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坐原戰役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坐原戰役
日期172年
地點
坐原
結果 高句麗勝
參戰方
高句麗 東漢玄菟郡
指揮官與領導者
明臨達夫 耿臨
兵力
幾千 不詳
傷亡與損失
不詳 不詳

坐原戰役高麗史書《三國史記》中記載的一場發生在高句麗國相明臨答夫東漢玄菟郡太守耿臨的一場戰爭。

165年高句麗政變[編輯]

165年, 高句麗昏君次大王被高句麗大臣明臨達夫弒殺後。明臨達夫後擁立次大王的弟弟伯固為高句麗新君主。此次軍變是高句麗歷史上的第一次成功軍變。明臨達夫事後成為高句麗國相併成為高句麗歷史上的第一位國相。據記載明臨達夫為賢明之人,在其任職期間高句麗在政治、經濟和軍事方面都得到提高。

坐原戰役[編輯]

據《後漢書》、《三國志》和《三國史記》記載,公元169年漢玄菟郡太守耿臨攻高句麗,新大王臣服玄菟 [1][2][3]

據《三國史記》記載,高句麗新大王八年(公元172年),耿臨再次率領軍隊攻打高句麗。為抵禦玄菟郡太守耿臨的入侵,明臨達夫下令在高句麗都城周圍修建護城河並修建多個城堡其中之一位於坐原。東漢軍隊到達坐原後,將城堡團團圍住。東漢圍攻數日後,損兵折將仍無法拿下坐原。正當東漢準備撤軍之時,明臨達夫趁勢率領高句麗的軍隊對東漢殘兵乘勝追擊。據《三國史記》記載,東漢「大敗,匹馬不反」 [4]

後續[編輯]

179年,113歲高齡的明臨達夫逝世。

存疑[編輯]

由於除了《三國史記》外,其他的史書都沒有任何相關記載。對這個時間附近的事件,《三國志》僅說高句麗王高伯固請求歸玄菟郡管轄 [5]。 按《三國史記》所記載此戰又有規模相當,被其他史料漏載的可能性非常小,因此這場戰役的真實性受到懷疑。

相關條目[編輯]

注釋[編輯]

  1. ^ 《後漢書/卷85》記載:『 建寧二年,玄菟太守耿臨討之,斬首數百級,伯固降服,乞屬玄菟雲。』
  2. ^ 《三國志/卷30》載:『靈帝建寧二年,玄菟太守耿臨討之,斬首虜數百級,伯固降,屬遼東。』
  3. ^ 三國史記》:「四年 漢玄菟郡太守耿臨來侵 殺我軍數百人 王自降乞屬玄菟」
  4. ^ 三國史記》:"八年 冬十一月 漢以大兵向我 王問群臣 戰守孰便 眾議曰 漢兵恃眾輕我 若不出戰 彼以我為怯 數來 且我國山險而路隘 此所謂 一夫當關 萬夫莫當者 也 漢兵雖眾 無如我何 請出師御之 答夫曰 不然 漢國大民眾 今以強兵遠斗 其鋒不可當也 而又兵眾者宜戰 兵少者宜守 兵家之常也 今漢人千里轉糧 不能持久 若我深溝高壘 淸野以待之 彼必不過旬月 飢困而歸 我以勁卒薄之 可以得志 王然之 嬰城固守 漢人攻之不克 士卒飢餓引還 答夫帥數千騎追之 戰於坐原 漢軍大敗 匹馬不反 王大悅 賜答夫坐原及質山 為食邑"
  5. ^ 《三國志/卷30》載:『熹平中,伯固乞屬玄菟。』

參考資料[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