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大華戲院

座標1°17′05″N 103°50′35″E / 1.284722°N 103.843167°E / 1.284722; 103.843167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大華戲院
The Majestic
2018年10月的大華戲院
2018年10月的大華戲院
曾用名
  • Tien Yien Moh Toi Theatre(天演舞臺)
  • Queen's Theatre(皇后戲院)
  • Tai Hwa Opera House
  • Majestic Theatre(大華戲院)
概要
狀態竣工
類型商業區
歸類M
所屬國家/地區 新加坡
地點 新加坡牛車水
地址 新加坡余東旋街80號
新加坡郵區059810
座標1°17′05″N 103°50′35″E / 1.284722°N 103.843167°E / 1.284722; 103.843167
現居租戶邵氏機構 (原)
The Majestic Film Company (原)
命名The Majestic Film Company
起造1927
竣工日1928
擁有者余東旋 (原)
國泰地產
地主余東旋 (原)
技術細節
層數3
地圖
地圖
大華戲院的「M」標誌

大華戲院英語:The Majestic,舊英稱:Majestic Theatre),原中稱「天演舞臺」,是一座位於新加坡牛車水余東旋街上的歷史建築,鄰近牛車水地鐵站。該建築位於珍珠坊裕華大廈之間,前身為一座粵劇戲院[1]

歷史

[編輯]

早期歷史

[編輯]

1927年,錫礦與橡膠大亨余東旋為了熱愛粵劇的妻子興建了一座粵劇戲院[2]。該劇院最初名為天演舞臺[2]。余東旋還為妻子組建了一個粵劇班子,並購下了劇院所座落的街道,將其命名為余東旋街。

這棟建築由當時著名建築事務所雙邁公司(英語:Swan and Maclaren)設計,該事務所亦曾設計萊佛士酒店維多利亞紀念堂。劇院於1928年完工。

該劇院自啟用起為粵劇演出場所,直到1938年被改建為電影院。邵氏兄弟租用該建築後,將其改名為「皇后戲院」(英語:Queen's Theatre),用以放映最新的粵語賣座電影[2]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新加坡日占時期,該劇院被日軍接管並改名為Tai Hwa Opera House,用以放映日本宣傳影片[2]

戰後時期

[編輯]

1945年日軍投降後不久,邵氏兄弟對該劇院的租約也於同年9月結束。之後,劇院由大華影片公司(英語:The Majestic Film Company)承租,並更名為今日所知的大華戲院

1956年,國泰機構的拿督陸運濤與兩位合夥人Wong Siew Leng與Teo Cheng Hay以110萬新元向余氏家族購得大華戲院。1950至1960年代間,該戲院不僅深受本地觀眾歡迎,也吸引了來自香港的影星如葛蘭林黛到訪。

重建發展

[編輯]

2000年代初期,大華戲院以約800萬新元的成本進行翻新工程,改建為一座三層樓的購物商場。該保留建築隨後其英文名被重新命名為「The Majestic」(中文名依舊為「大華戲院」),並於2003年1月17日正式開幕[2][3]

2007年7月,國泰機構旗下房地產子公司國泰地產將大華廣場公開出售,估價約為4,300萬新元。

建築

[編輯]

大華戲院是牛車水區的重要地標之一,曾是當地最宏偉壯麗的建築。該建築融合了中西合璧的建築風格。

戲院的正立面以描繪粵劇場景的瓷磚裝飾,並鑲嵌上色彩斑斕、光彩奪目的馬賽克圖案,其中包括頭尾相連、飛舞盤旋的龍形圖案。劇院設計時可容納觀眾1,194人。

戲院內部是一座寬敞高聳的大廳,配有一座巨大的圓頂天花板。圓頂下方懸掛著一個代表「Majestic(大華)」的英文字母「M」標誌。

參考文獻

[編輯]
  1. ^ Singapore Infopedia: Majestic Theatre. National Library Board. [5 August 2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4 July 2007). 
  2. ^ 2.0 2.1 2.2 2.3 2.4 The Majestic. www.roots.gov.sg. National Heritage Board. [2023-02-01]. (原始內容存檔於4 December 2024). 
  3. ^ Kiseki, Kana (21 March 2024). "The Majestic Theatre". atlasobscura.com. Atlas Obscura. Archive.today存檔,存檔日期2024-12-04. Retrieved 4 December 2024.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