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稿:蔣養房
外觀
![]() | 本草稿尚未提交審核
提交前,請先查閱維基百科不是什麼,以免犯下常見錯誤。 要讓草稿被接受,需要至少滿足以下要求:
我們強烈不鼓勵您創建與您自己、您所在的組織、其對手或其產品相關的條目。如果您仍要這麼做,請申報利益衝突。 注意:若您提交之後,本模板出現在頁面最下方,表示您已成功提交。
如何改善您的草稿
| ![]() |
蔣養房胡同形成於明代,《京師五城坊巷胡同集》[1]中記載為漿絳房,亦稱漿家房。漿家房與漿絳房,二者意思相近,都是漿洗衣物的意思。舊時,洗完衣服後需要到漿水裡過上一遍,使衣服平整挺活兒。漿的原料是一種澱粉類物質,用水調稀後成為漿。「漿」與「糨」通用,故坊間亦有糨養房之說。《宛署雜記》記載為浣衣局胡同,因胡同內設有浣衣局,故名。清代浣衣局撤銷,取其諧音改成了蔣養房亦稱蔣養房大街。1965年將豆腐巷併入,定名新街口東街。
- ^ 張爵(明). 《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 北京古籍出版社. ISBN 7-5300-02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