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沈邵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沈邵(407年—449年),字道輝南朝宋時期的官員,吳興郡武康縣人,沈林子的兒子。

沈邵繼承了漢壽縣伯的爵位,被任命為駙馬都尉、奉朝請。加強弩將軍,出任鍾離郡太守,以良好的政績聞名。元嘉九年(432年),江夏王劉義恭擔任南兗州刺史時,上奏請求將盱眙郡太守由劉顯換為沈邵,卻未得到宋文帝批准。沈邵在衡陽王劉義季麾下擔任右軍中兵參軍。元嘉十六年(439年),始興王劉濬擔任後將軍後,沈邵在其麾下任後軍中兵參軍。劉義季以安西將軍、荊州刺史的身份進駐江陵,其麾下的安西府中兵參軍一職長期空缺,文帝本打算任命沈邵擔任,最終卻不了了之。沈邵入朝擔任通直郎,多次就國家政務向文帝進言,不少建議都被採納。文帝到南郊祭祀時,沈邵代替侍中手持國璽,陪同前往。元嘉二十年(443年),廬陵王劉紹擔任江州刺史後,沈邵出任南中郎府錄事參軍,負責代理南中郎府和江州的事務。但在赴任前,因大將軍彭城王劉義康麾下的中兵參軍申謨服喪離職,沈邵便代替申謨擔任大將軍中兵參軍,還被加授寧朔將軍稱號。之後,他又兼任錄事參軍、城局參軍。元嘉二十二年(445年),劉義康失勢後,沈邵在廬陵王劉紹麾下任南中郎參軍。劉義康被貶為安成公後,沈邵擔任安成公相。元嘉二十四年(447年),胡誕世發動叛亂,企圖擁立劉義康,劉義康因此被流放至廣州,沈邵被任命處理廣州事務。但他最終並未實際前往廣州赴任,於元嘉二十六年(449年)病逝,享年四十三歲。他的兒子沈侃繼承了爵位,在山陽王劉休祐麾下擔任驃騎中兵參軍、南沛郡太守。[1]

參考文獻

[編輯]
  1. ^ 宋書》卷一百 列傳第六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