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症治療
外觀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0年12月4日) |
對症治療(symptomatic treatment)或稱症狀治療,是根據病情採取的解除症狀和病痛的治療措施[1];即並不針對病因或疾病本身,但針對疾病所引起的臨床症狀採取措施,以緩解或消除疾病症狀的療法。如解熱藥可使發熱病人的體溫降低,但並不能消除病因。與其相對者稱對因治療[2]。
對症治療視語境可等義於支持療法(supportive therapy)、支持照顧(supportive care)、舒緩治療(palliative treatment)或緩和治療,即「治標」。但在有些情況下,對症治療是病因或疾病尚未確定或急症來不及確診時,先行的處置,後續視病因或疾病確定或病情穩定後,再改為對因治療。
範例
[編輯]症狀治療的範例:
用途
[編輯]當了解疾病的病因(疾病或病症的原因、原因集合或致病方式)時,就可以採取特定的治療,但通常也與症狀治療有關。當病因不明時,症狀治療可能是唯一現實的選擇。 [4]對症治療通常用於控制副作用,例如藥物戒斷症候群。 [5]
並不總是建議進行對症治療,事實上,它可能是危險的,因為它可能會掩蓋潛在病因的存在,而這種病因隨後會被遺忘或被延遲治療。例子:
- 持續15天或更長時間的低燒有時是葡萄球菌血流感染的唯一症狀。透過症狀治療來抑制疾病將使疾病無法得到有效的診斷和抗生素治療。後果可能很嚴重(風濕熱、腎炎、心內膜炎等)
- 慢性頭痛可能只是由體質引起的,也可能是由腦腫瘤或腦動脈瘤引起的。
最後,症狀治療並不能免除不良反應,並且可能導致醫源性後果(即治療本身引起的不良反應),例如過敏反應、胃出血、中樞神經系統影響(噁心、頭暈等)。
參見
[編輯]- 緩和照顧(palliative care)– 重症病患的支持照護計劃
參考文獻
[編輯]- ^ 对症治疗. 術語在線. 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 (簡體中文)
- ^ 李端 殷明. 《藥理學》. 人民衛生出版社. 9. ISBN 978-7-117-08905-0
- ^ NCI Dictionary of Cancer Terms.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2011-02-02 [2020-03-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3) (英語).
- ^ Tomasovic, William H. Reid; George U. Balis; James S. Wicoff; Jerry J. The Treatment Of Psychiatric Disorders. Routledge. 2018-10-24. ISBN 978-1-317-83926-2 (英語).
Symptomatic treatment may be the only therapeutic approach available in those instances in which etiologic diagnosis is lacking.
- ^ Zun, Leslie S.; Nordstrom, Kimberly; Wilson, Michael P. Behavioral Emergencies for Healthcare Providers. Springer Nature. 2021-01-04: 80. ISBN 978-3-030-52520-0 (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