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

![]() |
![]() 現代冰箱的外觀 | |
類型 | 電器 |
---|---|
開始 | 1913年 |
製造商 | 眾多 |
可利用的 | 全球 |
「電冰箱」的各地標準譯名 | |
---|---|
![]() 門蓋打開的電冰箱 | |
中國大陸 | 冰箱/電冰箱 |
港澳 | 雪櫃 |
星馬 | 冰櫥/雪櫃 |
臺灣 | 冰箱/電冰箱 |
日本 | 冷藏庫(れいぞうこ) |
南韓 | 冷藏庫(냉장고) |
北韓 | 冷凍機(랭동기) |


冰箱[註 1](英語:Refrigerator / Fridge),星馬叫作冰櫥,港澳叫作雪櫃,學術上稱爲電冰箱[6],是以低溫保存食物等物品的機械設備。市面常見的冰箱類型(立式門啟)屬於家用電器,而商用類型(橫式蓋啟)則被統稱為冰櫃或冷凍櫃(英語:Freezer),適用於餐廳、超市以及食品加工廠房等工業環境。
目前盛行的家居雙間隔(dual-evaporator)冰箱,實際結合了上述兩個部份:溫度維持於攝氏-18度(即華氏0度)以下、把食物冷凍成冰塊狀以長時間儲存的冰格、雪格或冷凍室(freezer compartment),和溫度維持於攝氏3至5度(即華氏31至41度)、用以低溫保持食物新鮮且不腐敗的保鮮格、冰藏室或冷藏室(fridge compartment)[7][8]。
發展歷史
[編輯]歐美
[編輯]1834年美國人雅可比·帕金斯的發現導致了冰箱的發明。蘇格蘭人約翰·哈里森發現了冷卻效應,到1862年,他的第一批冰箱就上市了。而德國工程師卡爾·馮林德在1879年製造出了第一台家用冰箱。但在1920年代電動冰箱發明出來之前,冰箱並沒有大規模進入家庭,而普及化是在1920年的美國。
家用製冷設備在1910年出現,1913年拉森製造了第一台人工操作的家用冰箱,1918年美國克耳文內特公司首次在市場上銷售電冰箱,當年售出67台,1926年美國通用電器製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密封製冷系統的電冰箱,1927年第一台家用吸收式冰箱出現在美國市場,在1930年代漸漸普及。1939年,雙重隔間由通用電器引入商業用途。
臺灣
[編輯]1920年代,大多仍是不需要電力的冰箱,運作原理是用木、鉛板隔出箱子空間,在裡面的上方擺放一大塊冰塊來降溫,再拿一塊沾溼的布包覆箱子,以免冰箱升溫過快。
1957年,在日本木村電氣株式會社的協助下,士林電氣公司生產出第一台臺灣製造的電冰箱。 [9]
結構
[編輯]冰箱從結構上,一般包括箱體、製冷系統、電氣系統。
製冷系統
[編輯]
- 冷凝器
- 毛細管
- 蒸發器
- 壓縮機
冰箱的基本作用是製冷,使箱內保持適當的低溫。製冷系統一般由壓縮機、冷凝器、毛細管或熱力膨脹閥、蒸發器四個基本部件組成。製冷劑是一種能在低壓下低溫沸騰的液體,在沸騰時吸收熱量,製冷劑在製冷系統中不斷循環,壓縮機提高製冷劑的氣體壓力,造成液化條件,通過冷凝器時凝結液化放出熱量,然後通過毛細管時降低壓力與溫度,再通過蒸發器時沸騰汽化吸收熱量,另現今發展運用製冷二極體,無複雜之機械裝置,惟效能較差,運用於小型冰箱。
早期冰箱多使用R-12冷媒(即二氟二氯甲烷),因會破壞大氣層的臭氧層,現今多改用R600a/R134a/R404等冷媒。
此外,由於系統中難免存在一些水分和雜質,所以在毛細管進口端一般裝有乾燥過濾器。
電氣系統
[編輯]電冰箱以電為主要能源,靠電動機驅動壓縮機或以製冷二極體,一般還配上繼電保護器和溫控器。
採用壓縮機之冰箱電機根據不同的起動方法,分為電阻分相起動式、電容起動式和電容起動電容運轉式。全封閉壓縮機的電機裝在製冷系統的內部,長期與製冷劑和冷凍機油接觸,並承受壓力、高溫等,所以要有耐製冷劑和冷凍油、電氣性能穩定、耐高溫、耐振動和衝擊、有較大的起動轉矩並保持清潔不含水份等要求。
箱體
[編輯]箱體由結構材料和絕熱材料組成,形成空間以貯存食品,並防止內外熱量傳遞。箱體一般包括外箱、內膽、絕熱層。冰箱內膽(內襯)一般是用ABS或HIPS板材經真空成型,厚度在1毫米以下,白色、光潔。絕熱材料廣泛使用的是聚氨酯發泡,其絕熱性能優良,長期使用後導熱係數變化很小。
有的單獨配備冷凍室或冷藏室,有的則兩者俱備。現在一些冰箱甚至劃分為四隔,儲藏各類食物:
冰箱的容量是以公升或立方英尺計算。典型的冰箱,冷凍室容量有100公升,冷藏室有140公升。
參考
[編輯]- ^ 東周穿越指南:「鑑」的一百種用途 (pdf). 中研院歷史文物陳列館. [2025-07-11] (中文(臺灣)).
- ^ 李零:说冰鉴——中国古代的冰箱. 三聯生活周刊. [2025-07-11] (中文(中國大陸)).
- ^ 電子辭彙【雪櫃內層】.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公務員事務局. [2025-07-11] (中文(香港)).
- ^ 辭典單筆內容【冰庫】.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2025-07-09] (中文(臺灣)).
- ^ 北韓的文化語中使用「랭동기(漢字:「冷凍機」)」來指冰箱,而在南韓韓語中使用냉장고(漢字:「冷藏庫」)。在南韓韓語中,「냉동기」(冷凍機)解作冰箱內的製冷系統。
- ^ 廖郁翔. 民國時期的家電科技與家務想像:電冰箱的文化史(1930-1940) 第37期. 政大史粹: 第107至126頁. 2022年9月 [2025-07-11] (中文(臺灣)).
- ^ Keep your fridge-freezer clean and ice-free. BBC. 2008-04-30
- ^ Introduction to domestic Refrigerator & Domestic refrigerator Configurations. SkillCat. 2025-04-08 [2025-07-11] (英語).
- ^ 徐祥弼. 從奢侈品到每戶必備──那座被阿嬤塞爆的電冰箱前史.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 2021-01-28 [2022-09-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29) (中文(繁體)).
1957 年 6 月,在日本木村電氣株式會社的協助下,士林電氣公司領先全臺,最先有了製造電冰箱的技術,生產了第一台臺灣自產的電冰箱。…… 1920 年代……此時的冰箱,大多仍是像是冰桶的「真・冰箱」,這種不需要電力的冰箱,運作的原理是在木、鉛板所隔出的箱子空間裡,靠著上頭擺放的一大塊冰塊來降溫,箱子周遭再拿一塊沾溼了的布包起來,以免這個「冰箱」升溫過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