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森納赫

艾森納赫 Eisenach | |
---|---|
![]() | |
![]() | |
在瓦特堡郡的位置 | |
坐標:50°58′29″N 10°19′28″E / 50.9747°N 10.3244°E | |
國家 | ![]() |
聯邦 | ![]() |
郡 | 瓦特堡郡 |
面積1 | |
• 總計 | 104.17 平方公里(40.22 平方英里) |
時區 | CET(UTC+01:00) |
• 夏時制 | CEST(UTC+02:00) |
郵政編碼 | 99817 |
市鎮編碼 | 16063105、16056000 |
電話區號 | 03691、036920、036928 |
車輛號牌 | EA |
網站 | https://www.eisenach.de/ |
艾森納赫(德語:Eisenach,發音:[ˈaɪzənax] ⓘ)是德國圖林根邦瓦特堡郡的城市,位於圖林根林山北緣的赫瑟爾河谷,面積104.17平方公里,2023年12月31日人口為42,817人。
艾森納赫為圖林根邦西部主要城市,毗鄰昔日的東西德邊界。瓦特堡城堡為當地重要景點,自1999年起被列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
12—13世紀,艾森納赫曾是圖林根的首府。1211年—1228年,聖麗莎在當地的路德維希王朝宮廷生活過。後來馬丁·路德來到艾森納赫,並在此將《聖經》譯為德語。1685年,約翰·塞巴斯蒂安·巴哈出生於此。近代早期,艾森納赫成為恩斯特系韋廷家族的居所,曾吸引歌德等威瑪古典主義代表前來訪問。1869年,德國社會民主黨(SPD)前身之一的德意志社會民主工黨(SDAP)在艾森納赫成立。
汽車製造是艾森納赫的重要產業。艾森納赫汽車廠始建於1896年。東德時期,當地曾生產瓦特堡汽車。1990年,該廠被歐寶收購。
歷史
[編輯]艾森納赫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中世紀。現存的世界遺產城堡瓦特堡正是在此段期間興建,後來到1180年起,又興建了三個貿易市集。因為是來往法蘭克福至艾福特、萊比錫的樞紐,當時艾森納赫相當興旺。
在1498年至1501年間,馬丁·路德曾在此修讀書院,以預備入讀埃爾福特大學。後來於1521年,隱居在瓦特堡,並於此翻譯新約聖經希臘語成德語。其間正處於德國農民戰爭時期,當地有零星戰鬥。此後在1528年,宗教改革於艾森納赫實施。
1685年,巴洛克時期作曲家約翰·塞巴斯蒂安·巴哈出生於此。
在1809-1918年間,艾森納赫是薩克森-威瑪-艾森納赫公國一部分。
工業革命期間艾森納赫已於十九世紀有工廠設立,並有鐵路連接艾福特、萊比錫、法蘭克福等地。1869年8月7日,奧古斯特·倍倍爾和威廉·李卜克內西在艾森納赫建立左翼的德意志社會民主工黨,其成員則被稱為「艾森納赫派」。1897年,首條電車系統正式啟用。在二十世紀上旬,BMW亦在艾森納赫設廠生產摩托車。
二次大戰期間,艾森納赫是軍用汽車的生產基地。冷戰伊始,為東德的領土,而BMW當地車廠亦被東德政府沒收。到德國統一,該車廠被歐寶接管。
1998年—2021年6月30日,艾森納赫為非郡轄城市,之後併入瓦特堡郡[1]。
經濟
[編輯]汽車製造是艾森納赫的重要產業。在東德時代,有家國營車廠EMW在艾森納赫作總部。到兩德統一後,EMW停產,並由西德的歐寶接管。其後歐寶於1992年興建了另一家新廠於當地。
友好城市
[編輯]艾森納赫與以下城市結為友好城市[2]:
參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Eisenach, Wartburgstadt. Fusion der Stadt Eisenach. www.eisenach.de. [2025-07-04] (德語).
- ^ Eisenachs Partnerstädte. eisenach.de. Eisenach. [2021-02-02] (德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