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曼切斯特1型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新增話題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由JuneAugust在話題建議更名:「曼切斯特1型」→「曼彻斯特1型」上作出的最新留言:4 個月前
基礎條目 曼切斯特1型屬於維基百科科技主題的基礎條目第五級。請勇於更新頁面以及改進條目。
          本條目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計算專題 (獲評高重要度
本條目屬於計算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計算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未評級未評  根據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尚未接受評級。
   根據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高重要度
大曼徹斯特郡專題 (獲評中重要度
本條目屬於大曼徹斯特郡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大曼徹斯特郡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中重要度

新條目推薦討論

在候選頁的投票結果

建議更名:「曼切斯特1型」→「曼彻斯特1型」

[編輯]

曼切斯特1型」 → 「曼彻斯特1型」:說中文的各地都用「曼徹斯特」而不是「曼切斯特」吧?--Adah1972留言2023年7月3日 (一) 01:37 (UTC)回覆

參見注釋2 譯名來源 譯名參考自新華網[1],另有來源譯作「曼徹斯特馬克一號」[2]。--JuneAugust留言2025年2月24日 (一) 06:44 (UTC)回覆
回退還把「費倫蒂1型」還原成了「費倫蒂馬克一號」,也是錯的。Mark I 是1型,而絕不是什麼「馬克一號」這種笑話詞彙。
如果真按中文裡最早出現的說法,那就有一大堆「馬克一號」這樣的笑話。--Adah1972留言2025年3月1日 (六) 07:32 (UTC)回覆
不少可靠來源在文獻中混用曼徹斯特、曼切斯特。少數來源的「曼切斯特」為OCR錯誤。--YFdyh000留言2025年2月24日 (一) 11:02 (UTC)回覆
關鍵是這一可靠來源要明確指出Manchester Mark 1的譯名,而不是Manchester的譯名。--JuneAugust留言2025年2月26日 (三) 07:42 (UTC)回覆
我覺得這不太有意義,除非有來源支持對於地名、大學、以大學冠名事物等中文會採用不同譯法,否則單純是別稱、譯法混亂和差異所造成的不統一。您給出的兩個來源比較孤證。--YFdyh000留言2025年2月26日 (三) 13:04 (UTC)回覆
新華網的這一處偶然翻譯,不足以成為 Manchester Mark I 里的 Manchester 應該翻作「曼切斯特」的有力證據吧。這個連結只能算個引用,能說明 Manchester Mark I 曾經被翻譯成曼切斯特 1 型,而絕不能說明這個詞就應該翻作曼切斯特 1 型。
另外,在曼徹斯特維多利亞大學研發的計算機,改名成另一個詞曼切斯特,難道有合理性可言?這裡的曼切斯特就是過去混用的結果。這裡我看不到任何不統一成一個詞的理由。譯名要講合理性,不是過去有人用錯過,所有後來人就得一起跟著錯。--Adah1972留言2025年3月1日 (六) 07:24 (UTC)回覆
(▲)同上--YFdyh000留言2025年3月1日 (六) 13:49 (UTC)回覆
你們倒是去找那種可靠來源,其中明確指出有人在更早以前就曾將「Manchester Mark 1」翻譯成「曼徹斯特1型」或者你們喜歡的其他任何名字。有可靠來源就補充進條目,「另有來源譯作…………」。這有什麼可爭論的。在這裡嘲笑新華網算什麼英雄好漢呢?來源,去找可靠來源啊,找啊!注意,一定是相關文字提及「Manchester Mark 1」的,否則就是強行把瑪麗蓮·夢露翻譯成瑪麗蓮·門羅——沒有意義的。別你覺得、我覺得,在維基百科,你自己的覺得沒有參考價值,是那些可靠來源的表述讓條目內容變得有參考價值,重複一遍,不是你我!--JuneAugust留言2025年3月4日 (二) 06:50 (UTC)回覆
你們不去找可靠來源說明「Manchester Mark 1」的中文譯名是什麼,(節刪)。那我來補充其他譯作者在書籍文獻中對「Manchester Mark 1」的翻譯,給你們打個樣。雖然這卵用沒有,下次我還會在哪裡遇到有維基百科編輯志願者在叫囂著「我覺得&%……¥……&%#……%¥」,而不提供相關可靠來源來補充說明,我知道……你們是教不會的,前面才在DYK評選里遇到某位有大量編輯經驗的維基百科編輯志願者狂怒的吵吵……--JuneAugust留言2025年3月4日 (二) 07:02 (UTC)回覆
您的理由聽上去過於刻板並且迴避了上方意見。WP:REFNOTTRUE,討論常可牽入一些常識和共識。按您的邏輯,假設某個條目只找到2個來源,其中Mark 1譯作1型、Mark 2譯作馬克二號,於是這個事物要有兩個不同的譯法。
關於可靠來源。《計算機技術發展史 1 早期的計算機器及電子管計算機》 國防科技大學出版社 2004.03 等幾本書中,就叫曼徹斯特Mark I,《計算機導論》 2004中也沒有譯Mark I。鮑峰著. 《科技史之非理性研究》 2017,曼切斯特一號。IT行業英語 暨南大學出版社 2012.08 117頁,曼徹斯特馬克一號。其他若干來源略,有些是晚於條目。這對確定譯名似乎沒有決定性幫助。--YFdyh000留言2025年3月4日 (二) 08:01 (UTC)回覆
有可靠來源就應當加進去,我反對的是不在引用來源、尤其是可靠來源的基礎上,而妄自判斷。有編者確實會拿來源可查證不等於正確來說事,但那是針對來源記錄觀點的是與非而言的,針對譯名來討論「正確不正確」就有點矯枉過正,要不然你們可以繼續無聊、無休止的討論美國某前任、以及現任總統的中文譯名哪個才是正確的,吵吵鬧鬧直到撕打出唯一的那一個為止。命名常規也有對譯名出現早晚的考量,所以並不是說當前的譯名就一定是合適,有更早的譯名也是需要納入考量的。歡迎找到更多的譯名來補充進條目——更多譯名被補充進條目的現實意義,就是讀者可以用這些譯名作為關鍵詞進行資料的檢索,越多的譯名,越能助力讀者獲得更多信息,更好的擴充知識,而不是作為維基百科的井底之蛙、執拗於維基百科條目中現在記錄的內容。--JuneAugust留言2025年3月5日 (三) 06:27 (UTC)回覆
回歸議題初衷,就是質詢有來源的譯名是否違背了地區詞常用性,是否孤例。目前來說不是孤例,但仍可討論該用哪個名稱作主名稱。我曾是「別名都加」實踐者,不過一些意見說序言不要列太多別名,只需或者無需建重定向,本質相同的輕微變體也未必算重要信息。可靠來源中的不常見用例不時被本站討論所質疑、否定或忽略,是正常做法。--YFdyh000留言2025年3月5日 (三) 22:24 (UTC)回覆
序言中不建議列過多別名,可以將更多名稱放進注釋中。常用/罕見、較多/較少這類的評判標準又值得再書一篇。不過有一個點可以採用,就是翻譯出現的先後,用更早出現的譯名既符合傳播範圍更廣的一般邏輯,也符合命名常規其他慣例中的先到先得。所以,只要是能找到更早的翻譯,依然可以繼續進行更新。過去我也曾武斷的刪掉一些所謂的「不常用譯名」,但是後來發現所謂的不常用名稱,只是我自身的認知過於膚淺,瀏覽的藏書室太少,未曾得見而已。從那以後我就不會再妄自菲薄的替讀者去判斷誰是常用誰是罕見了,因為那樣太自以為是了。--JuneAugust留言2025年3月6日 (四) 10:58 (UTC)回覆

參考資料

  1. ^ 王心馨. 计算机界“诺贝尔奖”公布:万维网发明者获奖-新华网. us.xinhuanet.com. 2017-04-05 [2019-06-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24) (中文(中國大陸)). 
  2. ^ Atticus Wu. 世界上第一台現代電腦六十歲囉!. engadget.com. 2008-06-25 [2019-1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08) (中文(繁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