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氣旋哈米甚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典範條目落選氣旋哈米甚曾獲提名典範條目評選,惟因其尚未符合標準而落選。下方條目里程碑的連結中可了解落選的詳細原因及改善建議。列表照建議改善之後可再次提名評選。
優良條目落選氣旋哈米甚曾獲提名優良條目評選,惟因其尚未符合標準而落選。下方條目里程碑的連結中可了解落選的詳細原因及改善建議。條目照建議改善之後可再次提名評選。
條目里程碑
日期事項結果
2020年9月3日典範條目評選落選
2020年9月10日優良條目評選落選
當前狀態:評選典範條目及優良條目皆已落選
          本條目頁依照頁面品質評定標準被評為乙級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災害管理專題 (獲評乙級中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災害管理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災害管理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乙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乙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中重要度
熱帶氣旋專題 (獲評乙級中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熱帶氣旋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熱帶氣旋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乙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乙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中重要度
氣象專題 (獲評乙級低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氣象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氣象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乙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乙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低重要度
澳大利亞專題 (獲評乙級高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澳大利亞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澳大利亞相關主題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乙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乙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高重要度

典範條目評選[編輯]

氣旋哈米甚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分類:地球科學,提名人:Azure Streetdeck こんにちは 2020年9月3日 (四) 02:18 (UTC)[回覆]

投票期:2020年9月3日 (四) 02:18 (UTC) 至 2020年9月17日 (四) 02:18 (UTC)
下次可提名時間:2020年10月17日 (六) 02:19 (UTC)起
  1. 「快速增強」後面不用加英文吧...
  2. 「以致哈米甚在其後幾天一直維持四級強烈熱帶氣穩定減弱的跡象旋(澳洲指標)」一句上文意有點不通,個人理解應該是哈米甚一直維持四級強烈熱帶氣旋,但開始逐漸減弱?
  3. 「在3月11日整天都沒有對流在哈米甚的中心上空重新發展,促使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佈了關於哈米甚的最後警報」建議可改為「3月11日,哈米甚風眼(?)上空已無對流發展,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因而對哈米甚發佈了最後警報」
  4. 「由於哈米甚在3月10日靠近澳洲西部的低谷導致風切變持續下降,令哈米甚有穩定減弱的跡象」可改為「哈米甚在3月10日靠近澳洲西部的谷地,令風切變持續下降,導致哈米甚逐漸減弱。」
  5. 至於「哈米甚的殘餘系統」,個人認為應該譯作「哈米甚的殘餘氣流」。

不過,我們要召喚Hamish君嗎 囧rz……Yolopertz of Tuen Mun香港重光75週年|毋忘831) 2020年9月3日 (四) 10:48 (UTC)[回覆]

yolopertz提的第三點意見是錯的,第五點原來的比殘餘氣流合適。第四點建議和本來的意思不符。
  1. 澳洲氣象局(Bureau of Meteorology,簡稱BoM)於2009年3月4日首次在為珊瑚海上空的熱帶低氣壓發現強烈熱帶氣旋哈米甚
  2. 哈米甚向西邊漂移,令哈米甚顯得更明顯及更容易觀察[1],並於當天之後成為漸漸形成對流雨帶
  3. 哈米甚當時位於的地理環境水溫高,風切變小,上層氣流較大,可令氣旋迅速增強,因此有利於哈米甚發展
  4. 翌日,系統的頂部產生反氣旋使得其外流流出良好,此時系統的對流開始環繞中心,聯合颱風警報中心(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簡稱JTWC)在此時對其發布熱帶氣旋形成警報。
  5. 數小時後,澳洲氣象局將本低氣壓命名為熱帶氣旋哈米甚,氣旋相繼向南移動,應對位於東面的半山高壓脊
  6. 不久後,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也開始將哈米甚作為熱帶風暴地進行監測
  7. 在3月6日被評定為熱帶氣旋之後不久,哈米甚開始歷著快速增強,並急速形成強烈熱帶氣旋,氣旋風速高達120公里每小時(75英里每小時)。
  8. 深層對流持續在一個長期的低氣壓中心周圍發展,進而令哈米甚的威力進一步加強

以上列到氣象歷史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前兩句話,每一句都與事實不符,當然,我不會再去掛模板,從之前那些條目也能看得出要的只是通過,拉一堆人來投票而已。--7留言2020年9月3日 (四) 11:18 (UTC)[回覆]

@JarodalienSickManWP上述問題已得到改善。--Azure Streetdeck こんにちは 2020年9月3日 (四) 12:51 (UTC)[回覆]
已經改善,好,還是上面那一自然段加兩句話:
  1. 2009年3月4日,澳洲氣象局(Bureau of Meteorology,簡稱BoM)首次在珊瑚海上空發現強烈熱帶氣旋
  2. 氣旋逐漸向西邊漂移,令氣旋顯得更明顯及更容易觀察[1],並於當天之後成為形成對流雨帶
  3. 哈米甚當時位於的地理環境水溫高,風切變小,上層氣流較大,可令氣旋迅速增強,並對其更加有利發展
  4. 翌日,系統的頂部產生反氣旋令外流流出,此時系統的對流開始環繞中心,聯合颱風警報中心(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簡稱JTWC)在此時對哈米甚發布熱帶氣旋形成警報
  5. 數小時後,澳洲氣象局將本低氣壓命名為熱帶氣旋哈米甚。氣旋其後向南移動,靠近位於東面的半山高壓脊
  6. 不久後,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哈米甚以熱帶風暴的形成進行監測
  7. 在3月6日被評定為熱帶氣旋之後不久,哈米甚開始快速增強,並急速形成強烈熱帶氣旋,氣旋風速高達120公里每小時(75英里每小時)。
  8. 深層對流持續在低氣壓中心周圍發展,哈米甚的威力因而進一步加強。

以上每一句都錯誤,不是翻譯腔之類問題,而是所說的話是錯的。--7留言2020年9月3日 (四) 12:57 (UTC)[回覆]

@Jarodalien麻煩再說明一下,部分我是看不出有錯誤。--Azure Streetdeck こんにちは 2020年9月3日 (四) 13:46 (UTC)[回覆]
請容我先聽取Yolopertz對修改後的意見以及閣下對Achanhk的意見的回應。--SickManWP♥️邊緣人小組·🦠減少外出,堅守在家!發表於 2020年9月3日 (四) 13:32 (UTC)[回覆]
  1. 「加上潮漲,哈米甚令麥凱引發水浸,水面高達6.3米(20.6英尺),部分道路被沖毀。事件中沒有造成人命傷亡及其報告,但有碎片被沖往海裏。據報導,昆士蘭州東南海岸有約二千名居民停電。風暴中,努薩海面上波濤洶湧的海浪令海岸警衛隊的一名成員在附近巡邏邏輯時嚴重受傷。」麥凱不會自行弄個水浸出來吧 囧rz……,努薩海面上波濤洶湧的海浪,「努薩波濤洶湧的海面」會更好……
  2. 「救援團隊試圖尋找找3名船員,但受到哈米甚的阻滯而被叫停,在3月10日重新搜索。翌日(漁船被捲走後第三日),當局已找到空救生衣和未展開的救生筏,合理兩名失蹤漁民已溺水身亡並停止搜索工作。」阻滯這詞不明,應該指「阻擋」?「合理兩名失蹤漁民」也不明。
先舉一些,稍後再講。—achanhk ポケモンゲットだぜ! 留言板 2020年9月3日 (四) 13:28 (UTC)[回覆]
@achanhk氣象部門有必要加註英文,翻譯問題已解決。--Azure Streetdeck こんにちは 2020年9月3日 (四) 13:46 (UTC)[回覆]
看見了。召喚一下@Tenbeens看看有否其他建議。—achanhk ポケモンゲットだぜ! 留言板 2020年9月3日 (四) 13:52 (UTC)[回覆]
  • (*)提醒凱恩斯新堡均為消歧義。--人人生來平等ドラえもん50周年!🔔 2020年9月3日 (四) 14:13 (UTC)[回覆]
  • 不符合典範條目標準:可惜離典範距離仍不小。
    1. 很多句子都為xxx,使(令、讓)xxxxxx這類不符合漢語語法的句子,而通過文字幾乎能明顯推斷出原英文的句型結構;
    2. 其次有很多的中文重複問題:海灘不斷被進一步侵蝕海浪沖走了許多樹木和一些人行道;.
    3. 另外還有很多字詞問題:做成危險被逼取消、某些地區的珊瑚所有活體組織、一貨櫃與大量重油一起溢入海中、令當地的將登革熱疫情額外緩和等等;
    4. 最後為什麼有的綠鏈島名加了英文註解,有的沒加。--Easterlies 2020年9月3日 (四) 14:23 (UTC)[回覆]
  • 翻譯腔問題嚴重,而且從我隨便看了看條目就看到的「貨板上所存放50桶硝酸銨中的31桶被掉往海裏」、「位於風暴範圍外的凱恩斯兩量92毫米」、「黃金海岸進展 協會主席米克·格雷厄姆(Mick Grahamz)擔心」、「沿著與昆士蘭海岸線」這類可怕的句子就可以看出編者明顯沒有認真校對,再加上好幾個沒有削除的消歧義連結、濫加英語原文(黑連跟綠連姑且不論,連藍連後面都加會不會有點過了)等等,故本條目遺憾的並 不符合典範條目標準。希望提名人下次在「大膽的提名」條目之前再仔細通讀一下。——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0年9月3日 (四) 14:40 (UTC)[回覆]

撤回提名。--Azure Streetdeck こんにちは 2020年9月3日 (四) 14:46 (UTC)[回覆]


提名者 撤回請求。——🌸🌸留言2020年9月3日 (四) 23:39 (UTC)[回覆]

優良條目評選[編輯]

氣旋哈米甚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分類:其他洋面熱帶氣旋,提名人:Azure Streetdeck こんにちは 2020年9月3日 (四) 14:51 (UTC)[回覆]
投票期:2020年9月3日 (四) 14:51 (UTC) 至 2020年9月10日 (四) 14:51 (UTC)
下次可提名時間:2020年10月10日 (六) 14:52 (UTC)起
請記得為當選條目撰寫簡介頁面,如此當選條目才有可能出現在首頁。

  1. 請使用當前被普遍使用的氣象術語。例如:「低氣壓地區」應為「低壓區」、「地理環境水溫」應為「海面溫度」。
  2. 翻譯出錯。例如:「由於澳洲東部的山脊和中部的低壓槽阻止哈米甚向西移動,因此哈米甚展開其穩定的東南移動軌跡」應為「由於澳洲東部的高壓脊和中部的低壓槽不利於哈米甚向西移動,使得哈米甚往東南方穩定行進」、「昆士蘭省東南海岸有約二千名居民停電」應為「昆士蘭省東南海岸有約二千名居民無電可用」、「從而令疾病進一步增長」應為「從而令疫情持續發展」。
  3. 中文文法不甚通順,甚至用錯標點符號。例如:「哈米甚當時位於的地理環境水溫高,風切變小及良好的高空輻散」應為「哈米甚正處於海面溫度高、風切變弱及高空輻散良好的大氣條件下」、「成為自2007的熱帶氣旋喬治後以來第一次」應為「乃自2007年熱帶氣旋喬治以來首見」、「當天之後較晚時份」應為「當天稍晚」、「隨著與澳洲沿海地區地形的影響和風切變的增加,哈米甚開始減弱」應為「受澳洲沿海地形與風切變增強的影響,哈米甚開始減弱」、「哈米甚按海岸線平行移動」應為「哈米甚與海岸線呈平行並沿之移動」、「隨著天氣在3月10日有所改善」應為「隨著天氣在3月10日轉而穩定」。
  4. 請注意用字。例如:「到3月11日減弱轉向西北方向移動」應為「到3月11日減弱轉向西北方向移動」、「離開布里斯本和凱恩斯的火車因暴風雨一度被取消」應為「離開布里斯本和凱恩斯的火車因暴風雨一度被取消」。
  5. 請先和社群達成共識,並按照程序走。-- 天秤P Iūstitia | Spēs 2020年9月6日 (日) 05:37 (UTC)[回覆]
  1. 完成
  2. 完成,不過個人認為停電較通順,故不作修改。
  3. 完成
  4. 完成--Azure Streetdeck こんにちは 2020年9月6日 (日) 06:05 (UTC)[回覆]
(&)建議,如果是停電的話主語不會是居民,居民不會停電,只有民宅或房子會。--人人生來平等ドラえもん50周年!🔔 2020年9月7日 (一) 00:04 (UTC)[回覆]
  • (-)反對, 語句不通順,例如引言的:「其後3月6日,哈米甚的風眼開始出現,氣旋等級送至三級」等內容。(另外,不贊成FA評選取消後,在30天內評選GA的行為)--Wolfch (留言) 2020年9月5日 (六) 02:09 (UTC)[回覆]
↑該投票無效,原因:錯誤投票模板。Fran·1001·hk 十字路 如何地選擇最好 2020年9月5日 (六) 02:26 (UTC)[回覆]
  • 不符合優良條目標準, 語句不通順,例如序言的:「其後3月6日,哈米甚的風眼開始出現,氣旋等級送至三級」等內容。(另外,不贊成FA評選取消後,在30天內評選GA的行為)--Wolfch (留言) 2020年9月5日 (六) 03:52 (UTC)[回覆]
    • @Wolfch已解決,能否給出其他例子。--Azure Streetdeck こんにちは 2020年9月5日 (六) 08:07 (UTC)[回覆]
      • @Streetdeck建議主要編輯者,再確認一下整個條目語句是否通順,另外,原句目前改為「其後3月6日,哈米甚的風眼開始出現,氣旋等級升至三級」,我認為「其後3月6日」、「哈米甚的風眼開始出現」都不算通順(個人意見)--Wolfch (留言) 2020年9月5日 (六) 08:16 (UTC)[回覆]
        • 你的意見已經改善,請再次檢閲。--Azure Streetdeck こんにちは 2020年9月5日 (六) 08:40 (UTC)[回覆]
          • 仍建議主要編輯者,再確認一下整個條目語句是否通順。另外, tsl 模版使用有些問題, 以{{tsl|en|Atmospheric convection||對流}}為例, 會顯示「對流」的綠鏈, 但是在中文維基的Atmospheric convection條目建立後, 才會由綠鏈變為藍鏈, 應該改為{{tsl|en|Atmospheric convection|大氣對流|對流}}會比較理想,大氣對流條目建立後即可變為藍鏈,條目中有許多tsl模版都有類似問題。--Wolfch (留言) 2020年9月5日 (六) 10:00 (UTC)[回覆]
            • @Wolfch大部分已由achanhk及在下修正,tsl問題已解決。--Azure Streetdeck こんにちは 2020年9月5日 (六) 10:19 (UTC)[回覆]
              • 我看到的至少還有{{tsl|en|Tropical cyclone naming||命名風暴}}、{{tsl|en|Cape Melville||梅爾維爾角}}(這個改為{{tsl|en|Cape Melville|梅爾維爾角}}即可)、{{tsl|en|Bowen, Queensland||寶雲}}、{{{tsl|en|Cardwell, Queensland||卡德威爾}}等30個tsl連結有此問題。--Wolfch (留言) 2020年9月5日 (六) 10:24 (UTC)[回覆]
                • 有關語句通順問題, 有看到在9/5有針對整體條目進行許多的修正, 但還是可以看到一些問題。例如首段中有出現:「哈米甚於3月8日最接近陸地,但當天繼續向東南方向移動」,「但」一般會表示前後語義的轉折,而「哈米甚於3月8日最接近陸地」及「當天繼續向東南方向移動」之間,看不太出來中間為何要用「但」。另外,在「氣象歷史」段落,有一句是「同一時間,澳洲氣象局評定並宣布哈米甚已減弱成為殘餘低氣壓」,此處的「同一時間」感覺不太通順--Wolfch (留言) 2020年9月5日 (六) 11:07 (UTC)[回覆]
  • 小弟沒有看首段,已協助修正,「同一時間」小弟不太覺得不通順,不過倒認為搬入主語後好很多。條目裡面本身有不少歐式語句,之前用了時間潤飾,相信語句問題可以得到改善。—achanhk ポケモンゲットだぜ! 留言板 2020年9月5日 (六) 12:02 (UTC)[回覆]
    • @Wolfch同上,大部分tsl連結已修正。--Azure Streetdeck こんにちは 2020年9月5日 (六) 14:26 (UTC)[回覆]
      • 已看到回覆,根據其他人的意見,仍有語不通順問題,因此暫不修改意見,謝謝--Wolfch (留言) 2020年9月6日 (日) 05:57 (UTC)[回覆]
        • 有關tsl模版, 應該還有18個模版沒有修正。有關語句不通順問題, 在「災害影響」段落的第一句是「當時作為熱帶低氣壓的哈米甚為昆士蘭遠北地區一帶引發傾盆大雨,」,當時是什麼時候?若時間不是重點,是否可以改用其他的詞語?「作為熱帶低氣壓的哈米甚」詞語中,「作為」這個動詞的主詞多半是人,配合熱帶低氣壓使用似乎不太合適。--Wolfch (留言) 2020年9月6日 (日) 09:01 (UTC)[回覆]
          • 語句不通順問題已完成。未見全數tsl需修正。--Azure Streetdeck こんにちは 2020年9月6日 (日) 09:34 (UTC)[回覆]
            • 有關tsl,應該還有不少要修正的,以{{tsl|en|Tropical cyclone naming||命名風暴}}為例,假設其中文條目就是命名風暴好了, 目前的寫法會出現「命名風暴」的綠鏈, 表示對應條目未建立, 但是就算命名風暴已建立了, 該連結仍會出現「命名風暴」的綠鏈, 要在中文維基的Tropical cyclone naming建立後, 「命名風暴」才會由綠鏈變成對應條目已建立的藍鏈, 我覺得當初加tsl模版所期望看到的,應該不是這樣的效果。--Wolfch (留言) 2020年9月6日 (日) 14:55 (UTC)[回覆]
            • 有關語句不通順問題, 我之前曾提過首段中有出現的「哈米甚於3月8日最接近陸地,但當天繼續向東南方向移動」,目前看來是改為「哈米甚於3月8日繼續向東南方向移動並最接近陸地」,先提了「繼續向東南方向移動」(一個持續性的動作),再提到「最接近陸地」(應該是某一時間點發生的事情),目前的修改方式感覺上仍不太通順。--Wolfch (留言) 2020年9月7日 (一) 03:52 (UTC)[回覆]
那麼現在這句中文在說什麼呢?我不太清楚意思, 「不通順」和「錯譯」應該都不適合出現在優良條目中吧--Wolfch (留言) 2020年9月8日 (二) 12:26 (UTC)[回覆]
有關「氣旋其後向南移動,響應位於東面的中層脊」我目前看到的第一個問題是:「中層脊」(mid-level ridge)是什麼?第二個問題是,提到氣旋往南移動,為何要提到東面的mid-level ridge?此處的「響應」(in response to)是指什麼?mid-level ridge會影響氣旋移動嗎?若會,會是怎麼影響呢?--Wolfch (留言) 2020年9月8日 (二) 14:04 (UTC)[回覆]
@Wolfch就維基百科沒條目。中層脊:在對流層中層,以500hPa高度層最為重視,在高空天氣圖上通常以5880位勢米表示。其軸線(AXIS),為副熱帶高壓脊之參考中軸點,亦為東風帶及西風帶之交匯處,因此熱帶氣旋對應軸線南北位置可引起其路徑有很大的移向差異,加上中層脊差不多對所有強度的熱帶氣旋都參與引導角色,總括來說在路徑預報上,中層脊的分析是極其重要的。[1]--Azure Streetdeck こんにちは 2020年9月8日 (二) 15:06 (UTC)[回覆]
謝謝回覆問題1, 中層脊可以算是在對流層中層的高壓脊嗎?至於問題2, 似乎還沒有直接的回覆(至少沒有說明提到氣旋往南移動,為何要提到東面的中層脊?)。--Wolfch (留言) 2020年9月8日 (二) 23:23 (UTC)[回覆]
@Wolfch我看起來是「中層的副熱帶高壓脊」。來源4:「BUT THE SYSTEM IS EXPECTED TO INTENSIFY TO 35-40 KNOTS IN THE NEXT 12 HOURS AND SHOULD TRACK SOUTHWARD UNDER THE POLEWARD-ORIENTED LOW-TO MID-LEVEL STEERING RIDGE POSITIONED EAST OF THE SYSTEM.」,目前改為「氣旋其後向南移動,面向位於東面的中層脊向南下行」。--Azure Streetdeck こんにちは 2020年9月9日 (三) 02:46 (UTC)[回覆]
另一個翻法是「氣旋受到東面的中層脊影響,開始向南方移動。」--Wolfch (留言) 2020年9月9日 (三) 03:19 (UTC)[回覆]
@Wolfch目前翻法較詳細。--Azure Streetdeck こんにちは 2020年9月9日 (三) 03:25 (UTC)[回覆]
安憶曾提到:「譯文中句子的主、賓、定、狀、補語均有缺失或指代不明。」,我有看到主語缺失的情形--Wolfch (留言) 2020年9月9日 (三) 03:58 (UTC)[回覆]

@WolfchWP:GVF。--Azure Streetdeck こんにちは 2020年9月9日 (三) 04:07 (UTC)[回覆]

我看到的主語缺失語句是:「在維持了大約24小時的5級颶風形態後,因澳洲沿海地區地形的影響和風切的增加,哈米甚開始減弱。」這句不太理想。--Wolfch (留言) 2020年9月9日 (三) 04:31 (UTC)[回覆]
@Wolfch完成--Azure Streetdeck こんにちは 2020年9月9日 (三) 05:49 (UTC)[回覆]
看了修改後的語句,想確認什麼事物「維持了大約24小時的5級颶風形態」?修改前沒有提到,修改後也沒有提到--Wolfch (留言)
@Wolfch已改為等級。--Azure Streetdeck こんにちは 2020年9月9日 (三) 07:29 (UTC)[回覆]
我提到的「主語缺失」,就是指「維持了大約24小時的5級颶風形態」這句話沒有主語。--Wolfch (留言) 2020年9月9日 (三) 07:43 (UTC)[回覆]
@Wolfch在哈米甚/維持了/大約24小時/的/5級氣旋等級/後--Azure Streetdeck こんにちは 2020年9月9日 (三) 09:40 (UTC)[回覆]
這個主語缺失問題已修正--Wolfch (留言) 2020年9月9日 (三) 10:14 (UTC)[回覆]
另外,您之前改好的內容是「哈米甚於3月8日繼續向東南方向移動,不久後並最接近陸地」,先留在這裡由大家確認是否ok好了--Wolfch (留言) 2020年9月8日 (二) 07:11 (UTC)[回覆]
  • 在「大堡礁」段落的「大堡礁內的斯溫斯區一直被認定為珊瑚礁最密集的區域之一,但已幾乎被哈米甚完全摧毀」 。說的應該是2009年的情形,不太適合用「現」來描述。--Wolfch (留言) 2020年9月9日 (三) 10:14 (UTC)[回覆]
  • @Streetdeck「黃金海岸進展協會主席米克·格雷厄姆擔心,如果這種情況發生,島嶼和通道的結構會改變」、「據初步估計,如果沒有任何阻礙生長的因素,珊瑚礁需要8至15年的時間才可以完全恢復」,氣旋是在2009年, 所提到的事件是在2009年以後的事,不太適合用「表示在未來發生」的「將」。--Wolfch (留言) 2020年9月9日 (三) 10:23 (UTC)[回覆]
    @Wolfch上述兩項問題已修正。--Azure Streetdeck こんにちは 2020年9月9日 (三) 12:23 (UTC)[回覆]
  • @Streetdeck其中的「麥凱一帶道路因風暴潮而出現水浸,水深高達6.3米」,「耶蓬部分地區爆發嚴重洪災,水深高至4.5米」,此處的「水深」是什麼意思?-Wolfch (留言) 2020年9月10日 (四) 02:56 (UTC)[回覆]
    水位深度。--Azure Streetdeck こんにちは 2020年9月10日 (四) 11:35 (UTC)[回覆]
    淹水的水位深度?(感覺應該不是)--Wolfch (留言) 2020年9月10日 (四) 12:02 (UTC)[回覆]
  • @Streetdeck請再看一下對Jarodalien問題的回覆,似乎有些回覆還有問題, 不太理解問題8的回覆「明確的低氣壓中心」是什麼意思?--Wolfch (留言) 2020年9月10日 (四) 01:40 (UTC)[回覆]
    @Wolfch完成。若沒有其他問題,勞煩劃票。--Azure Streetdeck こんにちは 2020年9月10日 (四) 03:18 (UTC)[回覆]
    • 還有一個問題,已列在上面,另外,目前看到的是,您對於有明確列出來的問題,多半會修改,但修改的內容不一定正確。我認為以目前確認此條目的情形,就算我目前列出的問題已修正,我很難說:此條目符合優良條目的第一項「精心編寫的:段落清晰簡潔,拼寫和語法正確;」。因此,我無法改票,不好意思。--Wolfch (留言) 2020年9月10日 (四) 03:51 (UTC)[回覆]
      @Wolfch我已經請了幾位氣象大佬評審了,要改都改了。我不認為不條目符合優良條目的第一項「精心編寫的:段落清晰簡潔,拼寫和語法正確;」。--Azure Streetdeck こんにちは 2020年9月10日 (四) 04:03 (UTC)[回覆]
  • 隨便看了一點氣象歷史章節,然後查了查覺得不通順的句子:
    「Situated in an area favouring tropical cyclon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ed by warm waters, low wind shear and upper-level diffluence, the low was able to quickly strengthen.」譯為「哈米甚當時位於的地理環境水溫高,風切變小及良好的高空輻散,令氣旋迅速發展。」
    「After maintaining Category 5 status for roughly 24 hours, Hamish began to weaken as the interaction with coastal Australia and increased wind shear took their toll.」譯為「在維持了大約24小時的5級颶風形態後,隨著與澳大利亞沿海地區地形的影響和風切變的增加,哈米甚開始減弱。」--| 2020年9月6日 (日) 00:01 (UTC)[回覆]
  • (▲)同上:譯文中句子的主、賓、定、狀、補語均有缺失或指代不明。 --安憶Talk 2020年9月6日 (日) 04:44 (UTC)[回覆]
  • 不符合優良條目標準同以上諸位。建議主編還是繼續在政治類條目或者客棧上活躍吧,至少潑墨後還能被及時處理。-🌜山西特產批發零售™️🌽🌶️🍎🍠🐓🐐留言2020年9月6日 (日) 02:04 (UTC)[回覆]
  • 只是覺得奇怪,「地理環境水溫高」居然不是語句不通順?—Rowingbohe♫ 歡迎參與浙江專題 台州專題 2020年9月6日 (日) 04:25 (UTC)[回覆]
  • 不符合優良條目標準:我本來不想再參與這個條目的討論。因為在FAC提出那些問題後,看到主編撤回然後馬上在這裡提名說「GA都過不了就怪了。。。」的時候就覺得提什麼意見並沒有意義。我在FAC的評論是,氣象歷史每一句話都譯錯,不是歐式漢語或所謂翻譯腔問題,也不是香港和大陸使用不同語言的問題,而是譯錯,但每次主編都很快就說改好了,雖然在我看來改得莫名其妙;或者是說沒問題。面對很明顯毫無了解的主題,翻譯完之後沒有考慮找略有些了解的用戶詢問,而是迫不及待地提名FAC,這是其一;面對一大堆問題,眼看FAC可能難過,所以撤回,撤回之後同樣沒有考慮找略有些了解的用戶詢問,大堆問題還沒有改好馬上提GAN說「GA都過不了就怪了。。。」,這是其二;哪怕就是GAN這裡他人提的意見,也像擠牙膏一樣別人指一個詞改一個詞(比如wolfch提的不當紅鏈),這是其三。這樣一而再,再而三,個人是很不願意再來提任何意見的。上面Tenbeens的意見提出之前,氣象歷史章節仍然是每一句都錯,但顯然achanhk等用戶覺得無所謂。我一直沒有來說話,但既然為了說服wolfch就三次到我頁面留言,我就最後再列一次:
  1. 2009年3月4日,澳洲氣象局首次在珊瑚海上空發現強烈熱帶氣旋。澳大利亞氣象局沒有發現強烈熱帶氣旋,這也不是該機構首次在珊瑚海上空發現強烈熱帶氣旋;
  2. 氣旋逐漸向西邊漂移,氣旋形態顯得更加明顯,並於當天之後發展出對流雨帶。不是氣旋形態顯得更加明顯,也不是當天之後;
  3. 哈米甚正處於海面溫度高、風切變弱及高空輻散良好的大氣條件下,讓氣旋迅速發展。大氣條件不可能包括海面溫度,而且這一句你沒明白意思;
  4. 翌日,系統的頂部產生反氣旋令外流流出,此時系統的對流開始沿其中心環繞,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在此時對哈米甚發布熱帶氣旋形成警報。對流也不是沿其中心環繞,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只會因為熱帶氣旋發警報,不會對著熱帶氣旋發;
  5. 數小時後,澳洲氣象局將本低氣壓命名為熱帶氣旋哈米甚。氣旋其後向南移動,靠近位於東面的半山高壓脊。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半山高壓脊。這個世界上也不可能有任何氣旋有主動靠近高壓脊的能力;
  6. 不久後,聯合颱風警報中心開始對其進行監測,並將其升為熱帶風暴。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不是這個時候開始監測。
  7. 哈米甚被評定為熱帶氣旋之後不久,在3月6日開始快速增強,並急速強化成為強烈熱帶氣旋,氣旋風速高達120公里每小時(75英里每小時)。Not long after being classified a tropical cyclone, Hamish began to undergo rapid deepening, quickly becoming a severe tropical cyclone, a storm with winds exceeding 120 km/h (75 mph), on 6 March.看清楚3月6日到底是什麼日期。
  8. 深層對流持續在低氣壓中心周圍發展,哈米甚的威力因而進一步加強。低氣壓中心前面有很重要的形容詞,沒有這個程度,低氣壓中心周圍根本不可能發展深層對流;
  9. 此外,衛星圖像顯示,風眼已經開始在風暴內部形成。由於澳洲東部的高壓脊和中部的低壓槽不利於哈米甚向西移動,使得哈米甚往東南方穩定行進。前面一句終於改對了,雖然已經開始形成有點莫名其妙。後半句因果有問題,一來這不是「不利於什麼什麼」,二來到底是什麼使氣旋向東南移動是沒講清的,其實應該是:受XXXX限制,氣旋無法XXX,開始朝XXXX。
  10. 氣壓有924百帕這裡用「有」不合適。
  11. 同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哈米甚評為薩菲爾-辛普森颶風風力等級中的五級颶風,這是不可能的,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不會這麼沒事找事;
  12. 強風風圈沒這說法;閉合等壓線少關鍵形容詞;
  13. 在維持了大約24小時的5級颶風形態後,澳大利亞海域沒有任何熱帶氣旋可以「維持五級颶風形態」;
  14. 由於從澳洲西部而來的低壓槽令風切變持續增加,哈米甚在3月10日出現穩定減弱的跡象。看看氣旋這時候的位置,真的是澳大利亞西部的低氣壓令風切變待續增加到削弱氣旋嗎?
  15. 翌日,風暴在轉向氣流地帶內移動時,沒氣流地帶這麼個東西。
  16.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哈米甚發出最後一次警報,一樣只會因為熱帶氣旋發警報,不會對著熱帶氣旋發。
  17. 哈米甚的殘餘系統於其後數天以有搖擺的路徑向西北折返
  18. 最終於3月14日澳洲沿海一帶消散,雖然讀不通但管他呢,氣旋不是在沿海一帶消散,不然後一句就不會說從未登陸了。

以上為我在FAC時說每句都錯的氣象歷史一章。歡迎任何用戶指出我上面的說法有沒有任何錯誤。--7留言2020年9月6日 (日) 16:04 (UTC)[回覆]

(:)回應@Jarodalien修改後的內容:
  1. 2009年3月4日,氣旋在洛克哈特河以東珊瑚海上空形成
  2. 氣旋逐漸向西邊漂移,並於之後發展出對流雨帶[1]。
  3. 哈米甚正處於海面溫度高的地理環境,加上擁有風切變弱及高空輻散良好的大氣條件下,讓氣旋迅速發展[2]。
  4. 不太懂該怎寫,先寫著「翌日,系統的頂部產生反氣旋令外流流出,此時系統的對流開始沿其中心環繞,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在同一時間發出熱帶氣旋形成警報[3]。」對流不是沿其中心環繞的話就很難理解
  5. 氣旋其後向南移動,響應位於東面的中層脊[1][4]。
  6. 不久後,聯合颱風警報中心開始對其進行熱帶風暴程度監測。 Shortly thereafter, the JTWC also began monitoring Hamish as a tropical storm.[5]
  7. 哈米甚被評定為熱帶氣旋之後不久,哈米甚開始快速增強,並急速強化成為強烈熱帶氣旋,氣旋在3月6日的風速高達120公里每小時(75英里每小時)[1]。
  8. 深層對流持續在一個明確的低氣壓中心周圍發展,哈米甚的威力進一步加強[6]:Deep convection continued to develop around a well-defined low pressure centre, allowing for further strengthening.[6]
  9. 受澳洲東部的高壓脊和中部的低壓槽限制,氣旋無法西移動,使氣旋開始朝東南方穩定行進[7]。
  10. 記錄下924百帕(百帕,27.29英寸汞柱)氣壓
  11. 根據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的評估,哈米甚約值薩菲爾-辛普森颶風風力等級中的五級颶風
  12. 改為風圈
  13. 改了一下:由於從澳洲西部而來的低壓槽逼近,風切變持續增加,哈米甚在3月10日出現穩定減弱的跡象[14]。
  14. 改為氣流區域
  15.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發出關於哈米甚的最後一次警報
  16. 改為不穩定
  17. 完成--Azure Streetdeck こんにちは 2020年9月7日 (一) 03:48 (UTC)[回覆]

  • 好,落選。--Azure Streetdeck こんにちは 2020年9月10日 (四) 15:03 (UTC)[回覆]
    • 程序性問題:該次評選應不合要求,該條目在距上一次優良條目或典範條目評選結束後不滿30天內重複提名,動議宣告自始無效。GA/FA評選提名後一經由提名人以外的其他投票,除非不合程序而宣布評選自始無效外,應不得宣告中止。不得中止的原因是已經發表意見應當得到承認和認可,且此種認可具有時間效力,其區間範圍內應自評選正常結束至結束後30日。--Kirk★ 0#0 2020年9月10日 (四) 15:18 (UTC)[回覆]

有關二句話的翻譯[編輯]

在「災害影響」中,有一句話是:「麥凱一帶道路因風暴潮而出現水浸,水深高達6.3米,部分道路被沖毀」(In combination with high tide, Hamish produced a 6.3 m (20.6 ft) tide in Mackay, flooding some streets),我認為6.3 m tide應該是浪的高度,寫成「浪高6.3公尺」似乎比較合理。水深6.3米,沒有說是水面到哪裡的深度,若當作是「淹水深度6.3米」,好像又太多了,6.3米已經超過一層樓了。

後面一段有一句話是:「耶蓬部分地區爆發嚴重洪災,水深高至4.5米」(A 4.5 m (14.7 ft) tide flooded parts of Yeppoon),可能也有類似的問題。

我對颱風/氣旋還真的不熟,留待熟悉颱風/氣旋的維基人確認好了。--Wolfch (留言) 2020年9月10日 (四) 15:29 (UTC)[回覆]


新條目推薦討論

在候選頁的投票結果
File:20090307-hamish-enh-full.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