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基督教復興教會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簡介

[編輯]

基督教復興教會自1969年在香港建立。創辦人包德寧(Dennis Balcombe)牧師是一位美國人,24歳時回應上帝給他對中國人傳福音的呼召,蒙美國屋崙示羅教會差派來港。承接及發揚五旬節運動及春雨大復興(The Latter Rain Movement)的精神,包牧師深信新的復興正在開始,上帝將會補還四方面的真理,包括合一、聖靈恩賜、敬拜讚美和世界宣教,直到主再來。包牧師來港後不久便掌握了中文,教會人數日漸增長,向中國大陸傳福音的心志亦復增加。直到1978年中國對外門戶開放,包德寧牧師是第一位進入中國內地的外籍傳教士。2005年,劉志山牧師接手成為葵芳基督教復興教會的主任牧師,與劉沙崙牧師、梁宇生牧師,和堂議會的長老一同領導教會。

末世論

[編輯]

復興教會相信災後被提(Post-Tribulation Rapture)的末世論。此論派在初期教會到1830年約翰·納爾遜·達秘提出災後被提的末世論前一直是普遍教會的主流末世論,認為教會將在敵基督的三年半大災難後耶穌回來時才被提,也反對耶穌分兩個階段回來的說法,認為這說法沒有聖經根據,因為聖經明顯記載信徒第一次復活乃是在大災難之後才發生,而被提與第一次復活是同時發生。所以被提也是理應在大災後才發生。不論是但以理書(但11:31-25)、啓示錄(啟6:9-11;7:9-14;13:5-10;15:2-3)和耶穌的預言(太24:9-14,21-22,29-31)都清楚提及信徒會面對敵基督的大逼迫與很多人會為主殉道。同時,復興教會亦不排除災後烈碗(上帝終極的烈怒,啟11:15-18)前被提論(Pre-Wrath Ratpure),耶穌再來、被提和第七位天使吹號同時發生。復興教會相信基督徒會面對逼迫和災難,但同時教會在那個時間會有大復興,基督徒無論會否先被提,也會免受七碗的痛苦。[1]

復興教會在香港有三間堂會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分別是葵芳基督教復興教會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大埔基督教復興教會埔恩堂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及將軍澳復基督教興教會真奧堂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在海外,台灣高雄日本大阪黎巴嫩安傑爾法國巴黎英國威爾斯亦有設立分堂。

  1. ^ Archer, Gleason Leonard. Three Views on the Rapture: Pre-, Mid-, Or Post-Tribulation ?. Zondervan. 1996. ISBN 978-0-310-21298-0 (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