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醫療相關專業人員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醫療相關專業人員(AHPs)是一類健康專業人員,他們圍繞醫療保健提供一系列診斷、預防、治療和康復服務。雖然對於界定醫療相關專業人員的種類尚無國際標準,但通常認為這些專業有別於醫學護理牙科領域。[1][2]

在為患有特定疾病的患者提供護理時,醫療相關專業人員可能在公共或私營部門工作,可能就職於醫院或其他類型的機構,並且常常與其他具有互補執業範圍的醫療服務提供者開展臨床協作。與醫生和護士相比,醫療相關專業人員的規模通常較小。據估計,全球衛生工作者總數中約30% 為醫療相關專業人員。[3]

在大多數國家或地區,醫療相關專業人員需滿足健康專業要求,包括教育、監管和執業許可的最低標準。他們必須依據科學原則,並在循證實踐模式下開展工作。[3] 有時,當他們接受過高級教育與培訓,能夠診斷和治療患者,但又不具備醫師資格認證時,可能會被視為發揮著中級醫療從業者的作用。醫療相關專業人員與替代醫學從業者不同,後者有時也被稱為自然療法師,他們在現代生物醫學的常規體系之外開展工作。

定義

[編輯]

國際首席衛生專業官員組織(ICHPO)[3] 制定了一個被廣泛使用的輔助醫療專業定義:

醫療相關專業人員(是一類獨特的健康專業人員,他們運用專業知識預防疾病傳播,為各個年齡段、各個專業領域的人群進行診斷、治療和康復。他們與一系列技術和支持人員一道,可能會提供直接的患者護理、康復服務、治療、診斷以及健康改善干預措施,以恢復和維持最佳的身體、感官、心理、認知及社會功能。 [4]

專業範疇

[編輯]

醫療相關專業人員涵蓋眾多健康與護理服務從業者,這些從業者通常需接受專門培訓並獲取相關認證,且與醫學、護理及牙科專業有所區別。[1]尤其是在農村和醫療服務欠缺地區,對醫療相關專業人員的需求很大。[2]基於多種因素,醫療相關專業人員通常被認為與其他醫療服務提供者有所不同。這些因素可能包括:醫療相關專業人員以支持其他醫療專業人員所提供治療的方式來提供服務(既可以獨立自主執業,也可以在直接監督下工作),或者提供其他醫療專業人員需要但自身並不提供的服務(例如在醫療技術應用方面)。 [5]

醫療相關專業人員的確切稱謂、職責以及所需條件,在不同國家差異很大。在美國,《公共衛生服務法》中有一個通用定義,其中涵蓋那些 「接受過與醫療保健相關科學的培訓,且承擔提供醫療保健服務或相關服務責任」 的人員(註冊護士或醫師助理除外)。[6]南非,醫療相關專業人員由南非衛生專業人員委員會(如臨床技術專家、牙科治療師)或輔助醫療專業委員會(如按摩治療師、脊醫)進行認定和管理。 [7]

根據國家和當地醫療體系的不同,被視為醫療相關專業人員所從事的職業也有所不同。例如,在某些情況下,驗光師不被視為醫療相關專業人員,因為該職業在獨立於現代醫學的初級醫療保健實踐方面有著更為悠久的歷史。[8]而在其他一些情況下,驗光師則被認定屬於醫療相關專業人員的範疇。 [9][10]同樣,在一些國家或地區,理療師不被視為醫療相關專業人員,因為他們在私人執業中往往擁有更大的自主權,無需醫療轉診,[5]而在其他國家或地區,理療師被認定為醫療相關專業人員,並按此進行管理。 [11][12]

培訓與教育

[編輯]

一些醫療相關專業人員從事的領域更為專業化,因此必須遵循國家培訓與教育標準以及其專業執業範圍。通常,他們必須通過學位、文憑、認證資質以及繼續教育來證明自身技能。其他一些醫療相關專業人員無需特殊培訓或資質,由雇主通過在職培訓使其具備工作能力(在澳大利亞這樣的國家,這類職業可能不會被視為醫療相關專業)。由於在特定領域內有晉升機會,許多醫療相關專業工作被視為「職業階梯」型工作。[13] 醫療相關專業人員可能涉及運用多種技能。依據不同專業,這些技能可能包括:

  • 基礎生命支持;
  • 醫學術語、縮寫詞及拼寫;
  • 基本醫療法律與倫理知識;
  • 對人際關係的理解;
  • 人際溝通技巧;
  • 諮詢技巧;
  • 計算機操作能力;
  • 記錄醫療保健信息的能力;
  • 訪談技巧;
  • 以及精通文字處理、資料庫管理和電子聽寫。[14]

歷史與發展

[編輯]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科學知識呈爆發式增長,帶來了日益精密複雜的醫學診斷和治療程序。公眾對醫療服務的需求不斷增加,再加上醫療成本上升,促使醫療服務提供方式出現一種發展趨勢,即從醫院治療患者,轉向在醫生私人診所、聯合診所、門診醫療與急診診所、流動診所及社區護理機構廣泛提供醫療服務。

醫療行業的變革以及對醫療服務成本效益解決方案的重視,將繼續推動醫療相關專業人員隊伍的擴大。世界衛生組織估計,為實現全球衛生目標,目前全球大約短缺200萬醫療相關專業人員(指除醫療和護理人員之外的所有衛生工作者)。[15]

鑑於近年來醫療相關專業人員數量的增長和多樣性,2008版的《國際標準職業分類》增加了專門針對醫療相關專業人員的類別數量。根據假定的技能水平,他們可能被歸類為「衛生專業人員」或「衛生輔助專業人員」。例如,新設立了「輔助醫療從業者」類別,將諸如臨床醫官、臨床助理、醫師助理、費爾德舍爾(俄羅斯等國的醫士)和助理醫官等職業歸為一組,此外還為社區衛生工作者、營養師(dietitians 側重臨床營養治療,nutritionists 更廣泛涉及營養知識普及等)、聽力學家和言語治療師等設立了新類別。[16]

開發中國家,許多國家的衛生人力資源戰略規劃以及國際發展倡議,都聚焦於擴大醫療相關專業人員的培訓規模,如愛滋病諮詢師、臨床醫官和社區衛生工作者,以便在門診和社區護理環境中提供基本的預防和治療服務。[17]

隨著對門診醫療服務需求的不斷增長,研究人員預計,醫院以外工作的職業需求將更為旺盛,其中就包括醫療相關專業人員。

現代時期

[編輯]

香港

[編輯]

在香港,有13類醫療專業人員必須先註冊才可執業,該13個醫療專業為醫生、護士、牙醫、中醫、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醫務化驗師、視光師、放射技師、脊醫、牙齒衞生員、助產士和藥劑師。另外政府亦設有「認可醫療專業註冊計劃」,為五類醫療專業人員設立自願認可制度,該5個醫療專業分別為營養師、言語治療師、聽力學家、教育心理學家和臨床心理學家。[18]

印度,國家輔助醫療與保健專業委員會對診斷、治療、社區衛生和生物醫學技術領域的56個專業(如理療師、[[放射科|放射科]醫生])進行認定並制定質量標準。[19]

英國,有12種不同職業被視為醫療相關專業人員;這些人員加起來約占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NHS)員工總數的6%。2013年,醫療相關專業人員所提供服務的年度支出約達20億英鎊,不過,關於這些服務在多大程度上提升了醫療護理質量,目前缺乏相關證據。[20]

美國,有「醫療相關專業院校協會」(the Association of Schools of Allied Health Professionals ) [21] 採用《公共衛生服務法》中的表述,來列舉哪些人員被視為醫療相關專業人員。 [6]

就業預測

[編輯]

美國及其他許多國家的預測顯示,預計長期存在合格勞動力短缺的情況,難以填補眾多醫療相關專業崗位。這主要是由於人口結構變化(人口增長且老齡化)導致醫療行業擴張,大量醫療工作者臨近退休,行業需要提高成本效益,以及在培訓項目上缺乏足夠投資,無法跟上這些趨勢。[22][23]

研究還指出,為了實現具有文化適應能力的醫療體系,有必要提高醫療相關專業人員隊伍的多樣性。[24]

勞動力和醫療保健專家預計,醫療服務將越來越多地通過門診和護理機構提供,而非醫院。根據《北美產業分類系統》(NAICS),醫療保健行業由四個主要子行業組成,劃分依據是每個機構所提供的服務類型:[25]

  • 醫院:主要提供住院醫療服務,也可能將提供部分門診服務作為次要業務。
  • 門診醫療場所:主要在諸如醫生辦公室、門診診所和臨床實驗室等機構提供門診服務。
  • 養老院及住宿護理機構:提供住宿護理服務,如針對老年人的社區護理,或精神健康與藥物濫用治療機構的服務。
  • 社會救助:為老年人和(或)殘疾人、無家可歸者和貧困人口提供服務,開展職業康復服務,或提供兒童日間照料服務。

美國,已有較大比例的醫療相關專業人員就職於門診醫療場所。在加利福尼亞州,近一半(49.4%)的醫療相關專業人員就職於門診醫療場所,相比之下,就職於醫院和護理機構的人員分別占28.7%和21.9% 。[26]有消息稱,醫療相關專業人員占美國衛生人力總數的60%。[27]

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也使得更多以前需要在醫院花費高昂費用住院治療的服務,如今可通過門診護理來提供。例如,在加利福尼亞州,研究預測人均住院天數將從2010年的4天,降至2020年的3.2天,到2030年降至2.5天。相比之下,人均門診就診次數將從2010年的3.2次,增加到2020年的3.6次,到2030年增至4.2次。[26]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Peterson, M; Nielsen, S; Olson, D. Recruitment and retention of rural allied health professionals: a scoping review. Rural and Remote Health. 2024, 24: 8374. doi:10.22605/RRH8374可免費查閱. 
  2. ^ 2.0 2.1 Gupta, N; Gulliver, A; Singh, P. Relative remoteness and wage differentials in the Canadian allied health professional workforce. Rural and Remote Health. 2023, 23: 7882. doi:10.22605/RRH7882可免費查閱. 
  3. ^ 3.0 3.1 3.2 Sreedharan, Jithin K. Quality assurance in allied healthcare education: A narrative review. Canadi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Therapy. 2022, 58: 103–110. PMC 9318339可免費查閱. doi:10.29390/cjrt-2022-009. 
  4. ^ Department of Allied Health. University of Illinois Springfield. [February 3, 2020]. 
  5. ^ 5.0 5.1 Institute of Medicine. Allied Health Services: Avoiding Crises.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US). 1989. 
  6. ^ 6.0 6.1 United States Code Title 42 The Public Health and WelfareChapter 6A Public Health Service, Subchapter V: Health Professions Education Part G-General Provisions. The Office of the Law Revision Counsel. section 295p. Definitions (5). 2015 [2020-07-27] (英語). 
  7. ^ The Allied Health Professions Council of South Africa (AHPCSA). [2024-09-20] (英語). 
  8. ^ Nancarrow, Susan; Borthwick, Alan. The Allied Health Professions: A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 Oxford Academic. 2021. doi:10.1332/policypress/9781447345367.003.0004. 
  9. ^ Directorate Allied Health Services: Optometry. Government of Malta. [2024-09-21] (英語). 
  10. ^ Who Makes Up the Allied Health Workforce in B.C.? (PDF). British Columbia Ministry of Health. [2024-09-21] (英語). 
  11. ^ Seeing an allied health professional: Physiotherapists. Better Health Channel, Victoria State Government. [2024-09-21] (英語). 
  12. ^ Career Profiles - Allied Health: Physiotherapist. New Brunswick Department of Health. [2024-09-21] (英語). 
  13. ^ United States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 [2010-04-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 April 2010). 
  14. ^ Explore by career: Allied Health Professions: Skills required. NHS Careers. NHS (UK). [17 August 2014]. 
  15.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6), The World Health Report 2006.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16. ^ Dal Poz MR et al. (2009), Boundaries of the health workforce: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s of health workers. In: Handbook on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of human resources for health.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17. ^ PEPFAR Country Profile (PDF). [2012-03-06]. 
  18. ^ 衞生署呼籲市民切勿向非受規管醫療專業人員求診. www.info.gov.hk. [2025-06-07]. 
  19. ^ Arfat, Mohd; et al. The National Commission for Allied and Healthcare Professions Act, 2021: A Step Towards Regulating and Standardizing Allied and Healthcare Education and Practice in India. Journal of Chemical Health Risks. September 2023, 13 (4): 717–721. ISSN 2251-6727. 
  20. ^ Bardsley, Martin. Focus on: Allied health professionals. QualityWatch. Nuffield Trust/Health Foundation. 30 September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 January 2022). 
  21. ^ What is Allied Health?. Association of Schools of Allied Health Professionals. [10 March 2020]. 
  22. ^ National Skills Coalition, America's Forgotten Middle Skills Jobs Report (PDF). [2010-04-24].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1-07-27). 
  23. ^ Association of Academic Health Centers Out of Order Out of Time Report. [2020-07-27]. 
  24. ^ California Endowment, Workforce Diversity. [2010-04-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5-25). 
  25. ^ 2017 NAICS Definition. North American Industry Classification System. [14 December 2018]. 
  26. ^ 26.0 26.1 California Health Jobs, Help Wanted Report (PDF). www.calhealthjobs.org: 13–14. 2009 [18 February 2016]. 
  27.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 Advancing the Allied Health Professions. Futurehealth.ucsf.edu. [2012-03-06].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