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王谌 (南朝)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王谌(423年—491年),字仲和,是南北朝刘宋南齐时期的官员,东海郡郯县人。

王谌是护軍司马王元闵之子,早年家境贫寒,以纺织为生。大明元年(457年),沈昙庆任徐州刺史时,征召王谌为徐州主簿。大明八年(464年),湘东王刘彧任镇北将军、徐州刺史,王谌先后担任徐州从事、湘东王常侍、镇北行参军。宋前废帝即位后,义阳王刘昶任征北将军、徐州刺史,王谌任征北行参军。永光元年(465年),他侍奉于湘东王刘彧的卫军府,以学识辅佐刘彧。

同年(泰始元年),刘彧即位为宋明帝,王谌任司徒参军,兼任薛县县令与中书舍人,作为明帝近臣侍奉左右。他多次劝谏明帝的不当行为未被采纳,便请求退隐,因此触怒明帝,被囚禁于尚方。不久后,他被任命为尚书殿中郎,转任记室参军、正员郎,兼任中书郎,后任晋平王骠骑咨议。他被任命为湘东郡太守,但尚未赴任便因公务失误被免官,后又起复为桂阳王骠骑府咨议参军、中书郎。明帝喜好围棋,在州邑设置围棋官职,任命建安王刘休仁为围棋州都大中正,王谌与沈勃、庾珪之、王抗等人一同担任小中正,负责召集围棋高手。

王谌外任临川内史,后被召回任尚书左丞,不久后以本官兼任东观祭酒,总管明帝设立的明观。之后他转任黄门侍郎,升任正员常侍,先后担任辅国将军、江夏王右军长史、冠军将军。朝廷任命他为给事中、廷尉卿,他并未接受。南朝齐建元年间,武陵王萧晔任会稽郡太守,王谌任征虏长史,代行郡事。

永明元年(483年),王谌转任豫章王太尉司马。由于他与齐武帝有旧交,深受信任,先后担任辅国将军、晋安王南中郎长史、淮南郡太守。永明五年(487年),他任黄门郎,被授予骁骑将军称号,后转任太子中庶子。永明八年(490年),他任冠军将军、长沙王车骑长史,后转任庐陵王中军长史。西阳王萧子明任南兖州刺史时,长史沈宪辞职,王谌任征虏长史,代行南兖州事务。永明九年(491年),王谌去世,享年六十九岁。[1][2]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南齐书》卷三十四 列传第十五
  2. ^ 南史》卷四十九 列传第三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