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邵
外观
沈邵(407年—449年),字道辉,南朝宋时期的官员,吴兴郡武康县人,沈林子的儿子。
沈邵继承了汉寿县伯的爵位,被任命为驸马都尉、奉朝请。加强弩将军,出任钟离郡太守,以良好的政绩闻名。元嘉九年(432年),江夏王刘义恭担任南兖州刺史时,上奏请求将盱眙郡太守由刘显换为沈邵,却未得到宋文帝批准。沈邵在衡阳王刘义季麾下担任右军中兵参军。元嘉十六年(439年),始兴王刘濬担任后将军后,沈邵在其麾下任后军中兵参军。刘义季以安西将军、荆州刺史的身份进驻江陵,其麾下的安西府中兵参军一职长期空缺,文帝本打算任命沈邵担任,最终却不了了之。沈邵入朝担任通直郎,多次就国家政务向文帝进言,不少建议都被采纳。文帝到南郊祭祀时,沈邵代替侍中手持国玺,陪同前往。元嘉二十年(443年),庐陵王刘绍担任江州刺史后,沈邵出任南中郎府录事参军,负责代理南中郎府和江州的事务。但在赴任前,因大将军彭城王刘义康麾下的中兵参军申谟服丧离职,沈邵便代替申谟担任大将军中兵参军,还被加授宁朔将军称号。之后,他又兼任录事参军、城局参军。元嘉二十二年(445年),刘义康失势后,沈邵在庐陵王刘绍麾下任南中郎参军。刘义康被贬为安成公后,沈邵担任安成公相。元嘉二十四年(447年),胡诞世发动叛乱,企图拥立刘义康,刘义康因此被流放至广州,沈邵被任命处理广州事务。但他最终并未实际前往广州赴任,于元嘉二十六年(449年)病逝,享年四十三岁。他的儿子沈侃继承了爵位,在山阳王刘休祐麾下担任骠骑中兵参军、南沛郡太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