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陽斐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陽斐,字叔鸞北魏末年至北齊時期的官員,右北平郡無終縣(今河南省鎮平縣南)人。北魏建德郡太守陽藻(字景德)的兒子。

魏孝莊帝時期,陽斐在西兗州保護流民有功,被授予方城伯的爵位。後來擔任侍御史,還兼任都官郎中、廣平王開府中郎,並參與修撰起居注東魏興和年間,陽斐擔任起部郎中,兼任通直散騎常侍,作為使者出使南朝梁。南朝梁的尚書羊侃與陽斐有舊交,曾三次寫信邀請陽斐到府中拜訪,但陽斐因記恨羊侃背叛北魏,始終沒有回應。南朝梁有人問他:「羊侃來南朝梁已經很久了,你的國家也經歷了變革,李、盧等人都去他府中拜訪會面,你為何如此固執?」 陽斐回答:「柳下惠能做到的事,我做不到。」 梁武帝也勸說道:「羊侃渴望與你相見,如今兩國處於友好關係,天下本是一家,何必再提過去的事呢?」 但陽斐還是拒絕了。回國後,他擔任了廷尉少卿。石濟一帶黃河泛濫,橋梁被沖毀,陽斐負責修繕了橋梁。他還將黃河的渡口遷移到白馬,在河中築起石基,在兩岸建造關城,使渡口得以長期使用。東郡太守陸士佩因黎陽風景優美,想開山修建皇家園林,於是請求陽斐派遣工匠,陽斐認為這會使民眾受苦,便拒絕了。不久,陽斐轉任尚書右丞。天保元年(550年),北齊建立後,他被任命為鎮南將軍、尚書吏部郎中。後來因公務被免職,過了很久,又擔任都水使者。齊文宣帝親自率領六軍攻打北方的突厥汗國時,陽斐奉命監督長城的修建。他還兼任行南譙州事,加授通直散騎常侍,擔任壽陽道行台左丞。之後轉任散騎常侍,食邑為陳留郡。不久,又被任命為徐州刺史,兼任東南道行台左丞。乾明元年(560年),被召回擔任廷尉卿,後轉任衛大將軍,兼任都官尚書。他還代理太子少傅,轉任殿中尚書,以本官身份監督瀛州事務。陽斐曾請求退休,但未被批准。不久,他被授予儀同三司之位,食邑為廣阿縣,最終在任上去世。朝廷追贈他使持節、都督北豫光二州諸軍事、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中書監、北豫州刺史等職,諡號敬簡。他的兒子陽師孝,曾任中書舍人[1][2]

參考資料

[編輯]
  1. ^ 北齊書》卷四十二 列傳第三十四
  2. ^ 北史》卷四十七 列傳第三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