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王諶 (南朝)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王諶(423年—491年),字仲和東海郡郯縣人,南北朝劉宋南齊時期的官員。

王諶是護軍司馬王元閔之子,早年家境貧寒,以紡織為生。大明元年(457年),沈曇慶任徐州刺史時,徵召王諶為徐州主簿。大明八年(464年),湘東王劉彧任鎮北將軍、徐州刺史,王諶先後擔任徐州從事、湘東王常侍、鎮北行參軍。宋前廢帝即位後,義陽王劉昶任征北將軍、徐州刺史,王諶任征北行參軍。永光元年(465年),他侍奉於湘東王劉彧的衛軍府,以學識輔佐劉彧。

同年(泰始元年),劉彧即位為宋明帝,王諶任司徒參軍,兼任薛縣縣令與中書舍人,作為明帝近臣侍奉左右。他多次勸諫明帝的不當行為未被採納,便請求退隱,因此觸怒明帝,被囚禁於尚方。不久後,他被任命為尚書殿中郎,轉任記室參軍、正員郎,兼任中書郎,後任晉平王驃騎諮議。他被任命為湘東郡太守,但尚未赴任便因公務失誤被免官,後又起復為桂陽王驃騎府諮議參軍、中書郎。明帝喜好圍棋,在州邑設置圍棋官職,任命建安王劉休仁為圍棋州都大中正,王諶與沈勃、庾珪之、王抗等人一同擔任小中正,負責召集圍棋高手。

王諶外任臨川內史,後被召回任尚書左丞,不久後以本官兼任東觀祭酒,總管明帝設立的明觀。之後他轉任黃門侍郎,升任正員常侍,先後擔任輔國將軍、江夏王右軍長史、冠軍將軍。朝廷任命他為給事中、廷尉卿,他並未接受。南朝齊建元年間,武陵王蕭曄任會稽郡太守,王諶任征虜長史,代行郡事。

永明元年(483年),王諶轉任豫章王太尉司馬。由於他與齊武帝有舊交,深受信任,先後擔任輔國將軍、晉安王南中郎長史、淮南郡太守。永明五年(487年),他任黃門郎,被授予驍騎將軍稱號,後轉任太子中庶子。永明八年(490年),他任冠軍將軍、長沙王車騎長史,後轉任廬陵王中軍長史。西陽王蕭子明任南兗州刺史時,長史沈憲辭職,王諶任征虜長史,代行南兗州事務。永明九年(491年),王諶去世,享年六十九歲。[1][2]

參考文獻

[編輯]
  1. ^ 南齊書》卷三十四 列傳第十五
  2. ^ 南史》卷四十九 列傳第三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