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耀華學校禮堂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耀華學校禮堂
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天津市和平區
分類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時代1935年
編號3-31
認定時間1997年6月2日
原天津公學禮堂
位置天津市和平區
建成時間1932年
評定時間2005年8月31日
參考編碼0110038
等級特殊保護

耀華學校禮堂,簡稱耀華禮堂,始建於1933年至1935年期間,是天津市耀華中學禮堂和標誌性歷史建築物,位於當時的天津英租界的圍牆道(Elgin Road)(現南京路106號),由英商永固工程司設計[1]。耀華學校禮堂在學校建築中起到了重要的文化和社交功能,是天津近代教育史的重要見證。該建築體現了近現代建築技術與藝術審美的有機結合,不僅在建築藝術上具有價值,也是耀華學校早期校園文化和天津英租界政治、文化活動的重要場所。

目前,耀華學校禮堂是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2]特殊保護等級歷史風貌建築[3]

歷史

[編輯]
1940年代的耀華學校禮堂
耀華學校禮堂
耀華學校音樂會全體會員在禮堂前合影

耀華學校禮堂始建於1933年夏季,1934年11月落成,「惟家具裝件配置尚需時日,故該堂實行使用須俟至明春」[4]。1935年4月9日,耀華學校舉行禮堂落成開幕典禮[5]

1936年初,俄國男低音歌唱家費多爾·夏里亞賓天津舉辦音樂會,演出地點設於天津英租界耀華學校禮堂,時任南開大學助教的曹禺、天津音樂界活躍人士的沈湘等眾多文藝界人士與音樂愛好者前往聆聽、觀摩學習。音樂會上,夏里亞賓演唱了《跳蚤之歌》《波斯戀曲》《老班長》《兩個擲彈兵》《伏爾加船夫曲》等曲目[6]。4月15日,天津英租界選舉人大會第18次常年大會在耀華學校禮堂召開[7]。1936年8月,《天津耀華學校記》和《本校禮堂落成記》石碑嵌入禮堂入口大廳的牆壁,保存至今[8]

1947年3月30日,天津工商學院管弦樂隊曾借用耀華學校禮堂舉辦「天津工商大學募集助學金音樂演奏會」[9]

禮堂位於圖中耀華學校左端

1949年4月25日,時任中共中央委員會委員的劉少奇在耀華禮堂向天津市各公營工廠職員發表講話,號召加強團結、發展生產。1950年秋,歌曲《歌唱祖國》在耀華中學禮堂首次唱響,成為該曲創作者王莘先生親自選定的首演之地[10]

1951年2月24日,中共天津市委在耀華禮堂舉行報告會,時任政務院總理周恩來發表了《關於目前形勢的報告》[來源請求]

1988年,天津市第十六中學復名「天津市耀華中學」,復名大會於同年12月21日耀華禮堂召開[11]

建築設計

[編輯]

設計者

[編輯]
1940年代的耀華禮堂

耀華學校禮堂的設計者英商永固工程司的英國建築師庫克和安德森[12]。庫克於1902年畢業於倫敦建築工程學院,並於1910年前來到中國從事建築設計工作;安德森則同年畢業於愛丁堡大學建築系,同樣於1910年前來華。安德森最初受委派在中國東北地區負責蘇格蘭愛爾蘭教會機構的相關事務,隨後調至天津開展工作。1912年,他開始為俄國參事會提供技術輔佐,進一步拓展了在華的設計與施工業務。1913年,安德森與庫克共同創辦了永固工程公司,並成為英國皇家建築師協會的會員;此外,安德森還曾在英商四大洋行之一的新泰興洋行任職。兩位建築師在天津的合作十分廣泛,他們不僅負責耀華學校禮堂的設計,還共同設計了多座重要建築,如馬大夫紀念醫院、伊文思圖書大樓、中西女中、惠羅公司等,為天津近代西式建築的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13]

建築風格

[編輯]
耀華學校禮堂建築平面設計圖

耀華學校禮堂建造於1932年至1935年期間,工程造價約為28萬兩白銀,位於耀華學校校園三角地帶的東端。大禮堂為兩層磚木結構建築,設有地下室,其外立面採用紅缸磚砌築,台基、檐口及窗券等部位則運用了水刷石裝飾工藝,展現了當時折中主義建築風格的特點。建築平面呈扇形布局,並與校園內的第一、第三校舍相連,形成了一個功能齊全的整體空間。禮堂內部設計合理,固定設置了1,270個座位,並配置有前廳、觀眾廳、舞台、化裝室、放映室以及衛生間和倉庫等多種附屬房間[14]。此外,該大禮堂設有三個互通的入口,既可供校內師生進行日常習禮和集會,也適用於舉行講演及觀看影劇等多種公共活動,在當時學校建築中起到了重要的文化和社交功能,體現了近現代建築技術與藝術審美的有機結合。

建築遺存與保護

[編輯]
耀華學校禮堂歷史風貌建築銘牌

耀華學校禮堂是天津市耀華中學校園內的一座歷史建築。始建於20世紀30年代,具有典型的中西合璧近代建築風格,是天津近代教育史的重要見證。該建築不僅在建築藝術上具有價值,也是耀華學校早期校園文化和天津英租界政治、文化活動的重要場所。

保護名錄

[編輯]

1997年6月2日,耀華學校禮堂正式被天津市人民政府認定為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其在文保系統中歸類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編號為「3-31」,表明該建築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和藝術價值,是天津市近代教育史與城市建築發展史的重要實證。

2006年8月8日,天津市舉行了「歷史風貌建築保護銘牌揭幕儀式」,在儀式上,該建築被授予特殊保護等級,並懸掛了編號為「0110038」的保護標誌[15]。此舉不僅確認了其作為特殊歷史建築的重要地位,也為公眾提供了了解天津歷史建築的窗口。

2021年,天津市文化和旅遊局(天津市文物局)公布第一批天津市革命文物名錄[16],耀華學校禮堂作為「解放戰爭期間攻克國民黨守軍天津市最後一個據點舊址」被列入名錄。

爭議

[編輯]

2011年8月,天津市教育委員會斥資11,636萬元對天津市耀華中學的老校舍和禮堂實實施加固工程,以提升其防震抗災能力。然而,該工程遭到天津市部分文物保護人士的質疑。對此,耀華中學表示,此次加固工程嚴格遵循「修舊如舊」原則,旨在提高建築物的防震抗災標準,確保師生安全[17][18]

參考文獻

[編輯]
  1. ^ 耀华学校礼堂. [2010-03-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13). 
  2. ^ 天津市人民政府,一九九七年六月二日公布
  3. ^ 天津市人民政府,二零零五年八月三十一日公布
  4. ^ 天津市檔案館. 耀华学校1934年报告. 天津英租界工部局史料选编. 天津: 天津古籍出版社. 2013. ISBN 9787552800678. 
  5. ^ 天津市檔案館. 耀华中学1935年报告. 天津英租界工部局史料选编. 天津: 天津古籍出版社. 2013. ISBN 9787552800678. 
  6. ^ 曹禺聆听夏里亚宾. [2010-03-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7). 
  7. ^ 耿科研. 空间、制度与社会:近代天津英租界研究(1860-1945). 南開大學. 2014-05-01. 
  8. ^ 耀華中學校志銘編委會. 耀华中学校志铭. 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2: 126. 
  9. ^ 劉倩. 天津小提琴艺术发展状况研究—20世纪上半叶. 天津音樂學院. 2016-06-10. 
  10. ^ 《歌唱祖国》在首演地天津耀华中学再度唱响. 北方網. [2023-05-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02). 
  11. ^ 張紹祖. 津门校史百汇. 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4年: 72–74. 
  12. ^ 康天錦. 天津房地產志編修委員會 , 編. 天津房地产志. 天津: 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1999. ISBN 7805637830. 
  13. ^ 英式风格的天津洋楼. [2010-03-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5). 
  14. ^ 天津市和平區地方志編修委員會 (編). 和平区志(上册). 北京: 中華書局. 2004. ISBN 7101044956. 
  15. ^ 天津市第一块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标志牌在耀华中学挂牌. 天津人民廣播電台新聞廣播. 2006-08-09 [2013-0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12). 
  16. ^ 胥茜; 倪秀; 殷櫻; 鍾興茂. 走近天津教育—— 珍视百年积淀 担当科教使命. 教育導報. 2024-04-23. 
  17. ^ 耀華中學老校舍加固抗震達標工程招標公告,津建交和平施工[2011]06031
  18. ^ 王昊. 天津耀华中学礼堂遭违章改造? 学校:只是加固校舍. 城市快報. 2011-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