佗缽可汗
外觀
佗缽可汗,或寫作他鉢可汗、達拔可汗[1](古突厥語:𐱃𐱃𐰯𐰺𐰴𐰍𐰣,拉丁轉寫:Tatpar qaγan;?—581年),突厥汗國第四任可汗,土門可汗之幼子,木桿可汗之弟。572年四月,其兄木桿可汗去世,佗缽可汗即位。
繼位之初,為穩定內部局勢,避免紛爭,以侄兒攝圖(乙息記可汗之子)為爾伏可汗統東面,侄兒步離可汗統西面。當時中原北周與北齊爭戰不息,他滿意於北周、北齊為討好突厥呈獻厚禮的形勢,北周每年給繒絮錦十萬段,並厚待突厥在長安之人;北齊也傾府藏給突厥。佗缽採納北齊沙門惠琳之言,信仰佛教,創建寺廟,求佛經,甚至躬自齋戒。突厥人信佛,實為其首倡。在位期間突厥漸衰[來源請求]。他初對雙方等距相待,不偏偏袒何一方,從中獲利其厚,自誇「但使我在南兩個兒孝順,何憂無物邪」。不久改為厚周薄齊的政策,在577年,助周滅齊。北齊滅亡後,文宣帝皇子范陽王高紹義來投,佗缽可汗認為文宣帝是英雄天子,很厚待他,高紹義遂稱帝。於是不時進掠北周。578年,犯幽州,圍酒泉,掠獲甚多。北周為求得邊境安定,在580年二月,派宇文慶則、長孫晟赴突厥,送趙王宇文招之女千金公主和親。佗缽可汗因與北周交好和親,又約高紹義出獵將其交給北周,高紹義在寫給王妃封氏的信中罵其無信。
在位十年,581年佗缽可汗去世,臨死前囑咐其子庵邏,一定要立木桿可汗的兒子大邏便為可汗[2]。另一子咄六設,是阿史那思摩的父親。
參考文獻
[編輯]- ^ 鈴木宏節(2005),頁 46-48。
- ^ 《資治通鑑·卷一百七十五·陳紀九》:突厥佗缽可汗病且卒,謂其子庵邏曰:「吾兄不立其子,委位於我。我死,汝曹當避大邏便。」及卒,國人將立大邏便。
參考資料
[編輯]-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七十五
- 鈴木宏節(2005),〈突厥阿史那思摩系譜考:突厥第一可汗國の可汗系譜と唐代オルドスの突厥集団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東洋學報》,第 87 卷,第 1 號,頁 37 - 68。
前任: 木桿可汗 |
突厥可汗 572年—581年 |
繼任: 阿史那庵邏 |