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珠海大橋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珠海大橋
承載 366省道(珠海大道)
跨越西江磨刀門水域
國家/地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
地點廣東省珠海市
上游橋梁香海大橋
下游橋梁洪鶴大橋
設計參數
建築材料混凝土
全長3,125公尺(10,253英尺)
寬度31公尺(102英尺)
高度22公尺(72英尺)
最大跨度2,485公尺(8,153英尺)
車道6
車速限制80公里每小時(50英里每小時)
歷史
施工單位交通部公路二局二處(現中交路橋華南工程有限公司)
開工日1991年10月
完工日1993年11月
總造價420,000,000人民幣

珠海大橋,是中國廣東省珠海市的一條大橋,全長3,125米,雙向六車道,設計時速80km/h;通航淨空:主航道橋,淨高22m,淨寬100m。副航道橋,淨高12.5m,淨寬60m。兩邊設有人行道,橫跨西江磨刀門水域,位處於斗門大橋以南,是 366省道的一部份;1991年10月動工,1993年11月落成通車,當年造價為人民幣4.2億元。[1][2]

珠海大橋是珠海市區通往珠海機場斗門區金灣區江門市的主要橋梁。

歷史

[編輯]

1988年,珠海市委、市政府在經濟發展遠景規劃中提出市區發展逐步向西推進,重點開發西區。

1989年,珠海大橋工程立項。

1991年10月,珠海大橋開工。

1993年11月,珠海大橋建成通車。[3]

2025年3月,珠海大橋被公示將進行加固工程,計劃建設工期為20個月,待珠海隧道通車後將開展相關工程[4]

擴建工程

[編輯]

珠海大橋早期設計荷載標準偏低,加之交通量的增長,導致珠海大橋承載能力不足,2012年檢測結果為三類橋,存在一定的安全風險;同時,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珠海大橋交通量急劇增加,現有的雙向六車道橋已經不能滿足交通量的需求。

因此,經珠海市委、珠海市政府研究,決定對珠海大道(珠海大橋東至泥灣門大橋西段)進行擴建。擴建項目分期立項推進,工程範圍分為兩段,分別是珠海隧道工程和珠海大道(珠海大橋西至泥灣門大橋西段)擴建工程。

項目建成後,預計新通道(珠海隧道)將成為主線,珠海大橋為輔道,主線通行限高為4.3米,極端天氣及珠海大橋養護維修需封閉情況下,新通道大、小型車均可通行[5]

參考文獻

[編輯]
  1. ^ 存档副本. [2014-04-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4-19). 
  2. ^ 林太珍. 高效预应力混凝土工程实践.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1993-10-01. ISBN 9787112021642. 
  3. ^ 【党史知识】珠海大桥. 中國珠海政府. 中共珠海市委黨史研究室(珠海市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2024-08-26 [2025-03-12]. 
  4. ^ 最新!珠海大桥拟进行维修加固,工期20个月. 觀海融媒. 2025-03-14. 
  5. ^ 珠海隧道工程立项阶段开始民意征集 隧道建成后珠海大桥将成辅道. 中國珠海政府. 2019-10-09 [2025-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