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張德淵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新增話題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由Dirrival在話題癸卯科進士名單置疑上作出的最新留言:14 年前
          本條目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傳記專題 (獲評未知重要度
這個條目屬於傳記專題的一部分,用於整理和撰寫維基百科中的人物條目。歡迎任何感興趣的參與者加入這個專題參與討論
 未評級未評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尚未接受評級。
 未知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尚未接受評級。

癸卯科進士名單置疑

[編輯]

我是江西萍鄉石甲坊人,最近在撰寫《石甲坊村志》。光緒二十九年癸卯科殿試金榜中第三甲張德淵正是石甲坊人氏,他的父親張明毅是甲戌(1874)科二甲進士,這是本地頗有名氣的「父子雙進士」。但是,據本人掌握的史料,張德淵並不是癸卯科進士,而是上一科戊戌科進士。

清代交通部工業專門學校校長、清賜進士出身農工商部左侍郎唐文治撰寫的《廣西泗城府知府升道筠持公家傳》中有一段文字記述:「君生而英俊,沈重寡言笑。好讀書,有大志。年未冠,博覽經史百家,下筆洋洋數千言。光緒戊戌成進士。當是時,朝廷方議變法,罷科舉,然士林尚沿帖括鵂習。君概然有改良之志,就邑中書院,增設經史、時務、算學諸科,四方學者斐然向風焉。後以知府揀發廣西。」這段文字中,明確表達張德淵「光緒戊戌成進士」,後面的「朝廷方議變法」(即「戊戌變法」)進一步佐證了這一時間。張德淵得中進士後「就邑中書院」,即在中書院任事;「後以知府揀發廣西」,到廣西代知府是癸卯(1903)年間的事。據《廣西通志》政府志第一篇第一章第三節「府、直隸州、直隸廳機構」中「太平府知府名錄」記載: 譚國恩 光緒二十九年(1903)任命(是年未到任);張德淵 代; 彭言孝 湖南 舉人 由思恩府知府調任,光緒三十四年五月(1908.6)調代鬱林直隸州事;張德淵 代,宣統二年十二月十八日(1911.1.18)調代梧州府知府。 名錄中交代,張德淵是在譚國恩未到任的情況下,到廣西太平府任代知府的。那麼,彭言孝又是什麼時候到太平府的呢?據查,彭言孝是1906年7月由百色直隸廳同知調代思恩知府的,他的下一任是歐陽中鵠,1907年3月即「調代平樂府事」。史志中沒有這兩人的交割時間,估計是在1906 年下半年。根據以上資料可知,張德淵應該在1903年至1906年下半年和1908年6月至1911年1月兩次擔任太平知府。如果說,他是癸卯科進士,那麼他就是以新科進士接任知府,這似乎不大可能。而上述首先「就邑中書院」,「後以知府揀發廣西」就比較可信。

另外,清賜進士出身、誥授光祿大夫、浙江寧紹台兵備道喻兆蕃撰寫的《筠持公墓志銘》也證實了張德淵為戊戌科進士。「墓志銘」中說:「憶甲午乙未間,識筠持京師時,邑人附公車至者,旅邸為滿。筠持年最少,獨澄默有意度,間語其志賀君奉生,而因以昵於余。奉生嘗私相謂曰:筠持志趣不凡近也。余深然之。未已,筠持以進士入貲為守,奉特旨發廣西。」這裡喻兆蕃明確指出,他是甲午乙未年間(即1894~1895年)在京師認識張德淵的。張德淵1893年中舉人,1894年往京師去找父親的同年好友,準備殿試,不久,就「以進士入貲為守」。可見,張德淵在1898年戊戌科中進士是不會錯的。如果癸卯科中進士,則張滯京近10年,喻兆蕃也不會用「未已」一詞。「墓志銘」後文更明確說:「君生而穎異,未弱冠即博通經史,文思泉湧,有神童之目。甫試,冠童子軍,補諸生,食稟餼。旋舉於鄉,成光緒二十四年進士。」光緒二十四年,即1898戊戌年,至此,可以完全證實:張德淵應是光緒戊戌科進士無疑。

「維基百科」公布的清朝進士榜中,為什麼會誤將張德淵列入「光緒二十九年癸卯科殿試金榜」,筆者就不得而知了。在下沒有更多的史料可查,只能單一就其中個案加以分析,希望得到專家的指教。

萍鄉 陳彬生 2010年8月12日

  • 《明清進士題名碑錄索引》444頁作「張德淵,江西萍鄉,清光緒29/3/93」。如果您說的情況為真,很可能是他在光緒二十四年參加了會試並且中式,但是因故沒有參加殿試,所以嚴格地說他當時只是貢士,沒有成為進士。這種情況在當時並不鮮見,但民間經常混淆會試和殿試,而且因為殿試是等額「錄取」,所以一些人中了會試就被民間當做進士了。由於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的科舉因為庚子國難取消了,光緒二十九年才又開科,他很可能這年補殿試,位列三甲,並賜同進士出身。從您提供的他的資料也可以驗證,他成為貢士之後並沒有當官,就邑中書院並不是在「中書院」任職的意思,恐怕您斷句有錯誤,而且清朝也沒有這樣的部門。到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他正式取得進士功名之後,才得授官職。余兮 (留言) 2010年9月2日 (四) 12:55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