軍區司令部。
- 1948年(民國37年),剿匪期間轉戰山西、南京、上海、定海、海南島各地,最後進駐桃園基地,接收部分P-47N雷霆式戰鬥機。
- 1953年(民國42年)1月14日,由「空軍桃園基地作戰指揮所」改組擴編為「空軍第五戰術戰鬥機聯隊」,下轄第五戰術戰鬥機大隊,及其所轄第17、26、27中隊。
- 1954年(民國43年)7月1日,「第六戰術偵察大隊」成立,隸屬第五聯隊,下轄第4、12、照相技術中隊。第五聯隊更銜為「第五戰術混合聯隊」,此時第五聯隊共管轄兩個大隊與六個中隊。第五大隊換裝F-86F軍刀機。第4中隊換裝RP-51野馬式偵察機。第12中隊換裝RT-33A流星偵察機。
- 1956年(民國45年)1月,第12中隊換裝25架RF-84F雷霆偵察機。
- 1957年(民國46年)2月,第4中隊換裝7架RF-86F軍刀偵察機與4架RB-57A/D坎培拉偵察機。
- 1958年(民國47年),於八二三炮戰期間參與台海空戰,累積擊落共軍米格機達21架,因功獲總統蔣中正先生頒授榮譽虎旗。同年10月,第4中隊換裝9架RF-101A巫毒式偵察機。
- 1959年(民國48年)1月,第4中隊換裝4架RF-100A超級軍刀偵察機,但因維修問題,此機型換裝後並未服役。同年9月1日,照相技術中隊改隸空軍總部。
- 1960年(民國49年)12月1日,第4中隊的4架RF-100A超級軍刀偵察機,因使用效能不彰、未符戰力需求,送屏東一指部拆解除役。
- 1961年(民國50年)2月1日,原隸屬新竹第八大隊的第35中隊移駐桃園基地,為獨立中隊,操作美國中情局提供的U-2C/R高空戰略偵察機。
- 1963年(民國52年)8月,第12中隊換裝美國退役的阿里山三號RF-104G星式偵察機8架與TF-104G星式教練機2架。
- 1968年(民國57年),第五大隊第26、27中隊開始換裝F-5A/B戰鬥機。
- 1973年(民國62年)2月1日,第六大隊與第4中隊遭到裁撤,RF-101A巫毒式偵察機全數除役。第12中隊改隸第五大隊。
- 1974年(民國63年)11月1日,第35中隊遭到裁撤,U-2C/R高空戰略偵察機送回美國。不過兩年半後移駐台中基地恢復編制,改制為「第35羚羊夜攻中隊」仍為獨立中隊。
- 1975年(民國64年),第五大隊第17中隊開始換裝F-5A/B戰鬥機。
- 1976年(民國65年)元旦,配合軍方政策更改番號為「第528戰術混合聯隊」。同年8月16日再度奉令更改番號為「第401戰術混合聯隊」,第17、26、27中隊開始換裝F-5E/F戰鬥機。
- 1983年(民國72年)1月,第12中隊接收西德退役的阿里山八號RF-104G星式偵察機8架與TF-104G星式教練機2架。同年8月1日,第12中隊升格為獨立隊,仍駐防桃園基地,更銜為「空軍第12戰術偵察機隊」並持續至今。
- 1984年(民國73年)10月1日,第12戰術偵察機隊增設「中興分隊」,操作4架R-CH-1中興號單座偵察機與2架T-CH-1中興號雙座教練機。
- 1990年(民國79年),中興分隊移防台南,與第443聯隊直屬的「第71空中管制暨攻擊中隊」共同執行勤務。
- 1996年(民國85年)8月,挑選八架飛行時數較少的虎安六號C構型F-5E單座戰鬥機,送往新加坡改裝為七架RF-5E虎眼式偵照機。
- 1997年(民國86年)9月,RF-5E虎眼式偵照機陸續改裝完成返國服役,暫時配屬第12戰術偵察機隊,至1999年1月最後一架RF-5E(編號5504)返國時,轉交日後復隊的第4中隊。
- 1998年(民國87年)7月1日,從桃園基地遷移至花蓮基地,並開始換裝F-16A/B戰鬥機,照相技術隊歸建改由第401聯隊直轄。第4中隊在桃園恢復編制,隸屬桃園基地指揮部第八大隊,換裝第12戰術偵察機隊交付的RF-5E虎眼式偵照機。第12戰術偵察機隊所轄「中興分隊」裁撤,並移交RF-5E虎眼式偵照機給第4中隊操作,R-CH-1中興號偵察機除役。
- 1999年(民國88年)3月18日,第17中隊換裝F-16A/B戰機成軍。同年12月16日,第26中隊換裝F-16A/B戰機成軍。
- 2000年(民國89年)8月17日,第27中隊換裝F-16A/B戰機成軍。
- 2001年(民國90年)2月5日,第401聯隊黃仁廣與熊厚基兩位飛官,駕駛F-16B(編號6821)戰機,在屏東海域以魚叉反艦飛彈完成空對海靶船攻擊,創下全球首次以F-16發射魚叉反艦飛彈的紀錄。
- 2002年(民國91年)1月16日,由總統陳水扁先生主持第401聯隊F-16A/B戰鬥機成軍典禮。
- 2004年(民國93年)11月1日,第五大隊遭到裁撤,原所轄第17、26、27中隊升格為第17、26、27作戰隊。同日,第12戰術偵察機隊換裝RF-16偵照莢艙成軍。
- 2005年(民國94年)7月1日,原桃園基地指揮部所屬的第4中隊,併入第12戰術偵察機隊,成為其下轄的「虎眼分隊」。台東志航基地的第46中隊奉令解除假想敵任務,改由本聯隊第17作戰隊接替擔任「假想敵中隊」工作。
- 2017年(民國106年)12月1日,總統蔡英文女士在屏東基地主持「P-3C型機成軍暨S-2T型機除役及飛行部隊番號更銜」典禮中宣佈,空軍各聯隊回歸第一至七聯隊番號之銜,本聯隊番號據此改回42年前的「空軍第五戰術混合聯隊」。[2][3]
- 2023年(民國112年)12月21日,第五聯隊的F-16AM/BM戰機升級為F-16V標準工作完成。[4]
- 2025年(民國114年)7月4日,第12戰術偵察機隊僅存的5架RF-5E虎眼式偵照機正式除役,所轄「虎眼分隊」裁撤。[5]
指揮管轄
[编辑]
- 聯隊長胡中華少將、副聯隊長上校
- 第十七戰術戰鬥機作戰隊(雷神•假想敵中隊)
- F-16 AM/BM Block 20 × 20架
- 第廿六戰術戰鬥機作戰隊(女巫)
- F-16 AM/BM Block 20 × 20架
- 第廿七戰術戰鬥機作戰隊(黑龍)
- F-16 AM/BM Block 20 × 20架
- 空軍第十二戰術偵察機隊(虎瞰•獨立隊)
- RF-16 AM/BM Block 20 × 10架
- 空軍照相技術隊
- 空軍第五修護補給大隊
- 空軍第五基地勤務大隊
- 空軍第七修護補給大隊花蓮修護支援隊
- 憲兵第五中隊
- 第十七戰術戰鬥機作戰隊(雷神•假想敵中隊)
隊徽含義
[编辑]黃色飛鵬代表空軍;指揮刀象徵作戰指揮及空軍精神;盾牌代表不畏強權,羅馬數字V表明番號「第五聯隊」,也代表「Victory」表達必勝之意。[6]
參考資料
[编辑]- ^ 【隊徽圖誌】空軍第五戰術混合聯隊 捍衛領空.
- ^ 自由時報. 不再用3碼數字 空軍戰機聯隊 下月更名. [2023-1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29).
- ^ 存档副本. [2023-1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10).
- ^ 青年日報. 鳳展專案完成 國防戰力新里程碑. [2024-03-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3-23).
- ^ 青年日報. 【RF-5E型機除役典禮媒體邀訪】F-5「最後一舞」 致敬榮耀身影. [2025-07-04].
- ^ 【隊徽圖誌】空軍第五戰術混合聯隊 捍衛領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