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塞·马莫尔

何塞·马莫尔 José Mármol | |
---|---|
出生 | 拉普拉塔联合省布宜诺斯艾利斯(今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 | 1817年12月2日
逝世 | 1871年8月12日 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 | (53歲)
職業 | 作家、记者、政治人物、图书管理员、外交官 |
國籍 | 阿根廷 |
體裁 | 诗歌、小说、戏剧 |
文學運動 | 浪漫主义 |
代表作 | 《阿瑪莉亞》 |
受影響於 | 拜伦勋爵、沃尔特·司各特 |
何塞·佩德罗·克里索洛戈·马莫尔(西班牙語:José Pedro Crisólogo Mármol,1817年12月2日—1871年8月12日)阿根廷小說家、詩人、记者、政治人物、图书管理员、外交官,拉丁美洲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家之一。早年因反抗高地酋羅薩斯的統治而被监禁,並因此被迫流亡烏拉圭,罗萨斯下台後返回阿根廷从政。其代表作為長篇小說《阿瑪莉亞》等。
生平
[编辑]何塞·马莫尔於1817年生于布宜諾斯艾利斯,父母分别是胡安·安東尼奧·馬爾莫爾(Juan Antonio Mármol)和瑪麗亞·荷西法·薩瓦萊拉(María Josefa Zavalera)[1]。1831年,他隨家人遷往他母親的出生地乌拉圭蒙得維的亞,之后,马莫尔进入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学习法律,但后来放弃学业,转而从政[2]。当时,埃斯特万·埃切维里亚、多明戈·福斯蒂诺·萨米恩托、胡安·包蒂斯塔·阿爾韋迪等青年作家组建的文学沙龙“1837年一代”在阿根廷年轻世代间具有影响力,這些作家鼓動社會變革,批判布宜诺斯艾利斯省独裁者胡安·曼努埃尔·德·罗萨斯的统治,倡導國家採取單一制、建立社會精英為核心的憲政體制、推動自由貿易、言論自由、發展國民教育[3]:7-9,但馬莫尔并没有参與,而是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對高地酋胡安·曼努埃尔·德罗萨斯的不满,1839年4月,他因散发反罗萨斯的宣传物而被当局拘留6天,獲釋後流亡烏拉圭蒙得维的亚[2]。三年后,胡安·曼努埃尔·德罗萨斯的盟友曼努埃尔·奥里韦围攻蒙得维的亚,马莫尔再次逃到里约热内卢,1846年又返回蒙得维的亚,继续创作诗歌、从事新闻出版,抨击罗萨斯的统治,在此期间,他创作了诗歌《十字军》及小说《阿瑪莉亞》等作品[2][4]。
胡安·曼努埃尔·德罗萨斯倒台後,马莫尔返回阿根廷,担任布宜诺斯艾利斯省议员[1]。1861年,巴托洛梅·米特雷擊敗邦聯軍,自任总统,他随即任命馬莫爾为驻巴西帝国全权公使[5],离开巴西后,於1868年出任阿根廷國家圖書館馆长,後因失明退休[1][6]。1871年8月9日,馬莫爾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去世,《民族報》於第二天刊登了他的讣告,並对其反抗暴政的创作生涯予以肯定[7]:5。今日布宜諾斯艾利斯市的一座图书馆以他的名字命名,以向他致敬[8]。
作品
[编辑]19世紀初期的阿根廷文壇深受古典主義之影響,但埃斯特万·埃切维里亚等人则反对因襲西班牙文學傳統,主张走出传统,创造生動、活躍而感動人心的作品,从而带动了浪漫主义潮流在阿根廷兴起[9],而与之同时代的馬莫爾也受其與一些欧洲浪漫主义作家的影响,作品具有浪漫抒情的特点[7]:8,其创作高潮亦正值罗萨斯独裁统治时期,因此作品也具有反独裁倡导民主的特点,而在罗萨斯倒台后,馬莫爾的创作灵感也日渐枯竭[2]。
马莫尔的代表作是长篇小说《阿瑪莉亞》,小说叙述了在1840年5月4日当天,高地酋羅薩斯大肆搜捕反对派人士,反罗萨斯的一元黨人爱德华多遭当局击伤后脱逃,並与看护他的阿瑪莉亞發生恋情,正当他们秘密举行婚礼时,警察突然破门逮人,爱德华多最终也在與警察的搏斗中身亡[10]。其挞伐了羅薩斯壓迫統治下的阿根廷社會,亦與多明戈·福斯蒂诺·萨米恩托的《法昆多》、埃切维里亚的《屠场》被合称为拉丁美洲浪漫主义文学三大杰作[11]。另外,馬莫爾亦长于诗歌及诗剧创作,著有诗歌《巡礼者》(El peregrino)、诗集《和声》(Armonias)、诗剧《十字军》(El Cruzado)等。《巡礼者》记叙了作者自己從乌拉圭前往智利旅途中的见闻及感想,这部作品深受拜伦勋爵《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的影响,其對自由的歌頌貫穿全詩[7]:8-10[12]。《十字军》则是一部第二次十字军东征为题材的戏剧,其创作受到了另一位英国作家沃尔特·司各特《十字军英雄记》的影响[13]。
参考文献
[编辑]- ^ 1.0 1.1 1.2 Mármol, José. Cámara de Diputados de la Nación. B.A., Argentina. 2022 [2025-0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19) (西班牙语).
- ^ 2.0 2.1 2.2 2.3 Teodosio Fernández. Biografía de José Mármol. Bibliotec Virtual Miguel de Cervantes. Sant Vicent del Raspeig, Alicante, Spain: Universidad de Alicante. 2025 [2025-06-11] (西班牙语).
- ^ Katra, William H., The Argentine Generation of 1837: Echeverría, Alberti, Sarmiento, Mitre, London: Associated University Presses, 1996, ISBN 0-8386-3599-7 (英语)
- ^ 陈众议 (编). 西班牙语美洲文学 近现代. 西班牙与西班牙语美洲文学通史. 译林出版社. 2023-08: 101. ISBN 9787544795647 (中文(中国大陆)).
- ^ Antonio Pillado. Diccionario de Buenos Aires, ó sea guia de forasteros. B.A., Argentina: Impr. del Porvenir. 1864: 171–173 [2025-07-09] (西班牙语).
- ^ 楼宇. 行走在博尔赫斯的迷宫之城——访阿根廷作协主席阿莱杭德罗.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 中国: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8-01-25 [2025-07-09] (中文(中国大陆)).
- ^ 7.0 7.1 7.2 Giannangeli, Liliana. Contribución a la bibliografía de José Mármol (PDF) (学位论文). La Plata, Argentina: Facultad de Humanidades y Ciencias de la Educación, Universidad Nacional de La Plata. 1972 [2025-07-0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5-03-27) (西班牙语).
- ^ Biblioteca José Mármol. Buenos Aires Ciudad. B.A., Argentina. 2025 [2025-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5-06-12) (西班牙语).
- ^ Hernán Bergara. Condiciones generales para una postergación: El matadero. Anclajes. 2010, 14 (1) [2025-06-07]. ISSN 1851-466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7) (西班牙语).
- ^ Iain A. D. Stewart. A LIBERAL VISION: IDEOLOGICAL IMPLICATIONS IN JOSÉ MÁRMOL'S "AMALIA". Hispanófila (NC, U.S.: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 for its Department of Romance Studies). 1996-01, (116): 59–60 [2025-07-09] (英语).
- ^ 方瑛. 俯瞰拉美文学. 《语文学刊》. 1993, (06): 34. CNKI YWXK199306012
(中文(中国大陆)).
- ^ 沈国正. 马莫尔,J.. 《中国大百科全书》. 北京市: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9 [2024-07-07]. ISBN 9787500079583 (中文(中国大陆)).
- ^ Stuart Cuthbertson. Scott's Influence on José Mármol's El Cruzado. Hispania. 1937-10, 20 (3): 243–249 [2025-07-09]. doi:10.2307/332000 (英语).
延伸阅读
[编辑]- Mármol, José. 阿玛莉娅. 由江乐、李卞、凌立翻译. 中国广西: 漓江出版社. 1985-09. OCLC 298869083 (中文(中国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