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底比斯 (希臘)

座標38°19′N 23°19′E / 38.317°N 23.317°E / 38.317; 23.317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底比斯
Θήβα
卡茲米亞(Cadmea)遺址,古底比斯中央堡壘
卡茲米亞(Cadmea)遺址,古底比斯中央堡壘

中希臘大區的位置
底比斯在希臘的位置
底比斯
底比斯
在希臘的位置
座標:38°19′N 23°19′E / 38.317°N 23.317°E / 38.317; 23.317
國家希臘
大區中希臘大區
專區維歐提亞專區
面積
 • 市鎮830.112 平方公里(320.508 平方英里)
 • 市區321.015 平方公里(123.945 平方英里)
海拔215 公尺(705 英尺)
人口(2021;2001;1991;2011)
 • 總計21,545人
 • 市鎮36,477
 • 市鎮密度43.9人/平方公里(114人/平方英里)
 • 市區25,845
 • 市區密度80.5人/平方公里(209人/平方英里)
社區
 • 人口22,883 (2011年)
 • 面積 (千米2)143.889
時區EETUTC+2
 • 夏時制EESTUTC+3
郵遞區號32200
電話區號2262
網站thiva.gr

底比斯[1]希臘語Θήβα[ˈθiva]),又稱忒拜特拜古希臘語Θῆβαι[tʰɛ̂ːbai̯]),作為現代地名時則譯為錫韋[2]錫瓦[3],是位於希臘中希臘大區維歐提亞專區的古城。因為這座城市是關於卡德摩斯伊底帕斯戴歐尼修斯七將攻忒拜特伊西亞斯等故事的發生地,所以它在希臘神話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底比斯境內以及周邊的考古發掘發現了一處邁錫尼定居點與寫有「線性文字B」字符的泥板,顯示了該城在青銅時期具有的重要地位。

在古代,底比斯曾經是維歐提亞地區的最大城市,也是維歐提亞邦聯的領導城市。它也曾是古雅典城的主要對手之一,並且於前480年薛西斯一世入侵希臘的行動中支持波斯的作戰。在伊巴密濃達的領導下,底比斯軍隊於前371年在留克特拉戰役中擊敗了斯巴達軍隊。而其精銳底比斯聖隊在對抗亞歷山大大帝腓力二世喀羅尼亞戰役中大敗的事蹟亦廣為人知。在前335年,亞歷山大大帝摧毀該城之前,底比斯是希臘歷史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並且是在馬其頓征服希臘時勢力最大的城邦。在拜占庭時期,該城也因絲綢而著稱。

現代的底比斯城(錫韋)設有考古博物館,亦保留了卡茲米亞英語Cadmea遺址(青銅時代遺址與前線堡壘)與其他細碎的古代遺蹟。同時,它也是維歐提亞專區的最大城鎮。

地理

[編輯]

底比斯坐落在位於其北部的伊利基湖英語Lake Yliki與作為維歐提亞地區阿提卡分界的基塞龍山英語Kithairon之間的平原地區。它的海拔高度在215米左右,城市位於雅典的西北約50公里(31英里),拉米亞東南約100公里(62英里)處。 希臘1號高速公路雅典–塞薩洛尼基鐵路英語Piraeus–Platy railway將雅典與希臘北部將底比斯(錫韋)連接起來。

歷史

[編輯]

神話記載

[編輯]

對於底比斯最初時的記載保存於希臘人大量的口述傳說中,那些口口相傳的故事以它們的龐大分支與對古典時期文學所造成的影響,甚至可以媲美特洛伊神話。而整個底比斯神話主要可以分為五個故事:

  1. 卡德摩斯卡茲米亞英語Cadmea城堡,與地生人的成長(應該是一種用於解釋將「底比斯」的名字著稱於世的底比斯貴族的起源的原因論法故事)。
  2. 安菲翁築「七門之牆」,和仄忒斯安提俄珀狄耳刻英語Dirce的同源故事。
  3. 拉伊俄斯的故事,其劣跡在七將攻底比斯伊底帕斯俄皮戈尼英語Epigoni與其家族沒落的悲劇中達到高潮;拉伊俄斯對克呂西波的同性強暴被一些古人稱為是最早存在於凡人之間的同性戀行為,並且可能是底比斯著名的孌童戀教育法的起源緣由。
  4. 塞墨勒的自焚與戴歐尼修斯的誕生。
  5. 赫拉克勒斯的功績。

希臘人將底比斯建城的功勞歸於卡德摩斯,一位來自黎巴嫩泰爾的腓尼基國王、歐羅巴皇后的兄長。卡德摩斯因傳授腓尼基字母與建造底比斯之衛城而聞名,而該衛城也被命名為「卡茲米亞英語Cadmea」以歌頌他的功績並成為了知識、信仰與文化中心。

早期歷史

[編輯]
前362年,底比斯力量巔峰時期的希臘地圖,顯示了底比斯、斯巴達與雅典的勢力範圍。

在底比斯境內以及周圍的考古發掘發現了邁錫尼時期含有武器、象牙以及寫有線形文字B的泥板的箱型英語cist墳墓。在當地發現的泥板上的字形與詞語被證實包含以下的內容:

已隱藏部分未翻譯內容,歡迎參與翻譯

𐀳𐀣𐀂, te-qa-i,[n 1] 破譯後讀作: *Tʰēgʷai̮s (Ancient Greek: Θήβαις, Thēbais, i.e. "at Thebes", Thebes in the dative-locative case), 𐀳𐀣𐀆, te-qa-de,[n 2] for *Tʰēgʷasde (Θήβασδε, Thēbasde, i.e. "to Thebes"),[5] and 𐀳𐀣𐀊, te-qa-ja,[n 3] for *Tʰēgʷaja (Θηβαία, Thēbaia, i.e. "Theban woman").

底比斯酒壺,前7世紀

一般可以斷定[需要解釋],最初的底比斯是最早的由希臘人建立的、由多個聚居點組成的並具有防禦能力的城市,而這為其之後在史前時期中的重要性——也就是軍事能力——奠定了基礎。狄格·賈科茲(Deger-Jalkotzy)稱來自埃及阿蒙霍特普三世時期所建造的祭廟英語Mortuary Temple of Amenhotep III的雕像底座上出現了一個類似「底比斯(Thebes)」的名字。這個名字用埃及象形文字以准音節的形式拼出了「d-q-e-i-s」的字樣,被認為是四個較為重要的亞該亞王國之一的國名(其他之中的兩個分別是克諾索斯邁錫尼)。

參見

[編輯]

注釋

[編輯]
  1. ^ Found on the TH Ft 140 tablet.[4]
  2. ^ Found on the MY X 508, TH Wu 65, tablets.[4]
  3. ^ Found on the KN Ap 5864, PY Ep 539, tablets.[4]

參考文獻

[編輯]
  1. ^ 民政部地名研究所 (編). Thebes 底比斯 (见 Thiva) (希). 世界地名译名词典. 北京: 中國社會出版社: 第2842頁. 2017-05. ISBN 978-7-5087-5525-0. OCLC 1121629943. OL 28272719M. NLC 009152391. (簡體中文)
  2. ^ 民政部地名研究所 (編). Thiva 锡韦 (希). 世界地名译名词典. 北京: 中國社會出版社: 第2845頁. 2017-05. ISBN 978-7-5087-5525-0. OCLC 1121629943. OL 28272719M. NLC 009152391. (簡體中文)
  3. ^ 周定國 (編). Thiva (Thebes) 锡瓦(底比斯)(希). 世界地名翻译大辞典. 北京: 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 2007. ISBN 978-7-500-10753-8. OCLC 885528603. OL 23943703M. NLC 003756704 (中文(中國大陸)). 
  4. ^ 4.0 4.1 4.2 Raymoure, K.A. Thebes. Minoan Linear A & Mycenaean Linear B. Deaditerranean. [2014-1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15).  The Linear B word te-qa-ja. Palaeolexicon. Word study tool for ancient languages. [2014-1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11).  KN 5864 Ap (103). [2014-1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11).  PY 539 Ep + fr. + fr. + fr. (1). [2014-1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11).  TH 65 Wu (γ). [2014-1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11).  MY 508 X (unknown). [2014-1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11).  TH 140 Ft (312). DĀMOS: Database of Mycenaean at Oslo. University of Oslo. [2014-1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14). 
  5. ^ Θήβασδε. Liddell, Henry George; Scott, Robert; A Greek–English Lexicon.

參考書目

[編輯]
  • Herodotus – Histories
  • Angold, Michael (1984) – The Byzantine Empire, 1025–1204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