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草稿:活字(排版)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鑄造金屬活字示意圖a 字面, b 字身, c 字號, 1 字肩, 2 凹槽 / 字溝, 3 溝槽, 4 字腳。
排字盤上排列的金屬活字

在物理排版中,活字是指一種刻有印刷字符的字塊,通過與其他活字排列,最終用來印刷文本。 [1]活字印刷中,活字由矩形的字模鑄造而成的,並與帶有其他字符的活字手工拼版成字行,最終組成印版,用以印刷頁面。

背景

[編輯]

活字印刷術鑄排的發明,基本上所有印刷文本都是通過以下流程完成:從字架中選擇鉛字,並將它們逐行拼版成用於列印的印版,最終印刷成頁。當不再需要該印版時,所有的活字都必須重新歸類於字架上的正確位置,整個過程非常耗時,稱為「還字」。正是這種分類歸位操作,使單個字符模塊得名「活字」(sort)。學界普遍認為英語短語「out of sorts」和「wrong sort」的詞源於此相關,但這種聯繫仍存爭議。[來源請求][需要引用]

在鑄排時代,印刷設備在排版過程中,根據需要採用字模來鑄字。主流的Linotype排字機能夠一次性鑄成整行文本,而非單個活字;而市場份額較小的競爭對手Monotype仍採用單字鑄造。後來,當照相排版取代了鑄排時,鉛字就完全從主流印刷過程中消失了。

參見

[編輯]
  1. ^ A.A. Stewart. TYPESETTING: a primer of information about working at the case, justifying, spacing, correcting, making-up, and other operations employed in setting type by hand. Typographic technical series for apprentices—Part II. No. 16. United Typothetae of America. 1919: 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