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突泉县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突泉县
ᠲᠦᠴᠢᠤᠸᠠᠨ
ᠰᠢᠶᠠᠨ
兴安盟的地理位置
兴安盟的地理位置
坐标:45°22′35″N 121°33′40″E / 45.37645°N 121.56105°E / 45.37645; 121.56105
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
隶属行政区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
政府駐地突泉镇
下级行政区
7
政府
 • 县委书记屈振年
 • 县长耿天良
面积
 • 总计4,796.95 平方公里(1,852.11 平方英里)
人口2020年[1]
 • 常住220,668人
 • 密度46人/平方公里(119人/平方英里)
 • 城镇82,506人
时区北京时间UTC+8
郵政編碼137500
電話區號482
車輛號牌蒙F
行政区划代码152224
網站突泉县政府网

突泉縣蒙古语ᠲᠦᠴᠢᠤᠸᠠᠨ
ᠰᠢᠶᠠᠨ
西里尔字母Тучуань Шянь)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轄下的一個,面積4890平方公里。

属国家重点扶持革命老区、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

沿革

[编辑]

突泉辖境古时原是一片荒原,县城北郊有一清泉,蒙古语称“卜同布拉格”,意为“蟒泉”。因其水味甘洌,故誉其为醴泉。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设镇,称醴泉镇。宣统元年(1909年)三月二十七日(5月16日),于醴泉镇设置醴泉县,属奉天省洮南府

民国建立后,1914年1月,因与陕西省醴泉县重名,奉令更名为突泉县,县址改称突泉镇。同年6月,隶属奉天省洮昌道。1929年2月,废止道制,改由辽宁省(奉天省改称)直辖。满洲国时期,初隶奉天省,1934年12月划归龙江省管辖。1937年3月,又改称醴泉县。1943年10月,划归兴安总省管辖。

1945年9月3日抗战胜利后,恢复突泉县名称,划归嫩江省管辖。1946年3月,划归嫩南行政区;5月,复归嫩江省;6月,改隶辽吉行政区。1947年1月,划归辽北省管辖。1949年5月,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管辖,隶属兴安盟。1954年5月,改隶呼伦贝尔盟。1960年1月,撤销突泉县,并入科尔沁右翼中旗。1962年10月,恢复突泉县。1969年7月,划归吉林省管辖,隶属白城地区。1979年7月,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管辖,隶属呼伦贝尔盟。1980年10月,改隶兴安盟。[3]

环境

[编辑]

突泉縣雖有地下水等資源,但是因雨量不均,本以畜牧業為主。漢人大量移民後,改以旱作農業為主。其中多為種植業、林產業、草業、水產業等等。另外也有以煤礦為主的礦產開發,近年风力发电产业稍有发展。

行政区划

[编辑]

突泉县下辖6个、3个[4]

突泉镇、​六户镇、​东杜尔基镇、​永安镇、​水泉镇、​宝石镇、​学田乡、​九龙乡、​太平乡和​东杜尔基国营农场

人口

[编辑]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突泉县常住人口为220668人[5],男性人口占比50.79%,女性人口占比49.21%,年龄结构中0-14岁占比14.06%,15-59岁占比64.12%,60岁以上占比21.82%,65岁以上占比14.18%。

2004年,总人口约31萬人。

交通

[编辑]

特产

[编辑]

太和小米中国地理标志产品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2020. 北京市: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22-07. ISBN 978-7-5037-9772-9. Wikidata Q130368174 (中文). 
  2. ^ 突泉概况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15-04-19.
  3. ^ 突泉县. 中共黑龙江省委史志研究室. 2021-12-03. 
  4. ^ 行政区划搜索:突泉县. 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 
  5. ^ 中國: 内蒙古自治区 (地级行政、县级行政区) - 人口统计,图表和地图. www.citypopulation.de. [2023-09-18].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