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列表是南極洲 相關旗幟的列表,包括代表中立、無政治立場的南極洲擬議旗幟 和國際組織 旗幟,以及各個國家對南極探險 、領土主張 和前哨基地 使用的旗幟。
旗幟
日期
名稱
描述
1929年
RRS發現號 的禮儀旗
純白色的旗幟
1978年[ 1]
惠特尼·史密斯 設計的擬議旗幟
橙色底色,靠左有一個徽章,徽章底下是一雙手,雙手捧著代表地球 的圓盤,其上的羅馬字母「A 」代表南極洲
1995年[ 2]
喬安妮·庫珀和史蒂芬·塔克設計的擬議旗幟
橙色底色,旗幟繪有南極洲的輪廓,左下方有一個指向南方的羅盤 ,右邊有一隻企鵝的輪廓
1996年[ 3]
格雷厄姆·巴特拉姆設計的擬議旗幟
聯合國藍色 底色,繪有白色的南極洲輪廓
1999年[ 3] [ 4]
戴夫·漢密爾頓設計的擬議旗幟
橫向三色旗,淡藍色條紋代表浮冰、深藍色條紋代表夜空、黃色條紋代表南極光 ,深藍色條紋右側繪有南十字星座
2007/08年[ 3]
奧利維爾·勒魯瓦設計的擬議旗幟
垂直四條紋旗,分別為黑色、灰白色、橙色和灰色,再現南極洲象徵物——帝企鵝 「羽毛」顏色的比例
2018年[ 5] [ 6]
埃文·湯森設計的擬議旗幟(「True South」)
水平的深藍色和白色條紋代表南極洲極端緯度的漫長日夜;中央一座孤獨的白色山峰從冰雪原上冒出來,與南極地平線的冰山、山脈和壓力脊相呼應,與冰山投下的長陰影,形成指向南方的羅盤箭頭的形狀,這是對南極洲探險遺產的致敬;兩個中心形狀合在一起,形成一個菱形,象徵著希望南極洲將繼續成為子孫後代和平、探索和合作的中心
旗幟
日期
組織
描述
始於1961年 ,[ 7] [ 8] 2002年正式確立[ 9]
南極條約體系 旗幟
旗幟比例為2:3;深藍色底色,繪有南極洲的白色輪廓,以及代表經度和緯度的線條
2013年[ 10]
南極研究科學委員會 旗幟
旗幟比例為2:3;藍色底色,繪有白色的南極洲輪廓,裡面寫著組織名稱的縮寫「SCAR」,外圍有白色的圓圈,其內以白圈線形式排列「國際科學聯盟 」(The 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Science)和「南極研究科學委員會」(Scientific Committee for Antarctic Research)字樣
阿根廷 、澳大利亞 、智利 、法國 、紐西蘭 、挪威 和英國 提出對南極洲的八項領土主張,這些主張在部分國家的彼此之間互相承認,但在各國簽署《南極條約》後,被凍結南極領地的領土主張;澳大利亞、紐西蘭和挪威都使用本國國旗來表達主權訴求,而阿根廷、智利、法國和英國則使用單獨的屬地旗幟。除此之外,美國 和俄羅斯 (作為蘇聯 的繼承國)聲稱保留提出主權要求的權利,巴西 、秘魯 、烏拉圭 、厄瓜多 和伊朗 都試圖提出過主權主張。
旗幟
日期
領土主張
描述
新施瓦本 ,直屬帝國殖民聯盟
納粹德國 時期,帝國殖民地聯盟和所有德國殖民地使用的通用旗幟,白色底色帶有黑十字,左上角是紅色底色帶有南方十字 ,旗幟中央綴鉤十字 ;儘管一些消息來源認為這面旗幟屬於新施瓦本,但沒有證據表明這面旗幟曾在該地區升起過
西南極洲 是南極大陸位於西半球 的一部分,其中包括一塊無主地——瑪麗伯德地 ,不時有人在這裡建立私人國家 ,並宣稱擁有主權。2008年底,為了規範微國家在南極洲的主權主張,法蘭德斯大公國 、瑪麗國和芬斯蒙德王國聯合成立南極微國家聯盟 (AMU),旨在解決與西南極大公國 之間的衝突,並保護其成員國免受其他主權聲索者的侵犯,這場衝突於2010年西南極大公國簽署《西南極洲條約》並加入AMU而告終。目前,其成員國包括:阿維嫩斯卡共和國、凱爾特十字傳教團、法蘭德斯大公國、霍爾塔尼亞帝國、卡尼亞-魯薩尼亞帝國、失落島聯邦共和國、巴甫洛夫帝國、派克蘭大公國、奧蘇比斯共和國 和西南極大公國。
旗幟
日期
領土主張
描述
2008年
法蘭德斯大公國
水平三色旗,由上而下是紅色、白色和黑色,白色條紋中間是黃色盾牌,盾牌內繪製兩隻行進的黑色獅子(lion passant);這面旗幟是向1830年比利時革命 的首面國旗 致敬,並將其中的黃色取代成白色,象徵一個空白的新開始
連結
麥基洗德自治領
白色底色,中央是麥基洗德自治領的政府印章(The Seal of the Dominion of Melchizedek)
1981年
塔羅薩王國
水平雙色旗,由綠色和紅色組成,綠色象徵君主制及其寬宏大量,紅色象徵塔羅薩人民及其堅韌不拔
2014年
西南極大公國
西南極大公國旗幟經歷過許多變化,目前使用的是2014年設計版本,整體設計基於北歐十字 ,十字架代表基督教,象徵西南極大公國時是一個基督教國家,王冠代表大公的權威和身份,美觀的藍色被稱為「西南極藍」(Westarctica Blue),象徵南極洲的冰冷溫度,白色象徵南極洲的荒蕪冰原
為了方便在雪地中辨認探險隊的參與者,探險者們會在雪橇 上插著旗幟,英國探險隊為此使用非常複雜的刺繡紋章旗 。
^ Antarctica — Whitney Smith proposal . Flags Of The World (FOTW). 2 August 2020 [23 March 2021] . (原始內容存檔 於2024-11-18).
^ Proceedings of the XX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Vexillology, Stockholm, 27th July to 1st August 2003 . Jan Oskar Engene, Nordic Flag Society. Bergen, Norway: Nordic Flag Society. 2004. ISBN 82-996983-1-6 . OCLC 224266642 .
^ 3.0 3.1 3.2 Antarctica — flag proposals . Flags Of The World (FOTW). 2 August 2020 [23 March 2021] . (原始內容存檔 於2024-12-16).
^ Mathers, Kyle. Antarctica 2 Dollar . banknoteindex.com. [6 November 2021] . (原始內容存檔 於2025-02-19).
^ Antarctica — True South proposal . Flags Of The World (FOTW). 2 August 2020 [23 March 2021] . (原始內容存檔 於2025-02-19).
^ True South . truesouthflag.com. 26 July 2020 [23 March 2021] . (原始內容存檔 於2020-10-30).
^ Antarctic treaty, first consultative meeting, 10 Jul 1961 (PDF) . [2025-01-31 ] . (原始內容存檔 (PDF) 於2023-05-21) (法語) .
^ Postage stamp issues to commemorate the tenth anniversary of the Antarctic Treaty, 1961 . Polar Record. January 1972, 16 (100): 104–105. ISSN 1475-3057 . doi:10.1017/S0032247400062677 (英語) . The representatives recommend their governments:...that the most prominent feature of the stamp should be the Atlantic Treaty emblem representing a map of Antarctica, which appears on the official documents of consultative meetings;
^ Antarctic Treaty database - Decision 2 (2002) - ATCM XXV - CEP V, Warsaw . www.ats.aq. [2022-10-22 ] . (原始內容存檔 於2024-11-30).
^ Scientific Committee on Antarctic Research. Scientific Committee on Antarctic Research (SCAR) Facebook . www.facebook.com. 25 February 2013 [2022-10-21 ] . (原始內容存檔 於2022-10-21).
^ SAIJ . www.saij.gob.ar. [2022-10-22 ] . (原始內容存檔 於2025-02-19).
^ Nacional, Biblioteca del Congreso. Biblioteca del Congreso Nacional | Ley Chile . www.bcn.cl/leychile. [2022-10-22 ] . (原始內容存檔 於2016-01-19) (西班牙語) .
^ T.A.A.F. Order n° 2007-18 of February 23, 2007 (PDF) . Journal Officiel des Terres Australes et Antartiques Français. February 3, 2007, 33 : 16–17 [2025-01-31 ] . (原始內容存檔 (PDF) 於2022-09-20) –透過taaf.fr (French) .
^ Martinez, Peter. Proc. XVII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Vexillology (PDF) . Proc. XVII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Vexillology. 1999: 233–237 [2025-01-31 ] . (原始內容存檔 (PDF) 於2024-03-30) –透過www.fiav.com.
^ Ross Dependency . [31 January 2021] . (原始內容存檔 於13 April 2018).
^ Burgee of Pirate Yacht Club, Bridlington . Royal Museums Greenwich. [30 April 2024] . (原始內容存檔 於2025-02-21).
^ Barbara Tomlinson. "Chivalry at the Poles: British Sledge Flags" (PDF file). Flag Institute .
^ Keohane's sledging flag, sewn and embroidered by him in the hut at Cape Evans, and carried by him on the expedition . Christie's. [2 January 2025] . (原始內容存檔 於2025-01-02).
^ Phillips, Elen. Captain Scott's Welsh Flag . Amgueddfa Cymru. [2025-01-31 ] . (原始內容存檔 於2022-10-06).
^ National flag of New Zealand . Royal Museums Greenwich. [2025-01-31 ] . (原始內容存檔 於2024-12-04).
^ 50th anniversary of Byrd's historic flight . www.southpolestation.com. [2021-03-23 ] . (原始內容存檔 於2025-02-06).
^ Rejcek, Peter. Join The Club - Enthusiasts Find Common Ground (Air, Water) At McMurdo Station . The Antarctic Sun. September 6, 2013 [2025-01-31 ] . (原始內容存檔 於2023-05-22).
^ Antarctic Vexillological Association . Facebook. [23 March 2021] .
^ Antarctic Vexillological Association . www.crwflags.com. [2024-03-20 ] . (原始內容存檔 於2024-02-28).
^ Commemorative flag for the 200th anniversary of the discovery of Antarctica travels to the ice continent . ROSSOTRUDNICHESTVO. July 21, 2020 [2025-01-31 ] . (原始內容 存檔於2022-10-08).
主題 大洲 設計元素 國家與地區
「*」的表示為歷史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