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楊志超 (藝術家)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楊志超
出生1963年(61—62歲)
中國甘肅省
國籍中國
母校西北師範大學
知名作品《種草》《烙》《藏》《愛情故事》
風格極限行為藝術

楊志超(1963年)是一位因其極端且跨學科的行為藝術而獲得認可的中國藝術家。[1]

傳記

[編輯]

楊志超1963年生於中國甘肅省。1987年從西北師範大學北滿洲里藝術學院畢業。1998年,當他從甘肅農村搬到北京後,日益關注全球化及其對人體影響的話題。

在甘肅農村,楊志超觀察到身體大多被視為勞動的工具。在北京時,他將人體比作裝滿工業產品的硬碟。[1]在這個新環境中,楊志超的藝術才華開始顯現。在他的表演中,他用自己的身體來提高人們對社會問題的認識,認為在現代化的科技時代,身體不再屬於個人,而是屬於社會和國家。他的表演經常涉及無麻醉的外科手術等行為。[2]他後來的作品探索了類似的主題,不過他已經不再進行自我傷害。[3]

楊志超已在中國內外都舉辦過展覽,包括在上海東廊著名的《不合作方式》)(2000年)、廣州的廣東藝術博物院(2003年)、北京的大道現場藝術節(2004年)和北京策展人舒陽聯合王國組織的八大院校巡演(2005年)。[4]

著名作品

[編輯]
  • 《種草》(2000)在中國上海演出,在東廊畫廊倉庫舉行的《不合作方式》展覽中,護士們在未使用麻醉的情況下將草插入藝術家的皮膚。[5]
  • 《烙》(2000),中國北京,這位藝術家被烙上了自己的身份證號碼。這件作品引發了人們對所有權以及國家監控其國民、將人簡化為一個數字的種種思考。[1]
  • 《藏》(2004),中國北京,

融入了人體與技術相容性超越與自然相容性的理念。受用人工假體替換身體部位的外科手術啟發,藝術家艾未未在未使用麻醉劑的情況下,為楊志超的腿部手術植入了一個未指明的金屬物體。[1]該物體至今仍留在藝術家的大腿內,其確切性質也未向他透露。[3]

  • 《中國紅》(2005-2006),楊志超用血滴混合墨水和礦物顏料在絲綢上作畫,以反映他在作品創作所在國家(英國和德國)的日常生活體驗。通過將自己身體的元素與中國傳統材料的靈性相結合,他的畫作旨在講述充滿精神和靈魂的故事。[6][7][8]
  • 《中國聖經》(2009),藝術家收集的一系列筆記本和日記,主要來自北京的潘家園市場。這些筆記本和日記的年代跨越1949年至1999年,記錄了幾代中國人的個人文字,藝術家用它們來展現一個世紀政治動盪期間普通人的個人經歷。[9]
  • 《愛情故事》(2016)通過記錄藝術家楊與妻子張蘭的關係,深入探討了親密關係。自1996年以來,藝術家一直記錄他與妻子每次的性愛經歷,最初使用一組打孔卡片來記錄時間、日期和性愛時長。這件作品最初是一個私人項目,後來發展成為一本配有插圖的日記,其中包含了其他個人事件的信息和細節。2016年,即作品問世20周年之際,它向公眾開放。[3]

個展[10]

[編輯]
  • 2015 《中國聖經》,澳大利亞雪梨謝爾曼當代藝術基金會[11]
  • 2012 《藝術專利局-楊志超檔案》,北京草場地荔空間[12]
  • 2011 《中國聖經》,香港展香港10號贊善里畫廊[13]
  • 2009 《中國聖經》-北京展北京藝術文件倉庫[9]
  • 2008 楊志超作品展上海東廊藝術[14]

精選群展[10]

[編輯]
  • 2016 《超越行動》,中國北京麒麟當代藝術中心。[15]
  • 2013 《平行人生-楊志超與楊志超:中國/香港》(和同名同姓香港室內設計師楊志超):香港贊善里10號畫廊。[16]
  • 2012 《生物、生態》-中荷當代藝術展,北京宋莊美術館。[17]
  • 2009 《以身觀身》-中國行為藝術文獻展,澳門藝術博物館。
  • 2006 《行為紅!》-中國行為藝術,德國柏林世界藝術中心。[7]
  • 2005–2006 《城市的皮膚-當代都市影像的可能性研究》,澳門塔石藝文館和廣東深圳藝術博物館。[18]
  • 2005–2006 《翻手為雲覆手為雨》藝術展,北京TS1藝術中心。[19]
  • 2005 《中國現場》藝術英國巡迴展,2005年10月13日—28日,訪問了曼徹斯特的華人藝術中心;曼徹斯特的Greenroom;加的夫的章藝術中心;考文垂的沃里克藝術中心;蓋茨黑德的波羅的海當代藝術中心;利物浦的藍衣學校;科爾切斯特的科爾切斯特藝術中心;布里斯托的阿爾諾非尼藝術中心;倫敦的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8]
  • 2004 第二屆大道現場藝術節,北京建外SOHO。
  • 2003 現場藝術節,北京東京藝術工程。
  • 2003 《距離》-廣東美術館當代藝術邀請展,廣東美術館。
  • 2000 《不合作方式》展,上海東廊藝術。

外部連結

[編輯]

簡介

[編輯]

楊志超有個人資料在[20] CFCCA Archive & Library[21]artsnet[22]artsy[23]Ocula[2]Li Space[10]

文章

[編輯]

另見

[編輯]

參考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Willcocks, Josh, Body of Sedition: Yang Zhichao and Art that Hurts, The Artifice, 2013-07-03 [2021-03-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5-28) 
  2. ^ 2.0 2.1 Ocula, Yang Zhichao, [2021-03-07] 
  3. ^ 3.0 3.1 3.2 Young, Michael. Yang Zhichao Love Story. ArtAsiaPacific. 2014-08-15 [2021-03-08]. 
  4. ^ Archive, Asia Art. Yang Zhichao | The Way of Peaceful Violence. aaa.org.hk. [2025-01-31] (英語). 
  5. ^ Berghuis, Thomas J. Considering Huanjing : Positioning Experimental Art in China需要付費訂閱. Positions: East Asia Cultures Critique (Duke University Press). 2004, 12 (3): 711–731 [2021-03-08]. S2CID 144421698. doi:10.1215/10679847-12-3-711. 
  6. ^ CFCCA Archive & Library, Programme 'China Live' (GB3451/OC/6/6/4/1), Centre for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2021-03-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1) 
  7. ^ 7.0 7.1 Haus der Kulturen der Welt, Prelude: Talks and Performances, [2021-03-07] 
  8. ^ 8.0 8.1 CFCCA Archive & Library, 'China Live' tour, various artists, 2005 Oct 13 – 2005 Oct 28, Centre for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2021-03-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16) 
  9. ^ 9.0 9.1 Art Gallery NSW, Chinese Bible, [2021-03-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4-16) 
  10. ^ 10.0 10.1 10.2 YANG ZHICHAO, Li Space, [2021-03-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21) 
  11. ^ Sherman Contemporary Art Foundation, Yang Zhichao Chinese Bible, [2021-03-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3-14) 
  12. ^ ART PATENT OFFICE: YANG ZHICHAO ARCHIVES, Li-Space, [2021-03-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21) 
  13. ^ 10 Chancery Lane Gallery, Yang Zhichao Chinese Bible, [2021-03-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29) 
  14. ^ Asia Art Archive, Yang Zhichao Works 1999–2008, 楊志超作品 1999–2008, [2021-03-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21) 
  15. ^ Beyond Action, ArtLinkArt, [2021-03-07] 
  16. ^ 10 Chancery Lane Gallery, Parallel Lives: China/Hong Kong, [2021-03-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29) 
  17. ^ Prelude: Talks and Performances, ArtLinkArt, [2021-03-07] 
  18. ^ Asia Art Archive, City Skin: Images of the Contemporary Metropolis, 城市的皮膚: 當代都市影像的可能性研究, [2021-03-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21) 
  19. ^ ArtLinkArt, CONSPIRE THE FIRST EXHIBITION OF TS1 CONTEMPORARY ART CENTER (group), [2021-03-08] 
  20. ^ YANG Zhichao, 楊志超, Asia Art Archive, [2021-03-07] 
  21. ^ CFCCA Archive & Library, YANG Zhichao, 楊志超, Centre for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2021-03-07] 
  22. ^ artsnet, Yang Zhichao, [2021-03-07] 
  23. ^ artsy, Yang Zhichao 杨志超, [2021-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