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非機動車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非機動車指以人力或畜力驅動、不使用引擎道路車輛,如:自行車三輪車馬車牛車等。

各地規範

[編輯]

中華民國

[編輯]

法律上將「非機動車」稱為「慢車」,依據為《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69條、第70條: 「慢車」包括:人力車輛(如自行車、三輪車)、畜力車輛(如牛車、馬車)。其中,自行車又細分為:普通自行車、電動輔助自行車(Pedelec)、電動自行車(不需駕照但需登記)等類型。

電動自行車、行動輔具(如電動輪椅)也被視為慢車管理,需符合車輛規格規範,部分需至監理站登記,並貼上識別標誌。肇事時,慢車駕駛人承擔的是民事與行政責任,與機動車責任區分處理。

馬來西亞

[編輯]

對「非機動車」的法律定義相對寬泛,主要涵蓋自行車、三輪車、牛車、馬車、人力車等未使用任何機械動力的車輛。相關定義可見於《1987年陸路交通法令》(Road Transport Act 1987)第2條中的「vehicle」與「pedal bicycle」。

目前馬來西亞將電動滑板車(e-scooter)與電動自行車(e-bike)視為特種車輛,若其最高時速不超過25km/h、動力輸出不超過250W,可歸類為「低速非機動車」,但仍需遵守道路安全管理規定。

2021年起,政府對電動代步工具進行更嚴格限制,如禁止電動滑板車上公路,僅允許在人行道、公園範圍內使用。

肇事責任方面,人力非機動車使用者在交通事故中主要承擔民事責任,但若違反交通規則(如逆行、紅燈通行),亦可被罰款或控以輕罪。

中華人民共和國

[編輯]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非機動車還包括雖有動力裝置驅動但設計最高時速、空車質量、外形尺寸符合相應標準的殘疾人機動輪椅車、電動自行車等車輛。由於速度比機動車慢,因此非機動車肇事適用和機動車肇事不同的法規。

參見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台灣《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K0040012
  2. 交通部公路局慢車分類說明:https://www.thb.gov.tw
  3. 《1987年陸路交通法令》(Road Transport Act 1987):Road Transport Act 1987 (Akta Pengangkutan Jalan 1987): https://www.agc.gov.my
  4. JPJ Official Announcements on Micromobility: https://www.jpj.gov.my
  5. News: 「E-scooters banned from roads, says Malaysia’s Transport Ministry」 – Malay Mail, April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