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左旗
外觀
阿拉善左旗 ᠠᠯᠠᠱᠠ ᠵᠡᠭᠦᠨ ᠬᠣᠰᠢᠭᠤ | |
---|---|
旗 | |
![]() | |
![]() 阿拉善盟的地理位置 | |
坐標:38°50′01″N 105°40′13″E / 38.83359°N 105.67027°E | |
國家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隸屬行政區 | 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 |
政府駐地 | 巴彥浩特鎮 |
下級行政區 | |
面積 | |
• 總計 | 79,813.67 平方公里(30,816.23 平方英里) |
人口(2020年)[1] | |
• 常住 | 176,744人 |
• 密度 | 2.21人/平方公里(5.74人/平方英里) |
• 城鎮 | 142,493人 |
時區 | 北京時間(UTC+8) |
郵政編碼 | 750300 |
電話區號 | 483 |
車輛號牌 | 蒙M |
行政區劃代碼 | 152921 |
網站 | 阿拉善左旗政府網 |
阿拉善左旗(蒙古語:ᠠᠯᠠᠱᠠ
ᠵᠡᠭᠦᠨ
ᠬᠣᠰᠢᠭᠤ,西里爾字母:Алшаа зүүн хошу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轄下的一個旗 。旗人民政府駐巴彥浩特鎮西花園街9號。
沿革
[編輯]阿拉善左旗轄境位處賀蘭山與巴丹吉林沙漠之間,自古以來人煙稀少。清代屬阿拉善厄魯特旗,該旗王府所在的定遠營位於今日的巴彥浩特鎮。
1949年9月,西蒙自治政府主席達理札雅通電歸附中共。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1950年代劃歸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盟。
阿拉善旗於1961年4月劃分為阿拉善左旗和阿拉善右旗,阿拉善左旗正式成立,文革時期一度劃歸寧夏回族自治區。1980年代阿拉善盟成立,此後一直作為阿拉善盟的政治中心。
社會
[編輯]阿拉善左旗作為阿拉善盟行政公署所在地,人口也是阿拉善最多的,擁有蒙、漢、回、滿、朝鮮、達斡爾、哈薩克、維吾爾等14個民族,其中漢族佔絕大多數。該旗因沙化面積擴大,長年為沙塵暴所苦。此外該旗經濟依賴採礦業,擁有不少非法煤礦,地方政府注意到後加以整頓。
人口
[編輯]2021年,阿拉善左旗常住人口為203958人,[2]戶籍人口14.8萬人,比上年增加0.1萬人。其中,城鎮人口9.2萬人,鄉村人口5.6萬人;男性人口7.4萬人,女性人口7.4萬人。 阿拉善左旗有蒙古族、漢族、回族、滿族、達斡爾族等35個民族。是一個漢族佔多數的民族聚居地區。
行政區劃
[編輯]溫都爾勒圖鎮、烏斯太鎮、巴潤別立鎮、巴彥浩特鎮、嘉爾嘎勒賽漢鎮、吉蘭泰鎮、宗別立鎮、敖倫布拉格鎮、騰格里額里斯鎮、巴彥木仁蘇木、烏力吉蘇木、巴彥諾日公蘇木、額爾克哈什哈蘇木、銀根蘇木、超格圖呼熱蘇木、阿拉善經濟開發區和騰格里經濟技術開發區。
參考文獻
[編輯]- ^ 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 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2020. 北京市: 中國統計出版社. 2022-07. ISBN 978-7-5037-9772-9. Wikidata Q130368174 (中文).
- ^ 中國: 内蒙古自治区 (地级行政、县级行政区) - 人口统计,图表和地图. www.citypopulation.de. [2023-09-18].
- ^ 行政区划搜索:阿拉善左旗. 中國·國家地名信息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