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李稚廉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李稚廉(508年—574年),《北史》为唐高宗避讳,他的名字被写作幼廉,是南北朝东魏北齐时期的官员,赵郡高邑县人。

李稚廉是北魏殷州别驾李绍宗的儿子,李义深的弟弟。他从小欲望就很少,别人给他金银珠宝,他都不拿,而是扔在地上,因此州牧称他“蒙稚而廉”,并为他取名稚廉。他聪慧好学,十五岁时就通晓五经的章句。葛荣之乱爆发后,他为躲避战乱前往洛阳。永安年间,他被任命为奉朝请。531年,他担任开府记室、龙骧将军、广州征南府录事参军,但没有赴任。不久后,他转任开府谘议参军事、前将军。

东魏天平年间,李稚廉被高欢提拔,担任泰州开府长史、平北将军。后来在高澄麾下任骠骑府长史,又被高澄推荐为济州仪同长史,之后还转任瀛州长史。高欢经过冀州时,核对了河北六州的行政文书,调查户口的增减情况,并指出账簿中的疏漏。由于李稚廉率先整顿了行政事务,他所管辖的区域没有不合规的地方,成为了各州的榜样。各州的长史和守令都受到了斥责并谢罪,只有李稚廉受到了赞扬,还被赏赐了牛、酒。高欢回到并州后,把这件事告诉了高澄,高澄高兴地说:“我看人是准的。”

547年,高澄继承高欢的位置后,召见李稚廉到晋阳,任命他为霸府掾。高澄因为并州是高氏的根据地,所以下令推荐优秀的长史,但众人都有顾虑,没有回应。于是高澄举荐李稚廉,任命他为并州长史。李稚廉住在高澄的府邸中,与陇西的辛术等六人一同被称为“馆客”,受到上宾的礼遇。

550年,北齐建国后,李稚廉被任命为安南将军、太原郡太守齐文宣帝召见他,询问政治方针时,他主张施行宽容的行政和刑罚。但文宣帝倾向于严格执法,李稚廉强烈反对,这让文宣帝很不高兴。当话题谈到杨愔时,李稚廉误称其为“杨公”,因此被人抓住把柄,被贬为济阴郡守,同时兼任西兖州刺史。后来他被召回,担任太府少卿,不久后转任廷尉少卿,还曾任太尉长史。560年,齐孝昭帝即位后,李稚廉兼任散骑常侍、省方大使。李稚廉巡视地方返回后,上奏的许多建议都被采纳。他被任命为合州刺史,政绩显著,但任期未满就代理怀州刺史。被召回朝廷后,他兼任太仆卿,后来转任大司农卿、赵州大中正。565年,他被加授骠骑大将军、大理卿的职位,世人称赞他公正平直。

和士开专权时,李稚廉被贬为南青州刺史。当时主簿徐乾行为蛮横,李稚廉将他逮捕入狱。徐乾试图向李稚廉赠送黄金和歌妓婢女,但李稚廉没有接受,最终将徐乾处死。后来他被召回,担任并省都官尚书。574年三月,李稚廉在晋阳去世,享年六十七岁。朝廷追赠他为仪同三司、信义二州刺史、吏部尚书。[1][2]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北齐书》卷四十三 列传第三十五
  2. ^ 北史》卷三十三 列传第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